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70
折扣购买: 礼法之外:唐五代的情感书写
ISBN: 9787301351246
洪越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博士,曾任教于美国卡拉马祖大学外文系。主要研究领域为唐代文学与文化,海外汉学。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T’ang Studies、Asia Major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白居易、元稹、杜牧、李商隐、韩偓等很多诗人都写了数量可观的艳诗;《莺莺传》《霍小玉传》《李娃传》这些以情爱为主题的著名唐传奇也创作于这一时期;还有大量记述士人与风尘女子、女神、女鬼艳遇的故事,两个男人竞争一个女人的故事,收录在《本事诗》《云溪友议》《唐阙史》《三水小牍》等轶事集中。男女之情不仅是文本的对象,也是舆论的热点。一些士人痴迷于激情,通过讲述和写作来分享这些以情欲、爱恋为主题的诗歌和故事,一起评论、感慨作品里面的人物。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情色风流成为一种被肯定的价值,“风流才子”“有情人”成为士人构想自我形象的新模式。白居易作《琵琶行》写自己为妓人的不幸遭遇洒下同情的泪水,李商隐在《柳枝五首序》中讲述自己与洛阳商人女儿柳枝的诗缘相遇,韩偓在《香奁集序》中追忆自己年轻时狭邪游、写艳诗的风流经历。这个时期的情感叙事也开启了中国言情戏曲和小说的新模式,包括以才子佳人为主人公,基于自由选择的两性关系,强调双方的承诺、感情的持久等特征。这样的感情不是男性在事业和家庭之外的闲暇时光消遣享用、用后即弃的风流韵事,而是将男女情爱看作自主的、恒久的理想主义小世界,对中国爱情文学影响巨大。 1.跨文体的全景观察,多角度发掘唐五代士人的情感书写。作者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那些艺术性较高的、一般被归类为“文学”的体裁,如诗、词、传奇,也包括轶事笔记这样经常不被认为是“文学”的作品。 2.重回历史语境,把“书写”视为一种“过程”,寻找情感书写的在场意义。作者意在探究作家在什么样的人生境遇中创作写情作品,他们为什么写、如何写,其情感写作与政治生涯之间关系的种种情况。 3.文本细读与文化分析结合,从政治生态、士人文化、文体演变、两性心理多方面反思“再书写”。作者通过对照、解析文本,层层透视关于作品产生的故事的阅读、传播和影响,以同情之理解重新发现唐五代士人的情感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