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1.40
折扣购买: 无用之美
ISBN: 9787530222959
水墨艺术家,1983年生于重庆,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暄桐教室的创办人与授课老师,山林曦照与暄桐文房的品牌主理人。 致力于中国传统艺术和文人生活方式的转译与传播,认为学习传统的重要意义在于启发当下。 已出版作品《书法课》《写字爱生活》《与书法相伴的生活》《只生欢喜不生愁》《花与童》。
无用之美 用心灵的舌头,去品尝真实的甜蜜 另一条路 我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的时候,当代水墨这个概念非常红火。画面脱离了传统的诗书画印的形式,大多是古代笔墨世界里不曾出现的关于现实与当下的表达,也不乏来自表现主义的夸张和变形的呈现。 中国传统水墨这种非常古典的形式,如何融入潮流,更当代,更入时,是当时大家关心的问题。 我的画面通常比较干净,喜欢画的题材多是小花、小物、小孩儿。老师曾中肯建议,要敢于“脏”一些、大胆一些、泼辣一些。也依言尝试。但一些时间下来,虽然手头上有了些功夫,尝试过不少风格和题材,但觉得那些已经获得了成功和叫好的内容、样式,不是自己要画的东西。 虽然我参加的所有展览几乎都以“当代水墨”为名,但从小临着八大、石涛、齐白石、张大千长大,自觉与这种传统的诗书画印 的样式更为亲近,于是在眼下的大环境和语境中,有些不知道方向在哪里。那是我当时一个很大的困惑,我该怎样画? 在一个画展上,我认识了画家彭薇老师,我向她请教了我的问题。 她说:“你知道吗,我们比较容易陷入一个横向的比较系统,就是去看当下最时髦、最流行、最火、最被人称道的那些样式,然后总是希望去模仿这些样式,而不顾自己究竟是怎样的。”她认为,其实我们都忘了还有另外的路,比如一条纵向的道路 —传统,我们也可以转头去到那里,去向古人学习,和他们相比。 就是这样一句话,解开了我当时的心结。我至今仍然非常感谢她让我的思路变得清晰,不再陷滞在一个标准中缠斗和求解。 我喜欢诗书画印的传统样式,喜欢近处的日常,喜欢干净又美丽的画面。那是我熟悉而亲近的东西,不必苦思冥想如何才能出奇制胜,而是自然流露。我想,其中的表达,即便只是无数画面中很小的一角,也会因为我的真诚而具有生机的光彩。 心中的一束光 学画画,从技术的角度,需要实践和足够的时间积累。但我想其中最核心的不是技巧,而是先要知道,自己想画什么。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感受我们会被什么吸引,是什么令我们的眼睛发亮,然后去画。当发现因为技术的限制,我们画不出来自己想画的东西时,就去学习。但永远不要学了一堆技巧,做了许多的规划,到头来却不知道该画些什么,或者只是被一些厉害的东西或流行所裹挟。 后来我画了很多文房器物,都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日常相伴的东西,笔山、佛手、书本、香炉。我还画了很多小朋友,画他们的桃子脸,以及或专注或茫然的表情,我太喜欢它们了,眼睛太容易捕捉到它们。我还画过一套扑克牌,致敬我喜欢的明代画家陈洪绶。他画在牌上的是水浒人物,我画的都是小小的东西,太湖石、麒麟、小鸟、祥云…… 其中很深的体会就是,那种感觉有点像我在一个光线很暗的地方,看不清楚周围和更远的地方,但有一束光打在面前,它吸引着我,让我可以往前走。 我也曾经收到过很多的建议和意见,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怎么样才最容易火,但最后令我决定画什么的,永远是心中的这一束光。 所有爱艺术的人,应该都很爱那个单纯的感觉——像小孩子一样,被一些东西吸引着。 那不是一种由逻辑系统推理而来的东西,不是说逻辑推理不好,而是要知道,生命里有些东西是无法“科学”和“理性”化的。比如,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为什么会喜欢一些东西,为什么见到一些人会觉得一见如故—有太多重要的事情,其实还没有 答案,但本质而纯净,充满着力量。 我们所处的自然,能量远远大于人工可揣测和操纵的。所以我倾向于放下和臣服,放弃权衡和算计,多一些感受和行动。这大概需要一种胆识,即能承担一些压力、跨过一些功利得失。至少在我的体验中,当跨过了得失、向那一束光纵身投入时,老天爷往往会给你很多的支持。 就像稻盛和夫所说,当我们进入全身心的专注状态,相关的事物会主动向我们发出正确行事的引导,而我们只须依计行事即可。 “我们蕞重要的作品,应该是生活吧。”本书送给所有热爱生活、有向美之心的人。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是柴米油盐,而濡养人心的往往是无用之美。本书是水墨画家林曦关于美与生活的代表作。它以传统美学关照当下生活,找到人生“得自在”的法门,发现充盈生活的打开方式。 她描绘的不只是纸上那件作品,生活是被当作艺术生涯中蕞重要的作品在用功对待。画画,习字,读书,写作,教学,设计美衣美物,烹饪一日三餐,都是美的精进与实现。“无用之美”不只是一个概念,只有真正温润了我们的生活,才是那令人安心、可以为此付出和倚仗的存在。 ★用蕞努力、蕞深情的方式活着,你的用心之处,就呈现为你的样子和生活的样子。 林曦说,人生要优雅,这和美有关。我们处在一个信息过度、消耗过度的环境中,终日劳碌,却可能不快乐。理想的生活,即便手和眼睛都忙着,但心里要是清闲的。一个人的快乐,真的可以不那么依赖外在的东西。如果你愿意,就可以把自己托付在这一冷一热、一餐饭、一口水、一幅画中,过得还不错。 ★封面由“世界蕞美图书”获得者朱赢椿设计,全彩印刷,可180度平摊; 收入林曦50余幅清雅水墨作品。画风朴拙天真,充满古意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