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美好的安排

一切都是美好的安排
作者: 艾润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6.90
折扣购买: 一切都是美好的安排
ISBN: 9787506398749

作者简介

艾润 曾用笔名沐溪。写作者,现为杂志主编。 生活的记录者,努力的普通人,一直在尝试写得比昨天好一点。 希望这一生,保有真诚,不缺自由。 作品发表于《读者》《文苑》《格言》《意林》等期刊,已出版《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

内容简介

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一 奶奶的哥哥,我的舅爷,去世了。遗体告别的时候,我陪在奶奶身边,她费力地弯下腰,半蹲在棺材旁,唤了一声“大哥”,而后巡视了一圈,抬头望望周围披麻戴孝的子侄辈,说了句:“大哥这样躺着,会不舒服吧。” 两个九十多岁的老人,以这样的形式告别,除了一个称呼,怎样的话似乎都显得多余。 舅爷的女儿上前,边哭边握着奶奶的手,说着要姑姑保重身体的安慰话。 过了会儿,奶奶默默地站起来说:走吧。 我扶着她,穿过灵堂,穿过空气凝重的后院。她走得比平日快许多,眼里也看不出悲戚,仿佛周遭的气氛都同她无关,只是静悄悄来见兄长最后一面。 也许是见惯了人世间各种悲情的缘故,老人的眼泪总像是要金贵些,轻易不会流出来。分离也看不见重量。 大概是知道总有一个人要先走,早已做好了分离的准备。 我们也就想当然以为,做好了准备就不会痛了,没有表露出情绪就是真的没事了。 可是奶奶回家后,就开始不停地在院子里走动,吃饭也提不起精神。大约过了两天后,她提出要去姨奶奶家住一阵子。 “你姨奶奶有白内障,眼睛一直不大好,我过去陪她说说话。”她坐在石凳上,视线越过桌子上摆放的盆栽,直直地奔向远方,又喃喃自语,“见一面少一面喽。”她皱纹纵横的脸上,有一种平静的难过。 就是那种平静,不起波澜,可分明又像是有一种力量把哀伤的情绪都罩了起来,不惧展示在人前,却也不晓得有什么可展示。 恍惚想起小时候,奶奶带我去听戏,戏台上的人都画了脸谱,我害怕到不行,可是看奶奶听得认真,只好把头缩在椅子后面。 听了什么戏,全然不记得,印象中只有后来奶奶牵了我的手往家走。她说:等你长大了,就听得懂戏了。 我到现在也没有培养出对戏曲的爱好,可她这一刻的表情,隐约像是和当年重叠。我甚至按捺不住,奋力想回忆当年到底听的什么戏。 我尝试去问奶奶,她怔怔地看了我一眼,只念叨着要收拾行李去看姨奶奶。 可到底也没去成。姨奶奶先一步来了我们家。 姐俩儿坐在院子里说话。 “你这条头巾好看。”奶奶说。 “孙女给买的,老了,现在是别人给买啥就戴啥了。”姨奶奶应着。 “你还记得某某吗?就是原先那个大胖脸,笑起来挺喜庆的,听说前阵子也走了。”奶奶轻轻叹了声气。 “可不是吗?都得走,早晚的事儿。”姨奶奶沉默了会儿,才说了这么一句。 我端着糯软的点心给她们吃。 姨奶奶咬了一口板栗糕,口齿含糊地说:“我到现在也还是爱吃甜。” 奶奶撇嘴:“你打小就爱吃这个,我就不爱,腻得慌。”她接着说,“你牙口还好,就是这眼睛,一定得好好看呀,可千万得好好治。大哥走了,你得保重身体啊,你还小。” 我侧身,不敢再听下去。 “你还小”,这样的话只是姐姐对妹妹的念叨,无关乎年龄,无关乎衰老。 我随时准备好跟你告别,以免有一天来不及告别。可每一次告别,都忍不住记挂你多一点。这是老人表达惦念的方式。人生已经被我活过了,死亡不是什么值得惧怕的事情,分离后总还是会在另一个地方重聚。 可我呀,还是想趁着有记忆的时候,多叮嘱你两句。 二 姥爷走得很突然。 是个晴好的日子,他想把家里的旧屋子修葺一下。老房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不知道他为什么会突然生出那样的念头。 结果,他从屋顶摔了下来,送到医院没能抢救过来。 因为太突然,一家人仓皇到只剩下哭泣,连互相安慰的力气都没有。 所有的无法预料都不在人的承受范围内,除了化为悲伤,没有别的办法。 我得知消息赶回去,在车上把从小到大和姥爷相处的所有场景都回想了一遍,心里充斥着没有边际的害怕。 想起来之前还跟姥爷怄气,虽然他不跟我计较,可我想着应该过去郑重跟他道个歉。 不能因为他疼我,就把肆无忌惮的伤害看作理所当然。 可还没到家,就接到了妈妈的电话,姥爷去世了。我用双手捂着脸,压低了声音哭,完全顾不得车厢里旁人的打量。 我妈的眼睛也哭肿了,可她看我回来,还是要先惦记我饿不饿,要不要吃东西。而她牙缝里挤出来的每一个字都是在颤抖着往外蹦。 我们那里有给去世的亲人“烧五七”的风俗,亲人过世后,三十五天内灵魂不会消失,会一直守护着家,一直到三十五日那天,看到子孙为自己披麻戴孝,才舍得离开。 自此,家人也可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我妈脸上的郁色虽然从没有断过,可还是手脚不停地忙碌着,每天都像是有大把的事情要做。一直到姥爷过完“五七”后,累积的伤痛似乎都被清理好了,她终于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正常做着家务,偶尔唠唠叨叨,我也就放下心来。 后来有一天,我做梦梦到姥爷,把梦境讲给我妈听,她瞬间大哭,一遍遍问我:你姥爷,怎么从来没有托梦给我呢? 那一瞬,我明白过来,有些悲伤,看似收拾得很快,其实只是被锁起来了,因为每天都有新的事情,活着就得处理人生这一摞又一摞新鲜事,不得不掩饰好情绪。 可没有能跟姥爷好好告别,我知道我妈是遗憾的。否则不会在后来的十几年,每年都要找个机会念叨起姥爷。 她也只是想她的爸爸,可能比我想念姥爷的心思要厚重许多倍。 因为我是一年一年淡忘的。 而妈妈,在这一年一年间,哪怕回忆都翻腾得不新鲜了,也还是舍不得忘掉。 即便,她日日都在正常生活。 三 我童年有个玩伴,妈妈是出车祸离开的。 那时候,我们都还是孩子。并不知晓“生死”这样宏大的概念该如何定义。她当时还在读幼儿园,正玩得开心,被家人接回去,要跟妈妈做最后告别。 可她不敢面对妈妈的遗容,以及车祸后面目全非的躯体。她吓到直哭,被家人拉开。四五岁的年龄,全然不懂生命终结的意义。 旁边的亲人叮嘱她,再看妈妈一眼吧,否则长大后会后悔的。 这话对那么小一点的孩子,怎么都有点残忍,可又无能为力到只能站在大人的角度劝说你一番,毕竟没有经历过以后的人生,谁也不知道长大后会不会为当时还没长到懂事年龄的自己做出的决定而悔恨。 朋友是悔恨的,她甚至于不能原谅自己。 尤其是,年龄越大,妈妈的面容愈加不清晰。她总想着,如果当时多看一眼,会不会就因为临别的那一眼,再也不会把妈妈忘掉。她也埋怨自己,在妈妈去世后,很快就又变成了一个正常的爱玩爱闹的孩子,把对妈妈的记忆抹杀得一点不剩。 虽然大家当时都叹息,这么小的孩子,没了妈妈。 可后来,似乎也没有人再记得她的妈妈离去了。只有她做错了事,遇到难处,会听人讲,没妈的孩子,可怜呢。 再后来爸爸也续弦了。 等到家里全然没有妈妈的位置的时候,她也长到了知道生死是怎么回事的年龄。死亡不是一时的分离,是一世的再也不见。可她却没有跟妈妈说一声再见。 总以为长大了,会把过往淡化。毕竟感情是处出来的,哪怕是至亲之人,没有相处,也总像是没有那么亲密。 可有时候,因为心口有缺憾,怎么都没办法理直气壮地遗忘。 她说:如果有一天,真的可以去天堂,一定要好好看看妈妈的脸。我知道以我当时的年龄没办法做出更好的决定,我也不能穿越回去告诉当年的自己好好跟妈妈告别。以至于只能在成人后结了个不会消退的疤痕。 这样也好,因为这个疤痕,哪怕我不记得你的脸,我也知道妈妈来过,只是不小心走得早而已。 四 兄弟姐妹情,父母子女情。因为有共生的机会,才让情感显得更加温柔。因为知道这种温柔太难得,我们更想伴着一路走,却又不得不迎来这样一种状况,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哪怕是一生一世,也是有长有短,参差不齐的一生一世。 你走了,我还是会好好活。 可我知道,想你的时候,我活得有多不痛快。 ★超受读者欢迎,用一支笔赋予生活幸福感和美感的超人气作者艾润温暖新作! ★29个柔软、清澈、具备细腻感受力的故事,29种温暖而家常的美好,相信一切发生的自有其理由,一切都是美好的安排! ★在这个充满焦虑、令人慌张的时代,我们都需要这么一种安安静静、静水流深的幸福! ★业界著名设计师装帧设计,精选特种纸唯美护封,内外双封,清新彩插,质感精美,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