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光明日报
原售价: 236.00
折扣价: 129.70
折扣购买: 了不起的中国古代科技
ISBN: 9787519471835
主编 邱成利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科技部人才与科普司原二级巡视员,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者,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大连海洋大学客座教授。曾任《中国软科学》杂志副总编辑。 作者 文小通 青年作家,资深出版策划人,思想新锐,文笔优美,著有《你好园林 神奇的院子》《少年读史 小史记》《这里是敦煌》《这里是三星堆》等,拥有固定而广泛的读者群。
天象记录 古人仰望到的天空 传说在大约 4000 年前的夏朝仲康(夏朝第四代君王)时期,有一天,羲和(管理天文历法的官员)因为喝酒误事居然忘了预告日食。 百姓对天象不了解,当中午时分突然出现日食的时候,都以为发生了什么怪异的事,个个惊慌失措……这个事件被记录下来,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被称为“仲康日食”(又称“书经日食”),比公元前 1063 年 7 月 26 日巴比伦南部的日食记录早了近千年。 “天狗食日”一般指日食。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啦。日食又叫日蚀,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的时候,月球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就会出现日食了。所以,日食只是一种正常的天象,并不是上天发出的警示。 日环食 太阳的中心部分被月球遮住。 日全食 太阳全部被月球遮住。 半影月食 月球只是掠过地球的半影区,很难用肉眼看出差别。 月全食 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内。 月偏食 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 日偏食 太阳的一部分被月球挡住。 在古代,发生日食被认为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古人认为,太阳是君主的象征,出现日食是上天在对人类发出警示,君主说不定还要受到惩罚呢。 月食 你可能想问,如果有日食的话,会不会也有月食呢?其实,古人常说的“天狗吃月亮”就是指月食。 月全食 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内。 月偏食 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 半影月食 月球只是掠过地球的半影区,很难用肉眼看出差别。 月全食 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内。 月偏食 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 月食的形成跟日食的形成很像——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的时候,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线会有一部分或完全被地球掩盖,这样就形成了月食,真的和天狗没关系哦。 你知道吗? 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是有规律的: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不过,并不是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都会发生日食和月食。 你知道吗? 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 400 倍,但它距离地球是月球的 400 倍远。 彗星 你见过“长着尾巴”的星星吗?有一种“长相奇特”的星星,看起来像云雾一样,身后拖着一条像扫帚似的“尾巴”,这就是“彗星”。 五星连珠 你一定听说过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五颗行星吧?但你们见过这五颗行星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方向并从高到低连成一条线吗?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奇观呢。 科学家推算,在 2040 年 9 月9 日,天空会再次出现罕见的“五星连珠”现象,到时候别忘了去观看哦! 流星 当 你 仰 望 星 空 时,是否看到过一道白光一闪而逝呢?这就是流星哦。 也许,你还曾看到有无数亮点飞流,就像在下雨,这就是流星雨。太阳系内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颗粒状碎 片——流 星体,当它们飞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摩擦燃烧时, 产生的光迹,就是流星。 太阳黑子 平日你看到的太阳耀眼明亮,其实在它的表面,有些地方的磁场强度高于其他地方,温度没有其他地方高,看起来会暗一些,这些地方就叫“太阳黑子”。 天象有什么用 古人会根据对天象的观测决定什么时候种地,什么时候收割。 如果不进行观测而随意耕作,很可能一年颗粒无收,甚至一个部落也会因此消失。 二十八星宿 上 古 时 代, 中 国 人 就 热 衷于天象观测了,他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成 28 个区域,称为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星宿分为东、南、西、北四宫,每宫七宿,七宿连缀在一起,被想象为一种动物——东方是青龙,南方是朱雀,西方是白虎,北方是玄武。 新星和超新星 天空中有一些很暗的星星,突然爆发出强度很大的亮光,这就是新星;当亮度增强到一亿倍甚至几亿倍时,就是超新星。 之后,它们又慢慢暗下去,就像在星空做客后告退了,所以古人把它们称为“客星”。 穿越上下五千年 激发孩子求知欲 同步课堂知识点 106个古代科技,1027个课堂知识,968幅彩绘插画,涉及20多个领域 中科院科技专家邱成利主编,刘嘉琪院士、苏青社长联袂推荐 一、中科院研究员主编,院士、社长、院长、馆长、台长推荐 中科院研究员、科技部巡视员、科技专家邱成利主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原理事长刘嘉麒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原社长苏青,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小淳,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中国国家天文台原党委书记、副台长刘晓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 ,联袂推荐。确保内容权威精准,真正做到为孩子负责。 二、来自中科院的研究成果,给孩子真正的科学知识 全书精选了106个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其中包括中科院遴选的80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共计1027个课堂知识,且准确无误,确保孩子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三、同类课外读物中,唯一选项最多的一套书 本套书精选了106项科技成就,是目前童书市场上囊括项数最多的一套书(其他同类书最多选取40项),也是更侧重于科学知识的一套书(其他同类书更侧重于文化性)。 比如秦始皇陵铜车马,同类书更侧重于描述它的精妙逼真,我们除了描述这一点之外,还重点解析了铜车马的科技内容,比如伞中带有神秘而奇巧的机关等。 比如长城,同类书更侧重于描述它的雄伟壮丽,我们除了描述这一点之外,还重点解析了长城在不同的山地、高山峻岭、沙漠等地带如何修筑、如何运输材料等科学难题。 四、同步课堂学习,对标中小学课本教材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小学课本《科学》中,包含很多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相关的内容,如养蚕、月相的变化、影子的变化、计时器、光的传播等。本套书不仅包含这些内容,还有浅显幽默的解析,并搭配丰富多彩、灵动有趣的插图,能使小读者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额外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内容还延伸至中学课本的《物理》《化学》等。 一套书既是历史课,亦是科学课。 五、涉及20多个科学领域,一套书满足孩子多方面求知欲 本套书囊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形式科学,涉及天文,物理、化学、地理、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学、医药学、病理学、法医学、农学、气象学、建筑学、工程、水利、冶金、机械、印刷、造船、航海、陶瓷、纺织等20多个科学领域……还包括历史故事、名人典故、神话传说……包罗万象,丰富多彩,能够满足孩子多方面的求知欲。 六、“我想知道为什么”,剖析科学知识背后的原理 本套书不仅描述了106项古代科技发明创造,还深入剖析了每一项科技发明创造背后的原理。这就像孩子们在了解了一个神秘机关后,又知道了机关之所以神奇的原理,会加深孩子的记忆,让他们真正读懂,启发智慧。 七、968幅手绘插画,许多“小矮人”在画中“赶场” 本套书精工细作,共绘制了近千幅彩画,其中有大量“小矮人”式插图,每个“小人”忙碌地在各个科学场地“赶场”,辅助解释科学原理,有时还与读者对话,活泼有趣,能够吸引小读者阅读。 八、设计灵活可爱,符合孩子天性 本套书的设计十分用心,每一个对页版式都有整体感,但又各自独立,每一页的每一部分都充满设计元素,都富有创意,适合孩子的天性和好奇心。 九、附一份珍贵年表,方便检索 附有一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年表,详述了中国古代每一个重大科技发明创造的时间,让孩子能够深切地感受古代中国的辉煌与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