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巨人的崛起)/拉美专家看中国系列

见证中国(巨人的崛起)/拉美专家看中国系列
作者: (哥伦比亚)恩里克·波萨达·卡诺|译者:谷音
出版社: 五洲传播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3.56
折扣购买: 见证中国(巨人的崛起)/拉美专家看中国系列
ISBN: 9787508534664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在中国学到的二十二课 请读者跟我一起回到20 世纪60 年代中叶,那时候世界被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另一个是相对立的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我到中国的时候才二十五岁多一点。1949 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此前两个月美国驻中国最后一位大使司徒雷登收拾行李告别了北京。跟随他的脚步,其他西欧、拉美、日本及非洲大陆许多国家的外交使节都相继离开。中国同世界的接触仅限于周边邻国和东欧。然而1966 年2 月,我带领着一个四口之家,作为西班牙语专家来到北京工作。这时不仅西方国家将中国包围起来,连北方的苏联也压迫着中国。 在几年时间里,许多第一次见到的场景让我们心惊肉跳:马儿拉着的二轮车上载着一些绿色的铝桶,在大街小巷收集下水道里的排泄物。这项工作由马车夫和他的助手在首都的不同地点完成。我被这个场景给惊呆了,问里卡多·桑贝尔这是怎么回事,他是比我们早来中国两年左右的哥伦比亚人。他回答说:“在这儿看到什么也别惊讶。这就是我们新华社的校对专家们戏称的‘有机化肥’。中国还很贫穷,但是没人在大街上游手好闲。一日三餐没饭吃等于给国家丢脸。跟你说实话吧,如果要我收集粪便讨生活,还不如让我坐在冰块上等死呢。” 到了北京后,我决心克服我对中国历史知识的缺乏,跟随我们《毛泽东选集》西班牙语版翻译团队的二十名同事,中国最好的西班牙语翻译学习。就这样我了解了英军侵略中国的历史: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德国、法国、俄国、意大利、奥地利、美国以及日本列强们对中国领土的践踏。简直是一系列的无耻行径。他们强加给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称号。不难理解,当八国列强在中国犯下干涉、欺凌、破坏等罪行的时候,西方哲学的杰出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黑格尔说中国从未有过有民族自豪感的故事或诗歌。6 当黑格尔说这番话的时候,离《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李约瑟和《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的作者罗伯特·坦普尔出生还有差不多一个世纪之久,他们在书中介绍了几百项印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发明创造。但是黑格尔应该知道中华民族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和火药的发明者。这足以说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说完了这些,我可以开始讲述我在中国十七年生活中所学到的第一课,那就是他们顽强的生存能力。不仅仅是面对外部威胁,而且更重要的是面对物资极度匮乏的生存能力。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中国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人口,因此这种匮乏是全方位的。中国的人口大爆炸使得不管国内生产总值是个多大的数字,摊到每个人身上的分量都差不多只有一个中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正是刻在石碑上、世世代代发生着的贫穷和匮乏,以及一系列可以想象的耻辱造就了中国特殊的伦理道德观。不同的事情遵循不同的规律。这是我在中国的生活里学到的第二课。 我学到的第三课和时间观念有关。要从我们的纪事观念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就不得不考虑到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我们的历史只有几个世纪而已,这就不难理解双方在感知事物上的错位关系了。在世界上存在了这么久的时间,一定给中国人烙上了十分独特的印记。 长远计划对中国人来说是未来工作和国家发展的指南针。当中国已经改革开放了以后,我和一个团队一起将毛泽东的二十八首诗歌翻译成西班牙语。两年时间里,我们有时会为一行诗文的意思争论好几个礼拜。这让我明白了中国人的字典里没有“永恒”二字,他们这种对时间流逝的理解我认为应该称之为“超越时间”。 我学到的第四堂课与我称之为思想的相对性有关。它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同,不是反映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而是有关于人的思维。这种相对性一定是从阴阳的辩证法而来的。从我和中国人的直接接触中我了解到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相同的原则结合了具体的形势条件也会有不同的结果。在和中国人相处的漫长时间里,我学会了一点,很少有哪个民族像他们一样灵活多变、顺应时势,善于和解和协商。在某些情况下,看起来很确定的“不”第二天 就能变成一个“是”。否定变为肯定似乎更加容易,反之则没那么简单。 我的第四次中国之行(1991—1995 年)是因为我再次回到北京工作。我的工作单位是中央编译局,局里让我在其结构复杂的宿舍里居住。宿舍坐落于粉子胡同,离故宫仅两个街区。彼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办公室里我们开始翻译《邓小平文选》。。。 恩里克?波萨达(Enrique Posada Cano),哥伦比亚人,中国问题研究者、经济学家、作家、新闻工作者、国际问题专家、前外交家,他曾先后四次到中国工作和生活,共长达17载,被尊称为“最了解中国的哥伦比亚人”,曾参与翻译《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西文版,数次参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文件翻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