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再试一次就成功
ISBN: 9787550237681
刘墉,**作家、画家。籍贯北京,生于台北,现居美国。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文学、艺术作品八十余种,被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应邀在世界各地举行画展近三十次。 创作的原则是“在感动别人之前,先感动自己”“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 处事的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现主持水云斋,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放下电话 如果你等电话,那“等待”会让你分心; 如果你不等电话,又何必放个随时可能打扰你的 东西在旁边? 你为什么不关手机? 外出旅游的时候,常看见名人的“题句”。你知 道我印象*深,而且*有感触的是什么词吗? 那是我有一年去九寨沟,回程在路边一个叫“山 菜王”的餐馆,见到客人写在墙上的打油诗——“花 衣裳,红脸庞,青稞酒,山菜王。羌寨是我家,永不 接电话。” 我特别对*后那句“永不接电话”有感触,是 因为虽然忙里偷闲去九寨沟,同行的朋友却总在讲电 话。住在旅馆,半夜听见他房间的手机响,喊得好大 声,害我睡不安。连走在九寨沟风景区,正心旷神 怡,也被他的手机干扰。 我有一次火大了,问他为什么不能把手机关上。 他居然耸耸肩,说关了电话会不心安,怕有什么 急事发生,自己不知道。 于是我发现,不带手机会死、不开手机会慌,已 经成为许多现代人的“精神病”。 ☆手机强迫性行为 你知道我为什么提这个吗? 因为当我说在**常看见年轻人手上攥着电话, 上面一闪一闪的,连半夜都开着,好像有接不完的电 话时,你笑说在美国也这样,许多同学连睡觉都开着 手机。你妈妈则接过话:“维妮的妈妈说她夜里三点 还在被窝里打电话呢!” 对上班族而言,常开着手机,还有点道理,因 为世界愈变愈小,很可能半夜三*有地球另一边的电 话,事关业务,不能错过。 但是难道你们学生也如此吗?你们也炒汇率、搞 期货吗?如果没什么事,手机还非开着不可,连洗澡 睡觉都得带着,就是有了“强迫性行为”。 ☆你在等什么? 我当然了解你们手机不离身的心理。那是因为你 们大了,要一步步离开父母、出去独立了。“在家靠 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变得比家人*重要。 也可以说,你们好像上了驶向人生彼岸的船。当 岸上的父母不再能靠,你们非抓紧船,和同船的朋友 不可。手机则好像船上的无线电,随时可以呼救。接 到朋友电话,*表示有人关心。 我想起,三毛在世的时候,常深夜写信给我, 问题是我们却从没半夜拿起电话打给对方。因为我们 彼此体谅对方可能正在工作,那泉涌的文思不可被打 断。我们也知道如果总在该创作的时候聊天,就都不 能产生好作品。 于是我要问:你们是学生,有那么繁重的功课, 有那么多该专心学习的东西,却为什么总开着手机? 如果你等电话,那“等待”会让你分心;如果你 不 等电话,又何必放个随时可能打扰你的东西在旁边? ☆必要时给他一拳 或许你要说,朋友很重要,不能跟父母走一辈 子,但朋友可以。 问题是,朋友一起走,应该彼此提携,不是彼此 牵绊。如果你们天天把时间、精力耗在电话上,还可 能有高的成就、走向人生远大目标吗? 朋友之间讲义气,当朋友有难,当然应该救。但 是救人也要有条件、有技巧。 你知道当你游向溺水者的时候,应该由他的后面 接近吗?因为你由前面靠近,他可能在慌乱中把你死 死抱住,使你们两个都沉下去。 你知道有时候,救生员甚至得一拳把溺水者打 昏,再拖上岸吗?因为打昏他,还能救他一命。不打 昏,可能两个人都没命!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和朋友**到晚讲电话, 两个人可能“抱着溺死”。当你发现朋友太爱打手机 时,则应该狠狠给他一拳,对他说:对不起!我要关 电话了。 过去我曾再三对你引述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的话 : “在你爱别人之前,要先爱自己。因为你自己也是人 , 你连自己这个人都不能爱,哪有资格去爱别人?” **我要对你,和每位年轻朋友说: 你们要有自我期许,先把自己的功课搞好,要 求每个人尊重你的时间,使你能成功,将来才有能力 去帮助别人。一个不知在重要时刻把手机关上的人, 是不懂得说“不”的人。这世界喜欢总是说“是”的 人,却会尊重说“不”的人。 因为当你能说“不”,别人才会尊重你的 “是”。 当你常不开手机,别人才会高兴地喊:“哈哈! 你终于有空接电话!我终于找到你了!” P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