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面面观:斯巴达史》

《历史面面观:斯巴达史》
作者: 编者:(英)查尔斯·金杰|责编:苏丽娅|译者:张建威
出版社: 新世界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70
折扣购买: 《历史面面观:斯巴达史》
ISBN: 978751047409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欢迎阅读“历史面面观”系列之《斯巴达史》 炎炎烈日之下,你沿着一条石径艰难地跋涉着。石 径两边是尘土飞扬的山峦。正在卖力干活的黑劳士纷纷 好奇地直起腰,打量着你这位外乡人。前方,一座遍布 低矮建筑的城邦离你越来越近。雄 伟的神庙耸立在城邦背后陡峭的山峦之上。铺砌整 齐的街道渐次映入眼帘。街道蜿蜒在房屋和店铺之间, 在一棵古柏旁边绕了一个弯。接下来,你注意到了他们 。闪闪发光的头盔后面是一双双疑窦丛生的眼睛,防守 城邦的勇士们将长矛紧紧地握在手中,时刻准备着挺身 出击。他们不知道你来自哪里,但你现在非常清楚自己 置身何方:这,就是斯巴达。 斯巴达的诞生 今天,提起“斯巴达”这个词,人们就会想到猛士 遍地的城邦,穷兵黩武、崇尚军事立邦的统治阶层。的 确如此,斯巴达堪称古希腊最为著名的城邦,流传着许 多勇猛无畏的故事,迄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然而,正 如合抱之树生于毫末,斯巴达并没有显赫的出身。有证 据表明,早在公元前 1500 年这里就有人类定居和活动 ,但是古代斯巴达的明确起源还是更接近公元前1000年 左右。当时,位于希腊东南部拉科尼亚地区的利姆纳、 皮塔纳、米索亚和锡诺索拉四个村庄共同形成了斯巴达 城邦。第五个村庄阿米克莱后来也跻身其中,这个城邦 名字的意思是“我播种”。鉴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这 个称呼还算是恰如其分。四周的欧罗塔斯谷地沃野连绵 ,为其日后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几个世纪 的斯巴达历史,很难有绝对权威的定论。历史往往易于 和神话水乳交融,在希腊尤其如此,这样就模糊了事实 与虚构之间的界限,进而让人无法理解。开启变法、启 动城邦政治和社会改革的立法者来库古( Lycurgus) ,将斯巴达变成了一个以军事为本的城邦,但他是否真 的存在尚不得而知。即便确有其人,至少可以说他只是 一个象征性的人物。不管斯巴达的统治哲学如何横空出 世,它的崛起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所发动的军事征服 。在人们熟知的第一次(公元前743—前 724 年)和第 二次(公元前 685—前668 年)麦西尼亚战争中,斯巴 达入侵并征服了邻邦麦西尼亚。后来的结果证明,斯巴 达成了希腊城邦中的一股势力,当时控制着约 8500 平 方公里土地,一跃成为希腊最大的城邦。在被征服的麦 西尼亚人和被压迫的黑劳士们的助力下,斯巴达迅速崛 起。由于麦西尼亚人和黑劳士承包了全部农活,斯巴达 人只做他们最为擅长的两件事—穷兵黩武和治理城邦。 黑劳士们被牢牢地控制起来。斯巴达每年都会向他 们宣战,定期予以选择性杀戮,以防止人数过多,有时 还会突发奇想将他们组织起来服兵役。这些全都由一个 叫作克里普提的秘密军事组织一手包办。组织中大多为 正在接受军事训练的年轻斯巴达人。 为加强“军训”,这些斯巴达年轻人昼伏夜出,利 用夜色做掩护,用刀攻击毫无提防的黑劳士们。黑劳士 占斯巴达城邦总人口的 90%,因此犯上作乱的可能性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