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病/译文纪实

美国病/译文纪实
作者: (美)伊丽莎白·罗森塔尔|译者:李雪顺
出版社: 上海译文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美国病/译文纪实
ISBN: 978753278204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保险时代 杰弗瑞·凯威是纽约名校史蒂文森高中的一名化学教 师,拥有化学博士学位,曾在雅培制药公司担任过二十年 的研究员。他非常清楚,药物治疗是一笔怎样的花费。从 孩提时代起,他就受着银屑病性关节炎的折磨;罹患这种 疾病后,极度活跃的免疫系统会对皮肤和关节发起攻击, 前者引发皮疹,后者导致致残性关节炎。 在位于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他的 病情经常骤然恶化,不得不大剂量地服用强的松,因为其 中的类固醇能够减轻免疫系统对骨骼发起的攻击。即便如 此,他“在双脚、脚踝、膝盖、臀部和下腰/骶髂关节方 面存在严重问题,往往严重到无法工作,甚至无法行走” 。 大约十五年前,有几种重要的抗关节炎新药先后投放 市场。为其治疗的风湿病专家波拉·拉科夫博士说,他会 是一位不错的药物试用者。这些药品创造了奇迹:每六个 星期,他来到拉科夫博士执业的贝斯以色列医院,在门诊 部接受类克这种药物的静脉输液。每次治疗的费用为19 000美元,不过凯威先生作为纽约市的公职人员,享受着安 保健康保险(EmblcmHealth)提供的优厚保险。他自己无需 支付任何费用。用上新药后,他能够站立数个小时,或者 上课,或者漫步于史蒂文森高中迷宫般的校园走廊。结果 完全不一样了。 2013年,拉科夫博士的执业地点北移了十五个街区, 来到纽约大学兰贡医学中心。她告诉自己的病人,这里有 更好的服务,而她也想在学术氛围更浓厚的环境下执业行 医。对凯威先生来说,这里的时间安排也更加方便。不同 于贝斯以色列医院,纽约大学兰贡医学中心的门诊输液在 晚间和周末照常开放,他就不需要寻找代课教师,或是请 病假才能接受治疗。 一开始,兰贡医学中心的肌肉骨骼治疗科给他留下了 深刻印象,因为这里的服务水平明显高端许多。“我以为 价格只会贵那么一点点,”谈及来到纽约大学后,一位导 医员在前台接待了他,并把他带到一间狭小的输液隔间, 里面提供网络、电视、瓶装水,以及几块小点心时,他如 此说道(见规则3,设备和营销比好的医疗更重要)。 可是纽约大学给保险公司邮寄的账单让他大吃一惊:5 月他在这家新换的医院接受三个小时的第一次输液,收费 金额为98 575.98美元;6月的第二次输液费用为110410 .82美元,7月后的账单为132791.04美元。剂量一样, 治疗方式一样,连开处方的医生也一样。 我和凯威先生分别花费数个星期,试图为纽约大学的 账单找到某种解释。一位药剂师配好药。一名护士将输液 管插进他的胳膊。除此之外,凯威先生只是坐在那里,占 用了一把椅子几个小时。就这点东西怎么会招来这么大额 的账单? 当凯威先生向纽约大学开具账单的办公室提出申诉时 ,一位病患护理代表提供了一大堆不成理由的理由: 她一个劲地告诉我,尽管说不清纽约大学有多少利润 ,但她确信,不可能只有那么一点点。毕竟,这当中包含 了运费、仓储费,以及跟医院设施设备相关的其他管理费 用。真的吗?一针的剂量就向安保健康保险收取120000美 元,这合理吗?她最后说,我不该在意保险公司被迫支付 了多少。毕竟,我自己没有多出一毛钱。 当我接替凯威先生,从他中断的地方重新展开调查时 ,得到的理由更加缺乏说服力。公共事务部的人告诉我, 凯威先生属于“异常人群”,他接受的是积极治疗,他块 头很大。类克这种药按体重注射相应剂量,身高超过六英 尺、体重接近四百磅的凯威先生接受的剂量相对较大。即 便如此,另一家医院的一位药品研究员告诉我,凯威先生 注射的这一剂类克的批发价格在1200美元上下。 随着我们深入医药定价这个兔子河,里面的情形变得 越来越黑。事实表明,对于纽约大学兰贡医学中心而言, 类克代表了经济利益;每使用这种药物一次,它都潜在地 固守着“利润”二字。简·维尔采克博士是类克的发明者 之一,任教于纽约大学,移民自斯洛伐克;兰贡医学中心 帮助他在美国重新执业,为了表示感激,他捐出了自己的 专利份额。2007年,纽约大学卖掉了大部分权益,获利6. 5亿美元,不过若是该药物的盈利超过某一秘而未宣的上限 时,它仍能继续获得收益。面对132000美元的收费,上述 限度很可能已被突破。 然而,更令凯威先生吃惊的是:他的承保方不但没有 对价格提出异议或争取更多折扣,反而支付了差不多所有 款项。“收到第一次输液的账单时,我简直惊呆了,”凯 威先生写信告诉我说,“安保健康保险光是为第一次输液 就支付了73931.98美元!!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跟我原来注射的是同一种药品,同一个剂量。什么都没 变。后面几次的账单涨到了99 593.27美元。”这种妥协 让凯威先生十分生气,他最终决定换一种能在家里自己注 射的药物,尽管疗效没那么好。 (见规则10,价格涨到哪里,市场的承受范围就到哪里 。)P3-5 \\\\\\\\\\\\\\\\\\\\\\\\\\\\\\\\\\\\\\\\\\\\\\\\\\\\\\\\\\\\\\\\\\\\\\\\\\\\\\\\\\\\\\\\\\\\\\\\\\\\\\\\\\\\\\\\\\\\\\\\\\\\\\\\\\\\\\\\\\\\\\\\\\\\\\\\\\\\\\\\\\\\\\\\\\\\\\\\\\\\\\\\\\\\\\\\\\\\\\\\\\\\\\\\\\\\\\\\\\\\\\\\\\\\\\\\\\\\\\\\\\\\\\\\\\\\\\\"【编辑推荐】: 《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2017年度最佳图书! 《纽约时报》医学记者, 直击美国医保体制之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