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选读鲁迅

钱理群选读鲁迅
作者: 编者:钱理群//王栋生|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53.88
折扣购买: 钱理群选读鲁迅
ISBN: 9787108078377

作者简介

钱理群,1939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主编、主要作者)、《心灵的探寻》《与鲁迅相遇》《周作人传》《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三部曲”(《天地玄黄》《岁月沧桑》《绝地守望》)、《拒绝遗忘》《岁月沧桑》《安顺城记》(主编)等。

内容简介

《论“他妈的!”》【导读】 鲁迅不仅要我们敢于“睁了眼看”,而且还要有一 双“会看”的眼睛。在这方面,他有很丰富的经验。 他曾这样谈到自己,“我看事情太仔细”,“看得 中国的内情太清楚”。(《致许广平,1925年3月31日 》)这就是说,他喜欢往深处仔细看,探查其“内情” ,他最为关注,并且要全力揭示的,正是人们隐蔽的, 甚至自身也未必完全自觉的心理状态。《论“他妈的! ”》这篇就是在人人都会说,或者经常听别人说,却谁 也不深想的“国骂”背后,看出了封建性的等级制度、 门第制度所造成的扭曲而不免卑劣的反抗心理,并做出 如下判断:“中国人至今还有无数‘等’,还是依赖门 第,还是倚仗祖宗。倘不改造,即永远有无声的或有声 的‘国骂’。”今天尚未麻木的中国人读到这段话,大 概仍不免脸红心跳:鲁迅把我们国人的心理弱点实在是 看得太透了。而此种心理都是人们不想、不愿,也不便 说破的,鲁迅一说,就成了“刻毒”,这样的“毒眼” 与“毒笔”是许多人讨厌和害怕的。 正因为鲁迅看问题更深一层,就能够在常规思维之 外,另辟蹊径,别出心裁,打开了全新的思路。有人在 报上发表《杀错了人》一文,谴责袁世凯不该谋害革命 党人,这大概是一种公论,一般人都这么看;鲁迅却提 出“异议”,说“从袁世凯那方面看来,是一点没有杀 错的,因为他正是一个假革命的反革命者”,由此得出 一个事关重大的结论:“中国革命的闹成这模样,并不 是因为他们‘杀错了人’,倒是因为我们看错了人。” 鲁迅的这些判断、分析,常对读者的习惯性思维构成一 种挑战;但细加体味,却不能不承认其内在的深刻性与 说服力。 鲁迅还说,“我的习性不大好,每不肯相信表面上 的事情”,常有“疑心”。(《致许广平,1925年4月8 日》)这是历史的血的教训教会他的;鲁迅多次谈到中 国是一个会“做戏”的民族,“在后台这么做,到前台 又那么做”(《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更是一 个“文字游戏国”(《且介亭杂文二集·逃名》),“ 我们日日所见的文章”,都不那么简单,“有明说要做 ,其实不做的;有明说不做,其实要做的;有明说做这 样,其实做那样的;有其实自己要这么做,倒说别人要 这么做的:有一声不响,而其实倒做了的”。鲁迅说, 年轻人如果“不知底细”,轻信表面文章,那是会“上 当”,“有时简直连性命也会送掉”的。(《致萧军、 萧红,1934年12月10日》)鲁迅因此提倡“推背图”式 的“正面文章反看法”,并且举例说,就看看“近几天 (按:此文作于1933年4月2日)报章上记载着的要闻罢 :一,××军在××血战,杀敌××××人。二,×× 谈话:决不与日本直接交涉,仍然不改初衷,抵抗到底 ……”,“倘使都当反面文章看,可就太骇人了”—— 但这却正是人们竭力要掩饰的真实。但鲁迅又提醒我们 :报纸也会登些“无须‘推背’的记载”,这样真假混 杂,让你似信非信,才能取得“宣传”效果,我们也就 不免糊涂起来:要辨别报刊文章的真假也不容易。 总之,要用“另一种眼睛”(即人们所说的“第三 只眼睛”)去看,这才能看到背后被隐蔽的东西。 钱理群特意为中学生编选的鲁迅读本,分为“感受鲁迅”“阅读鲁迅”“研究鲁迅”等几部分,按照主题选取适合青少年阅读的鲁迅文章,每组文章之前都有钱理群撰写的长篇导读,亦有大量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钱理群教授称,此举力求“将鲁迅的遗产真正有效地传递给我们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