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三联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20
折扣购买: 许倬云说美国: 一个不断变化的现代西方文明
ISBN: 9787542669971
许倬云先生就是过去二 十年来,给我授业解惑最多 的长者之一。他经常让我有 “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 的惊喜与感叹,他对世界史 的宏大叙事让我视野开阔, 他对四千年中国历史的通透 解析让我茅塞顿开。 许先生坐卧匹兹堡河谷 ,胸怀人类,心系神州,观 天察地,日夜匪懈。家事、 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忧世、忧国、忧民,民胞物 与。可能他也察觉到我这后 生晚辈的身上也流露出些许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习性,所 以隔三岔五总可以接到他的 视讯垂询,并与我分享他对 时局世事的观察与感触。 二十载的耳濡目染,也 让我这位后学门生能够在他 面前信心满满地论断天下大 势,臧否枭雄豪杰。由于台 北与匹兹堡有十二小时的时 差,我们隔洋日夜颠倒的交 谈经常是在互道晚安早安声 中依依不舍地结束。 许先生在美旅居六十载 ,早已他乡作故乡。美国既 是他安身立命之所在,也是 他观察现代西方文明的窗口 ,更是他剖析一个帝国由盛 而衰的根源之最大社会实验 室。这本书既是一部客居生 涯的回忆录,也是一本剖析 美国社会病理的诊断报告, 更是一篇充满惆怅与悲悯之 情的动人史诗,生动地述说 着美国社会与政治体制为何 一步步走向衰败。 他不仅仅与我们分享了 他在美国一甲子的重要亲身 经历,将他在美国客居生涯 中印象最深刻也最值得回味 的人、事、地、物生龙活现 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而且透 过他独到的历史学与社会学 的敏锐视角,帮读者还原这 些偶然相逢的鲜活案例的时 代背景与历史源流,并摆回 它们所属的文化、制度与社 会脉络之中。他再把这些人 、事、地、物在不同时期的 面貌与本质变化放入一个全 方位的历史分析框架中,从 地理、文化、宗教、族群、 产业、城乡、阶级、政治、 军事到帝国事业各种角度, 来试图回答一个所有与他有 类似经历的几代华人留美精 英心头的共同疑惑。 正如他在文中即兴叹道 :“六十年前,我满怀兴奋 进入新大陆,盼望理解这个 人类第一次以崇高理想作为 立国原则的新国家,究竟是 否能够落实人类的梦想。六 十年后,却目击史学家、社 会学家正在宣告这个新的政 体病入膏肓。”在结语时他 又反复自问:“回顾初来美 国,曾经佩服这一国家立国 理想是如此崇高。在这里客 居六十年,经历许多变化, 常常感慨如此好的河山,如 此多元的人民,何以境况如 此日渐败坏?” 在许先生的字里行间, 我能充分感受与体会他的沉 重心情,因为我们这几代留 美的知识分子,都曾被美国 的开放制度与自由风气吸引 ,都曾被美国的物质繁荣、 经济活力与国际领导威信折 服。与许先生一样,当我在 为美国社会与政治衰败走势 把脉时,都是抱持一种哀矜 勿喜的心情。美国的衰败不 仅意味着整个西方中心世界 秩序将失去最重要的支柱, 也可能触动全球政治经济秩 序的动荡。正如美国决策者 总是怀疑中国是否能和平崛 起,我们也需要担心美国是 否能和平衰落。 我在1981年夏初次踏上 美国,要比许先生晚了将近 四分之一个世纪。当我开始 有机会亲自观察美国时,水 门事件对政治体制合法性造 成的伤痕已经逐渐消退,但 两次石油危机对美国经济的 重创仍待修复,里根正以扭 转停滞性通货膨胀为职志, 开始在美国社会推行一场新 自由主义革命。 这场高举市场万能而妖 魔化政府干预角色的思维变 革,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里 成为席卷全球的主流经济政 策主张。新自由主义革命的 浪潮不但将寻求股东权益最 大化的美式资本主义推广到 所有西方国家,也扫除了所 有妨碍资本在全球追求最大 投资回报的人为障碍。一场 由跨国企业与国际金融机构 驱动的超级全球化,以空前 的速度推进到地球的所有角 落,全球生产分工模式与产 业供应链也快速全面重组; 在此同时,跨国企业精英与 超级富豪阶层也顺势取得了 无与伦比的政治权力,他们 可以凌驾政府,支配社会游 戏规则,并一步步地肢解意 在保护弱势群体、劳工与中 产阶级权益的经济管制措施 与社会保障体系。他们排斥 任何限制其行动自由与资本 回报的全球治理或监管机制 ,他们可以影响美国法律与 国际规则,也可以左右国际 货币基金与美国联邦储备委 员会的观点与政策。 许倬云先生学贯中西,享誉世界,并在读者之中产生强烈的反响。 历史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宏观视野和综合研究方法,六十年的实地观察和鲜活记录,把深厚的学术与个人的阅历相结合,是了解和研究美国历史与现实的难得之作。 延续法国历史学家、政治社会学家托克维尔的精神,把在美国所观察到的人、事、地、物等这些真实案例还原到它们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源流,并摆回它们所属的文化、制度与社会脉络之中。 具有令人感佩的雄心与志趣,作者是把美国作为观察西方现代文明的窗口,来以此总结和反思人类的发展与走向,期待人类少走弯路和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