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往事

川江往事
作者: 陶灵
出版社: 西南师大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40
折扣购买: 川江往事
ISBN: 9787562188827

作者简介

陶灵,男,60后,重庆云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散文写作和川江人文地理研究,有作品在《散文》《散文百家》《儿童文学》《四川日报》《重庆晚报》发表,并入选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试卷和《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精品库(1949—2009)·散文卷》。出版散文集《飘扬的黄手绢》《川江记忆》。

内容简介

【桡胡子都是“好吃佬儿”】 桡胡千 金沙江在四川宜宾与岷江汇合后始称长江,过重 庆至湖北宜昌之间的一千多公里上游河段,因大部分 流经四川盆地而得名川江。柏木帆船称雄川江的航行 时代,这一带的船工统称“桡胡子”。从古代川江人 挖空树干做成的独木舟,到后来大大小小的柏木帆船 ,都是靠划“桡”作为主要动力, “胡子”则是川 江一带男人的别称。 桡胡子分为驾长、号工、撑杆 、烧火、纤工等工种,驾长是船上的头儿,有前后两 个,前驾长负责探水路、操纵前梢、调整方向,地位 仅次于后驾长。后驾长把舵、掌握风帆,为全船的指 挥者,直接由船老板聘请。 暗礁密布、水流湍急的川江,柏木帆船行上水时 ,纤工要上岸拉纤。全身赤裸的纤工佝偻着背负长长 的竹纤绳,一会儿穿爬在岸边的乱石林里,一会儿又 涉趟于奔流的江水中,黑黝黝的脊背沾不了一滴江水 。寒冬腊月,纤工都只能光身裸体拉纤,裹着湿衣会 更寒冷,也容易生病。纤工是桡胡子中最苦的工种, 地位也最低下。 川江行船险象环生,凶猛的险滩、暗礁和湍急的 江水,随时都会吞噬柏木帆船和船上的人与货,不管 你是船老板直接聘请的驾长,还是地位最低的纤工。 以前有种说法,桡胡子是“死了还没埋的人”,挖煤 的窑工是“埋了还没死的人”。 连锅闹 桡胡子是有名的“好吃佬儿”,对于“死了还没 埋”的桡胡子来说,“吃”是最实际最实惠的事。走 一趟水(一个航次)回来,揣着船老板刚结的生钱(工 钱)急急忙忙往家里赶,不光是为了见佑客(下川东一 带对妻子的俗称)娃儿,急着回去,还要抓紧弄吃的 。回船的时候,都拿出家里带来的食物,居然五花八 门地凑成了一桌席。 航行途中天黑尽了,找一片开阔的卵石滩,歇好 船,开始弄吃喝。柴火去河滩捡,卵石缝里夹着上游 冲来的树枝,早已被风干、晒干,叫水湿柴,多的是 ,易燃又经烧,随便走一转儿就能捡回一大捆,再顺 手搬几砣大卵石垒起,架上一只铁鼎罐,把各自带来 的食物,不管生的、熟的,合汤合水倒进去,麻辣、 鲜香、咸甜,什么味儿都有了,滚烫的一大锅,称之 为“连锅闹儿”。 黑夜的火光闪烁中,大土碗装满高度“老白干” (白酒),在围着鼎罐的桡胡子手里轮番传转,喝一口 ,递给下一位,夹起筷子在鼎罐里捞一箸菜。夏天时 大汗淋漓,舒畅、痛快,冬天吃得全身暖和,除湿、 去寒。带来的食物吃光了,还是架上铁鼎罐,倒进上 顿的剩菜,再放些花椒、泡椒、老盐菜、豆瓣酱,熬 一锅麻辣味儿的油汤,烫吃着白菜帮子、豆腐、洋芋 ,喝一碗“老白干”,这样心里才爽,躺下才睡得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