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婺城抗战记忆/婺文化丛书

寻找婺城抗战记忆/婺文化丛书
作者: 李英//章一平//陈江苹|责编:毛积孝
出版社: 河海大学
原售价: 89.80
折扣价: 48.50
折扣购买: 寻找婺城抗战记忆/婺文化丛书
ISBN: 978756305715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以少胜多,琅峰山大捷振奋人心 ——寻访目睹日军侵略罪行和中国士兵英勇抗战的几 名老人 周二上午,天朗气清。经过前一天的大雨清洗,琅琊 镇琅峰山的空气更加清新,青翠欲滴的树木挺拔迎客,拂 过耳边的微风让人心旷神怡。拾级而上,记者看到了并排 而立的两块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碑和抗日阵亡战士纪念 碑,碑前摆放着花圈。抗日阵亡战士纪念碑是1993年琅琊 镇政府立的,碑的背面介绍了这次战斗的概况。 在这悠悠琅峰山上,中国士兵曾经抛头颅、洒热血, 以少胜多,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书写了琅峰山大捷的光荣 一页。当天,记者找到了当年目睹日军侵略罪行和中国士 兵英勇抗战的几名老人,他们虽然都己到耋耄之年,但仍 可以将日本鬼子的罪行清楚地道来。 以少胜多,“琅峰山九壮士”都是无名英雄 今年85岁的离休干部徐康有退休之后致力于琅峰山风 景区的开发,收集了大量详实的历史资料。据他收集整 理:1943年3月7日,驻扎在长山乡石门村的日军七九三四 部队出动了200余人,向琅琊徐村以西进犯。当他们经过 白沙溪时,在琅峰山山顶,中国守军二十六师一个班的9 名战士居高临下,勇敢地向日军发起猛烈进攻。经过惨烈 的战斗,他们共击毙了包括日军中队长在内的21人,战马 1匹。日军指挥官新田大佐因战马被击毙摔倒在地。随 后,日军掉头向琅峰山包抄,从当天上午10时至下午3 时,一共发起3次进攻,我方守军在6人牺牲、2人受伤的 劣势之下,依然坚守阵地,顽强抵抗。后来,在我方一个 加强排的支援下,日军无法占领琅峰山高地,只得在泉口 村抓了几十名村民,抬着尸体狼狈撤回了石门村。那一仗 打得振奋人心,第二天上午,琅琊徐村的村民们奔走相 告,大家主动捐钱,买了两头大肥猪、四只羊、好几担米 酒,送到徐村营部驻地,慰劳抗日部队。 当时,汤溪县政府得到这一喜讯之后,马上派人来战 地采访,还把被击毙的战马竖起来拍照。翌日,在《汤溪 县简报》上刊登了《琅峰山之役》的文章。琅琊镇浩仁村 92岁高龄的滕维松当时在琅琊徐村,亲眼看到张贴在墙上 的简报。“我记得那张简报大概有半张报纸那么大,标题 是大红色的,非常醒目,内容就是表彰战士们的英勇事 迹。”回忆那段历史,滕维松老人思路清晰。不过,“琅 峰山九壮士”都是无名英雄,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传下来的只有他们的不朽战绩。 而第一个给中国军队通报日军情报的长山乡公所总干 事方伯英,事后被日军残忍杀害。 方伯英原籍福建仙游,幼时随父亲迁居长山村,当过 5年兵。1942年5月日军侵占金华后,7月,日军一个大队 又占据了石门村。日伪军对老百姓敲诈勒索,无恶不作。 在这危难之际,方伯英挺身而出,受命于中国军队第三战 区司令部,任联络参谋,接任长山乡公所总干事之职。他 一方面虚以应付日伪军,另一方面在金华天妃宫福建会馆 安装电台,向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情报。1943年,方伯英得 到情报,日军200余人,要经过琅峰山下进犯驻扎在徐村 的中国军队二十六师,就把这个情报告诉了长山村的朱凤 阳。朱凤阳连夜冒着生命危险把情报送到了徐村。 去年的6月,记者在长山村方伯英孙子方浩忠的家 中,看到了在日本投降后,1946年4月金华县政府颁给方 伯英的一块“为国捐躯”匾额。方浩忠说,这是当时的县 政府颁给爷爷的,他们一直保 徐毅富在琅琊镇琅琊徐村当了36年的村支书,今年已 经78岁。虽然日本鬼子来时他只有6岁,但当时的情景还 历历在目。 那时候为了躲避日本鬼子,村里人每天都会轮流在溪 边站岗,随身带着鞭炮,如果听到动静就点燃鞭炮,提醒 大家逃跑。记得1943年的一天,正好轮到徐毅富的父亲站 岗。他听到溪里有动静,连忙点燃了鞭炮,跑回家,抱着 徐毅富在坟地里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父亲带着他到隔 壁一个村为石磨开磨,早饭、午饭都在那儿吃。那户地主 家里有一座三层高的楼房,当时没有那么多大树和房屋, 眼界比较开阔,站在三楼望过去,刚好可以看到琅琊山上 交战的情况。那天,日本鬼子和中国军队打仗,一直打到 下午3点多,后来徐毅富他们看到村里没有硝烟了,也看 不到日本兵,这才放心回家。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