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大象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7.70
折扣购买: 王立群智解成语(3)
ISBN: 9787534782145
王立群,字鹤亭,1945年3月14*,山东新泰人。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学者、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王立群先生2006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系列人物并出版相关图书,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学术主讲人”,是连续7年来在《百家讲坛》担任主讲人的知名学者。
采兰赠芍:中国式**节礼物 现代社会的商家在西方**节基础之上,多方开 拓情侣市场空间,因此,中国的**节“七夕节”便 被搬了出来,在西方**节的利润高涨之后再创一个 小高峰。“七夕节”被称作“中国的**节”,主要 源自**织女七月七*相会的传说,但是,“七夕节 ”原名“乞巧节”,并不专门是为了纪念**织女的 爱情悲剧而设立。“七夕节”的主要民俗内容是女子 向织女祈求智慧与技艺,主要是未婚女子的增长技艺 的节*,*初本与爱情无关。 既然“七夕节”初不是“中国的**节”,那么 ,中国岂不是在西方人面前又丢了面子?中国人岂不 是太没有浪漫情调了吗?其实不然,中国人不乏浪漫 ,中国亦有自己传统的**节,较为常见的是元宵节 与上巳节。 元宵节,亦称上元节,从“元宵节”的字面意思 可知,此节**早指的是“上元节的晚上”。上元节 是新年**次月圆之夜,也就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在 这**,赏花灯、舞龙狮、猜灯谜、吃元宵,是世代 相沿的庆祝活动。在这一普天同庆的*子里,被禁锢 在大院里的女孩子也被允许出门了,可以结伴出游, 于是,元宵节便成为了男女相遇相识、约会定情的节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写过一首与此节 *相关的词———《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 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 衫袖。 此诗是对两年元宵节的对比描写。去年的元宵相 会是欢快的、幸福的,在如昼的花市夜景之中,一对 恋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间显得异常的安静,似乎时 间已经停止,似乎人群与己无关,在他们眼中、心中 的只有对面的那个人儿,少年、佳人、华灯、柳枝, 共同谱写了一曲美妙的“元夜恋曲”,一切都是那样 的美好。时间一转,一年过去了,还是同样的元宵节 ,还是同样的柳树边,还是同样的华灯灿烂,但是, 心中伊人已不见,梦中佳人已无踪影,曾经的约定就 此破灭,她是有什么阻碍没有如约而至,还是故意将 自己晾在一边,一切都不得而知,谜底唯有女子方能 揭晓,但一切只能是误解的谜,芳踪无处觅,唯有泪 满袖。此诗妙就妙在前后的对比及情感的变化上,幸 福与伤感总是毗邻而居,让人唏嘘不已,但同时此诗 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心向往之的幸福节*,这是一个 属于恋人间的节*。 上巳节,在汉代以前指的是农历三月上旬的巳* ,故而称“上巳节”,后来为了好记,便将*期固定 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这**。上巳节的固定项目有 祭祀高禖与男女游玩。高禖也即媒人,是掌管婚姻与 生育的神灵,这在人口寿命不是很长的古代来说,是 极为重要的神灵,*初,**的**国君要率领百官 、妃嫔,到郊外举行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以祈求来 年人口增长、风调雨顺(至元*以大牢祠于高禖,天 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 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礼记·月令》)。国君对于 上巳节都如此重视,民间百姓自然也不例外,在阳春 三月时节,春风吹拂,人们不约而同地到郊外进行祭 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位列其中,后来这一祭祀 活动也变成了郊外游玩的活动,当然,这**的游玩 是有一定的目的的,那便是青年未婚男女要在这场全 民游玩的活动中寻找合适的结婚对象。这**,是国 家规定的“相亲*”,是法定的“谈情说爱*”,未 婚男女可以自由配对,自由恋爱,互赠礼物,一切百 无禁忌(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周礼·地官·媒氏》)。成语“采兰赠芍”便是 对此**节男女互赠礼物的说明。 “采兰赠芍”,亦称“采兰赠药”,此成语出自 《诗经·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 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 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 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 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溱洧》是《诗经》中描写男女恋情极富生命气 息的篇章,溱洧指的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两条** 的河流,暮春三月,冰雪解冻,“红杏枝头春意闹” ,河流也如同其他易感的事物一样,欢腾地跳跃着。 流水、鲜花、青*、春风,引起了人们踏青的乐趣, 特别是在上巳节这个特别的节*里,郑国的溱水、洧 水旁出现了熙熙攘攘的春游队伍。在春游队伍中,* 为快乐的是恋爱中的青年男女,他们可以光明正大地 谈情说爱,于是一对对恋人拿着两人一起采的兰*走 了过来。 兰*,有芳香之气,在春秋时代被视为吉祥美好 的象征,在郑国亦是具有特殊意义。据说,郑国的国 君郑穆公的出生是与兰*有关的。郑穆公的父亲是郑 文公,母亲为燕姞,因为身份低贱,燕姞一直没有得 到郑文公的万般*爱。有**,燕姞做了一个**奇 怪的梦,在梦中,燕姞的祖先从天上降临,赠给她一 株兰*,并要求燕姞将兰*作为自己的儿子,之所以 如此在于兰*是国中*香的*,百姓特别喜欢佩戴兰 *。燕姞醒来之后,半天没有回过神来,她不知道祖 先到底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意味着自己一生无子,只 能靠着这株兰*度*?心生疑惑的燕姞忐忑不安,感 叹着自己这没有生机死气沉沉的人生。正在燕姞用自 己的猜测解读着奇怪之梦的时候,不知太阳从哪儿出 来了,郑文公驾临燕姞住所,并且还送给燕姞一株兰 *。燕姞手里拿着郑文公的这株兰*,联想其祖先梦 中所给的那株兰*,心中的疑惑瞬间解开了,明白了 兰*与儿子的关联,于是,在郑文公临幸之后,燕姞 便万般柔媚地将梦中之事和盘托出,并且对郑文公说 :“臣妾地位低贱,如果侥幸怀了孩子,别人不相信 的话,我是否可以以兰*作为信物呢?”郑文公听说 54之后也感觉很稀奇,便同意了。十月之后,燕姞 果然生了一个之后也感觉很稀奇,便同意了。十月之 后,燕姞果然生了一个颇带香气的儿子。正是因为有 燕姞的那个梦,郑文公便给了郑穆公一个名———兰 ,以感谢上天的赐予(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 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鲦。余,而祖也,以是为 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 ,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 信,敢征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 。《左传·宣公三年》)。 郑穆公“因兰而生”,亦“因兰而死”(穆公有 疾,曰:“兰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兰而 卒。《左传·宣公三年》),这一传奇经历,*加促 成了兰*在郑国的无上地位,人们在上巳节除了靠兰 *祓除不祥之外,*想借助兰*获得一份欣喜,获得 一份荣耀,获得一份恋情,获得一个娃娃。于是,上 巳节的男女便会相互采摘兰*送给心爱的对象,以表 达对恋人的祝福与祝愿。 良辰美景,一路芬芳,诗意盎然,恋爱中的男女 在大自然的赐予之下自由地欢笑,毫无顾忌地打闹, 如河水一般畅快。愉快的时光总是那样的短暂,不知 不觉间夜色已经降临,肆意游玩的恋人也只能依依惜 别,执手相看,竟是那样的不舍,他们多么希望时间 可以为他们而稍作停留,让他们可以在美好的**中 尽情地拥抱属于恋人的“春天”,但是,时间总是那 样的无情,不会为任何人改变自己前进的步伐,恋人 们在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同时,只能将“爱情 之花”芍药作为礼物送给对方,以求对方记得自己, 恋着自己。 P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