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割了又长的生活

他割了又长的生活
作者: 何小竹
出版社: 四川文艺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30
折扣购买: 他割了又长的生活
ISBN: 9787541143755

作者简介

何小竹,1963年生于重庆彭水县。当代诗人,小说家。1980年代开始写作,曾参与“第三代人”先锋诗歌运动,为“非非”诗派成员。1990年代开始写作小说与随笔。出版有诗集《梦见苹果和鱼的安》、《6个动词,或苹果》、《时间表》,小说集《女巫之城》,长篇小说《潘金莲回忆录》、《爱情歌谣》、《藏地白*梦》,散文集《成都茶馆》、《喜马拉雅词典》等。现居成都。

内容简介

故事已从**处开始往下滑行,许多谜底依次解 开。他预先的猜测在多处得到印证,这让他暗自得意 。再高明的叙述都是有破绽的。他暂时折上书页,将 目光转向窗外的风景,以延缓的方式释放内心的愉悦 。 世界的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看着晃过眼前 的那些风景,他愉快地思索着。没有什么是不可或缺 的,但故事除外。他继续想到,所有的悬念皆因人的 **而生,而所有**……他正准备在一个刚刚冒出 的念头上展开推导的时候,车厢喇叭里的轻音乐戛然 而止,传出了列车播音员特有的那种懒散而又做作的 声音,她告诉大家,可以到餐车去用晚餐了。 4 从卧铺车厢到餐车,中间要穿过四个硬座车厢和 一个软卧车厢。车厢喇叭里,女播音员继续用她懒洋 洋的语调播报着餐车为乘客们准备的晚餐菜名,而他 只听清楚了其中的两道菜,鱼香肉丝和番茄*蛋汤。 到这时候,他算是**从那本书的故事中走了出 来。他发现,硬座车厢的景象跟十多年前他坐火车的 时候没什么两样。除非用老照片进行对比,才能看出 其中的细微变化,即乘客的服装款式不一样了,但脸 上的表情依然如故。这种熟悉的表情被他称为火车硬 座车厢里的表情。十多年前,他坐在硬座车厢里阅读 金庸小说的时候,就是周围的这些表情,将他从武侠 的世界拉回到现实。而这种由硬座车厢里的表情构成 的现实,又将他引向另一个虚构的世界,这个世界与 他读过的迪伦.马特的一篇荒诞小说相连接,那篇小 说写的是一列火车永无止境地向着黑夜的纵深开去。 他就在这样的思索和联想中,穿越过四个硬座车 厢和一个软卧车厢,终于抵达位于列车尾部的餐车。 这里烟雾缭绕,有一股呛人的气味,且比别的车 厢*加摇晃,*加闷热。他从上火车后还没有抽过一 支烟,而餐车里摆了烟缸,正好是可以抽烟的。他并 不是十分的饿,到这里来,也就是为了抽支烟,喝点 酒,一会儿回到卧铺上,熄了灯,不能阅读了,便可 以晕乎乎地睡觉。这也是他过去积累下来的经验。很 多人对夜行列车都有过性幻想,尤其是那些在车站和 火车上兜售的杂志热衷于编织那样的情节。但以他坐 了十多年火车的经历.他认为那些故事都是发生在作 者的想象中的,至少他本人从未遇见过。他也曾经问 过身边的人,有无发生过那样的事情?回答都是否定 的。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不厌其烦地在文学作品( 尤其是那些低俗的**小说)中寄托着关于夜行列车 的种种幻想。这就是**。而所有**都必须用悬念 来支撑。他在喝着啤酒的时候,终于又接续上刚才一 闪而过的那个念头。 来餐车用餐的人越来越多,服务员领着一个打扮 人时的年轻女人过来,要与他拼成一桌。他没表示异 议,而是将自己的餐具和椅子挪向靠窗的位置。女人 坐了下来,并没有如通常想象的那样,说一声谢谢。 餐车墙上悬挂着一台电视机,一个地方卫视频道 正在播放一部港片。一个男人(周星驰扮演的)正装 模作样地对一个女人(朱茵扮演的)说话。餐车太吵 闹,他听不清他在说什么,字幕的字又太小。同桌的 那个女人也侧着身注视着电视上的画面。她点的菜还 没有来。 他虽然还看着电视,但注意力却早就暗暗地朝向 身边的这个女人。他猜测她的职业,有可能是做生意 的,特别像开服装店的那种女老板,身上穿的,就是 她自己店里卖的服装。他还注意到(用的是眼睛的余 光)她的皮肤有点黑,尤其搁在餐桌上的那只手,像 是干过粗活的那种,手型不怎么好,但与手腕上那条 显眼的金手链倒是很般配。他们的目光有过一次短暂 的相对,那是她的菜被服务员送上餐桌的时候。她点 的菜偏多,超出了一个人吃的分量。他不得不再次将 自己的碗碟朝旁边挪动一下。她看了他一眼,带着一 点笑意,但只一瞬间,她就躲闪开去,专注于自己的 饭菜了。 5 车窗外的景物已经越来越暗淡。他喝完*后一口 啤酒,她的饭菜也临近尾声。他们几乎同时结了账, 同时走出餐车。一前一后,先经过了软卧车厢,然后 在硬座车厢的过道上穿行。他在前,她在后。他走路 的姿态**不像之前穿过这些车厢朝餐车走的时候那 么轻松自如了,因为他始终感觉到背后那个女人的目 光的存在。走快点或是走慢点,背要不要伸直,头要 不要抬起来,都成为他需要考虑的问题。在这样的情 景中,时间似乎被延缓了,四个硬座车厢的路程漫长 得没有个尽头。他几次想找个合适的理由停下来,让 后面的女人走到前面去,但他已经变得有点僵硬的脚 步却怎么也停不下来。本来上洗手间是个很好的借口 ,但洗手间门前排队等候的人,又成为他放弃这个借 口的另一种借口。 就这样,当终于走回自己所在车厢的时候,他衬 衫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湿透,紧贴在了他单薄的背上。 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