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古籍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6.30
折扣购买: 跨越门闾(宋代福建女性的日常生活)
ISBN: 9787532592197
“家”——也称作房屋、住宅、家庭,是宋代女性在 其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地方和别无选择的场所。它是女性 的出生地和日常居住地,在她们的一生中,女性对它的解 读五花八门。作为一种建筑结构,“家”是由墙、门、门 槛,功能多样的房间、家具、日常用品等组成的。在女性 的社会化过程中,这种物质设备的文化内涵被内化,并塑 造了她们的生活习惯。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家”由家庭 组成,在这个家庭中,女性履行角色任务,积聚身份和权 力,建立社交网络,同时经历着限制和保护。宋朝的“家 ”,既是房屋,亦为家族,从来没有以一个孤立单元的形 式存在过:一所房子被周围的邻居包围着;一个家庭是纵 向世系的延续,同时也与居住在其他地方的族亲和姻亲有 着横向联系。因此,“家”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对生活其 中的女性而言有多重含义。它的社会内涵,如家庭、住宅 、血统和亲属关系,都体现在一个物理实体——房子里, 房子实际上是家庭生活的物质外壳。 正如桑德·乔丹(Jordan Sand)所解释的那样,一 所房子是“一个地方,一个家庭的庇护所,一个社区的界 限和焦点”,同时也是“一个物品,一个人类制造的产物 ,一个居住者生命的物质延伸”。它也是一种强有力的社 会化工具。用白馥兰(Francesca Bray)的话来说,在明 清中国,建筑空间“本身成为一个文本,将主流的儒家社 会价值与大众的观念交织成一个强有力又有灵活性的结构 ”。她把中国人的“家”视为一个有围墙的领域,或者说 “房子周围的墙把内部和外部世界分隔开来”。Ⅲ在这样 的闭居环境中,包括供桌、炉灶和卧室在内的各种各样的 房屋构件,都打上父权制的印记,并将女性定义为男性的 附属。然而,“家”并不仅仅是这些拥有不同功能的稳定 结构的组合。“家”中人、物和信息的流动依赖于一个可 动的建筑部件——门。除了白馥兰简要提到的“沟通家庭 和外部世界之间”的门,家庭中的多扇门对于成员从一个 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至关重要。位于“家”内的或者处 于“家”和外部空间之间的门,意味着机动性和流动性。 因为在家庭角色上有着不同的分工,女性必然以一种与生 活在同一屋檐下的男性截然不同的方式来体验“门”。竖 立在主入口并分散在房子各处的一扇扇的门,提供给女性 身体走出去的出口,她们越过房子的界限,构建不受闺闱 限制的广阔空间。笔者赞同文化历史学家对房子的看法, 将“家”的门视为特殊的“地点”“物件”以及“文本” 。在本章中,笔者探讨了这些门是如何与女性的日常生活 联系起来的,审视女性和男性居民在房屋中如何移动,并 根据宋代儒家思想阐释门县如何被性别化的。 门闾 在传统中国的房屋建筑中,一堵墙,加上一扇门,便 构成了一个隔离物,用以定义“家”的范围。门不仅是把 家与外界分隔开的物质界限的一部分,在这个限定的范围 内,它也是一个特殊的突破点。与一堵固定的墙相比,一 扇门可以被打开和关闭。因此,它成为连接内外空间的重 要通道,使人与物在内外之间流动。在宋代类书《古今合 璧事类备要》中,对“门”有这样的理解:“夫门之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