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33.00
折扣价: 22.20
折扣购买: 向历史诉说--我的父亲冯友兰
ISBN: 9787020116331
。。。
父亲*后的*子,是艰辛的,也是辉煌的。他逃 脱了政治旋涡的泥沼,虽然被折磨得体无完肤,却幸 而头在颈上,他可以相当自由地思想了。 一九八〇年,他开始从头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 》这部大书。当时他已是八十五岁高龄。除短暂的社 会活动,他每天上午都在书房度过。他的头脑便是一 个图书馆,他的视力很可怜,眼前的人也看不清,可 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在他头脑里十分清 楚,那是他一辈子思索的结果。哲学是他一生的依据 。自一九一五年,他进入北京大学哲学门,他从没有 离开过哲学。 父亲考入北大时,报的是文科。当时有人劝他读 法科容易找工作,而且法科可以转文科,可是文科不 可以转法科。父亲依言报了法科,考取了,但他还是 转入文科。如果他要进仕途,可以从入法科开始,但 那不是他的理想。他选择了哲学作为他的终身事业。 父亲那样出生在十九世纪末的一代人,分布在各 个学科,创造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文化。不管在 哪一学科,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热爱祖国,要 使自己的**扬眉吐气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相 信,我的了解没有错。父亲的哲学也不是空谈哲理, 也不是书斋里的机锋,他要“阐旧邦以辅新命”,就 是要汲取中国文化的精华,作为建设新**的营养。 永远关心着**、民族的命运,这就是他的“所以迹 ”。经过多少折腾、磨难,初衷不改,他的*后巨著 《中国哲学史新编》的*后一页,仍写着张载的那几 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学, 为万世开太平。”他仍然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 他在一九四二年写的《新原人》中提出了他的“ 境界说”——他的哲学的灵泉。此书自序一开始就写 了张载四句,接下去便说:“此哲学家所应自期许者 也。况我**民族,值贞元之会、当*续之交、通天 人之际、达古今之变、明内圣外王之道者,岂可不尽 所欲言,以为我**致太平,我亿兆安身立命之用乎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非*能之,愿学焉。” 我一直认为,“贞元六书”的几篇短序都是*妙 文章,表现了父亲的心胸气魄。听人说有哲学教师讲 张载四句竟至泪下,可知怀有为**致太平,为亿兆 安身立命这种深情的人并非少数。 父亲*后十年的生命,化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 》这部书。学者们渐渐有了共识,认为这部书对论点 、材料的融会贯通超过了三十年代的两卷本《中国哲 学史》,又对玄学、佛学、道学,对曾国藩和太平天 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还认为人类的将来必定会“仇 必和而解”,都说出了他自己要说的话。一点一滴, 一字一句,用口授方式写成了这部一百五十万字的大 书,可谓学术**的奇迹。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