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19.80
折扣购买: 感性的形式(阅读十二位西方理论大师)
ISBN: 9787108056368
杨小滨,文学评论家、诗人、学者。1963年生于上海,1996年获耶鲁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密西西比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员。著有《**与*爽:拉冈视野下的当代华语文学与文化》《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历史与修辞》《语言的放逐:杨小滨诗学短论与对话》《迷宫·杂要·乱弹:杨小滨文学短论与文化随笔》、The Chinese Postmodern、等书。曾任**《现代诗》特约主编,著有诗集:《穿越阳光地带》、《景色与情节》、《为女太阳干杯》等。
有一张阿多诺晚年弹奏钢琴的照片,微屈的手指 正徜徉在键盘上击出无声的曲调;他触摸键盘的手显 得出奇地巨大,甚至大过了他的那颗用理性思考的头 颅……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阿多诺都是世界哲学史 上的一个异类:对于阿多诺来说,似乎世界的奥秘真 理不是通过思辨来揭示,而是通过聆听来把握的。可 以说,阿多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聆听(或在 想象中聆听)古典音乐的时间中度过,而从贝多芬到 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的不同风格组合构成了 阿多诺思想中*鲜明的感性背景。 阿多诺出生时的姓氏Wiesengrund-Adorno将犹 太人父亲的Wiesengrnnd和科西嘉裔母亲的Adorno结 合到了一起,他的身体里杂糅着来自父亲的北欧的知 性血液和来自母亲和姨妈的南欧的感性血液。在歌唱 家母亲和钢琴家姨母的影响下,阿多诺从小学习钢琴 ,浸淫在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氛围里。阿多 诺*后回忆道,他童年时*喜爱的乐曲是贝多芬《第 一号钢琴奏鸣曲》的第二乐章——柔板。他还一度以 为贝多芬的《槌子键琴奏鸣曲》是一首用玩具槌子和 玩具钢琴演奏的儿童乐曲(几十年后约翰·凯吉真的 创作出这样的曲子)。阿多诺很早就热爱上了看谱, 并且对乐谱上标出的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等乐器名 称着迷,常常把它们比为标明不同地名的彩色火车票 。他后来曾吐露,阅读《田园交响曲》乐谱时的感* 甚至要比实际听到演奏*加强烈。(阿多诺所推崇的 作家托马斯·曼在小说《浮士德博士》中也表述过类 似的想法:对有些乐曲而言,读比听要来得*适合。 )我们或许可以想象,在*后的理论著述中,阿多诺 是怎样从种种概念的交错演进中听到思想的和弦的。 二十二岁时,阿多诺前往维也纳,师从仰慕已久 的贝尔格(Alhan Berg)学习作曲,新维也纳乐派的无 调性音乐正好契合阿多诺的美学叛逆与否定精神。阿 多诺创作的室内乐(弦乐四重奏)至今仍被灌制唱片发 行,虽然并非音乐**举足轻重的作品,但也充分体 现了这位年轻作曲家对新的音乐语汇的熟练运用。音 乐创作为阿多诺的音乐理论和批评提供了感性上的养 料。有关音乐的论著从数量上来看在阿多诺一生的写 作中占有相当的篇幅,音乐理论与批评可以说是他* 投入的事业。在他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除了著 名的哲学著作《启蒙辩证法》《否定的辩证法》、未 完成的《美学理论》等之外,阿多诺*多的著述是专 论音乐的著作(尽管不尽是系统的研究,有不少是集 合了片段式的随想),诸如《新音乐哲学》《不协和 :音乐社会学导论》《如歌的行板》《音乐瞬间》《 贝多芬》《马勒》《阿邦·贝尔格》《探寻瓦格纳》 …… 阿多诺在新维也纳学派的勋伯格、贝尔格和韦伯 恩(Anton wehern)为代表的十二音体系音乐中看到了 作为社会反题的艺术的真正功能。无调性的现代音乐 是*为激进和不妥协的艺术实验,拒*融合到现代社 会的机械流水线中去,试图抵抗那种不加思考的文化 惰性。十二音体系,也称为序列音乐,从形式上迫近 了现代社会冷漠、序列化的,同时也是无中心的状态 ,摒弃了调性音乐调和这种无法调和状态的虚假解决 方式。十二音体系意味着每一个白键和黑键在乐[Hj 里都处在一种异质的、取消了**和从属的关系网络 中,没有体系化的阶层,也没有中心的控制。似乎每 一个音符都是另一个音符的反题,黑键和白键互为否 定,这甚至也可以看成是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 具体体现。 P(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