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文汇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7.90
折扣购买: 小球大乾坤
ISBN: 9787549629244
徐寅生,中国乒乓运动奠基人之一,国际乒联终生名 誉主席,国家体委原副主任、中国乒协原主席、国际乒联 原主席。当运动员时就被誉为“智多星”,曾4次获得世界 冠军,在中国队首夺男团冠军的那场中日决赛中,对阵星 野展弥时扣杀“十二大板”成为世乒赛历史上的不朽经典 。1964年他在女队介绍经验的讲话,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 高度赞扬,并亲笔批示,号召全国学习《如何打好乒乓球 》一文。他不仅是中国乒乓保持世界领先的领导者,1995 当选国际乒联主席之后,积极推动乒乓球从小球变成大球 ,为世界乒乓大家庭的融合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情与智的思辨 国与球的牵挂 运动员时代,他留下“12大板”的乒坛佳话;放下球 拍,他以总教练身份率国乒重夺斯韦思林杯,并亲历“乒 乓外交”的历史一刻;执掌国际乒联,他转型顶层设计者 ,用“小球改大球”的创新提议,助乒乓球运动焕发新生 。他就是徐寅生,一段银球传奇,一位乒坛智者。围绕乒 乓球的改革与发展,他时时刻刻都在思考在实践…… “十二大板”是精神传承 打球时徐寅生就是个爱动脑筋的运动员,善于钻研对 手,汲取经验。196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乒赛男团决 赛,他与日本选手星野展弥的“12大板”佳话,实质是每 球必争,见招拆招。当时中国队大比分1比2落后日本队, 男团第四场的决胜局,徐寅生20比18拿到2个局点,下一分 的争夺,他接发球抢攻,星野退守放起高球,一个近台一 个远台,两人你来我往,斗智斗勇。待到星野放来第11个 高球,徐寅生猛扣对方中路,迫使对手犹豫中动作变形, 回球出界。中国队因此上演精彩逆转,第一次举起斯韦思 林杯。 回顾这段球员生涯的巅峰之作,徐寅生却把功劳归于 国乒这个集体,“王传耀说过,关键时刻日本选手惯用两 招:一是落后时发球猛攻,利用对手求稳心理搏杀;二是 防守时故意放高球,引起对手思想波动,出现失误。”徐 寅生总结,老将毫无保留地传授,小将虚心努力地学习, 是国乒传承至今的宝贵财富。1965年在南斯拉夫进行的第 28届世乒赛,国乒卫冕男团冠军、第三次捧起斯韦思林杯 后,徐寅生写下《赞战友》一文,发表于新华社等国内各 大媒体。文中,他满怀激情,将一同奋斗的国手李富荣、 庄则栋、张燮林、周兰荪等逐个颂扬,“我心里想的是写 全队,写国乒这个可爱的集体。” 唯物辩证思想“放火” 不光钻研对手,徐寅生也爱钻研自己。1964年国庆节 前,他应邀与国乒女队分享经验。徐寅生称自己是去女队 “放火”,“豁出去了”,“讲得兴起,准备了满满一缸 子的茶水,一口都没顾上喝。”通过剖析自己从事乒乓球 运动的得失,从技术到心理,斗志到觉悟,个人到集体, 结合观察到的女队实际情况,他留下的是珠玑诤言。 两个多小时的讲话,闪耀着一个普通运动员对待事业 、看待人生的辩证思想的光芒,体现了一名青年努力学习 、时刻自省的宝贵精神。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为 这篇名为《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讲话稿作批语并呈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