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治疗理论(第四版)

社会工作治疗理论(第四版)
作者: 编者:(加拿大)弗朗西斯·J.特纳|责编:陈希//胡颖|总主编: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199.00
折扣价: 133.40
折扣购买: 社会工作治疗理论(第四版)
ISBN: 9787300317090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J.特纳,社会工作博士,威尔弗里德•劳里埃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名誉教授和前任院长,曾任《国际社会工作杂志》的编辑。他著有多本关于社会工作实务的书籍,《社会工作治疗理论》是其重要的代表作品。

内容简介

《社会工作治疗理论》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工作经典译丛”中一本重要著作,我和我的团队前后花了近6年的时间翻译,现在终于完工了。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丰富国内社会工作实务理论方面的知识,让更多的专业人士系统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理论,推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
本书是目前我们看到的介绍社会工作实务理论的专著中极为全面的一本,主编弗朗西斯•J.特纳教授是加拿大著名的学者,曾在劳里埃大学、纽芬兰纪念大学、劳伦森大学和约克大学任教,是劳里埃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名誉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儿童福利、家庭咨询和精神健康服务,出版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专著,包括《加拿大社会福利》《社会工作临床技术》《当代实务中的社会工作诊断》,以及《社会工作治疗理论》等,在国际社会工作界享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
本书1974年首次出版,当时只讨论了14个理论,到了第四版,增加到了27个理论,这个变化说明高度多元化和快速变化的社会导致了社会工作实务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的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丰富和完善了社会工作知识体系。27个理论中有一些源于心理学等其他学科,之所以称其为社会工作理论,是因为它们可以解决“人在情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状况,这是社会工作的基石所在。
本书一共有29章,全面描述了27个社会工作理论,作者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社会工作教育者和实务工作者。正如本书主编J.特纳在第二十九章中所指出的那样,本书收集的27个理论所关注的话题是环环相扣的,很多理论的发展是与其他理论彼此交织在一起的,在实务中的运用也是彼此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社会工作实务也会呈现出环环相扣的特征。理论本身就是开放的、动态的系统,随着成长、变化和发展,理论之间会相互借鉴、相互作用,并被实务工作者广泛应用。
作者们在书中基本上是依据这样一个框架来系统阐述理论的:理论发展的历史、基本概念、进入社会工作的路径、实证基础、教育和培训、理论运用说明等,全面分析了当代社会工作实践的日益复杂的问题、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每一种方法都聚焦人类状况的不同方面。这个框架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理论发展的脉络,了解每个理论的优势和限制,避免关注点过于狭隘,并可以对不同的理论进行比较。在某些章节中,作者还特别提出一些理论方法需要高级的、专业的培训,并提供了相应的培训和督导信息。每一章都为那些有兴趣阅读原始资料的人提供了各类很全面的参考书目。因此,本书作为教科书也非常合适。它的读者群既可以是在校的社会工作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以是社会工作实务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以及研究人员。
本书的书名没有按照原文直译为《社会工作治疗:环环相扣的理论视角》。我们考虑到本书是一部以理论为导向的著作,应该突出其理论性,同时,作为书名也需要简洁明了,因此将其译成了《社会工作治疗理论》。本书的译者除了我之外,冯杰和张小欧也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翻译工作,她们两位分别在美国和加拿大获得了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冯杰承担了第二十一、二十四、二十五章的翻译,张小欧承担了第二十三章的翻译,其余章节由我翻译并统一校稿。
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我的同事朱凯、钱昕、王彦芳、张静和张小红的协助,她们在资料查找等方面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我要特别感谢浙江师范大学的校领导、法政学院的同仁们,给我提供了一个平和、宽松的学术环境,让我可以专心投入翻译工作。我还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潘宇的大力支持和策划编辑盛杰的高效工作,她们的努力使本书能够尽快出版。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先生徐赳赳、女儿徐梦加、女婿胡亮羿,以及外孙胡景之,普通的他们给了我不普通的动力,让我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了不平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