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邮电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决策与判断/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
ISBN: 711512759X
斯科特·普劳斯(Scott Plous)是韦斯利安的大学心理学教授,他以“*高荣誉”从明尼苏达大学毕业,并在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他还在斯坦福做了两年的政治心理学博士后研究,并有伊利诺伊大学做了两年的访问学者。 斯科特·普劳斯现在的研究兴趣集中在有关动物和环境的道德问题上,1991年,他发表了针对动物权利保护者的在样本调查结果,现在,他正在编辑一个有关人类社会中动物所扮演角色的专题,除了这些学术工作外,普劳斯还是大量政治和商业项目的顾问。 施俊琦,浙江桐乡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讲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消费行为学、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
敌意媒体效应 多年以后,罗伯特·瓦伦,李·罗斯和马克·莱珀(Robert Vallone,LeeRoes & Mark Lepper)扩展了关于达特茅斯一普林斯顿争端的 研究。他们在1985年提出,选择性知觉可能会导致每一*派的人都认为,大 众媒体就某一事件的报道是偏向于其对立*派的。瓦伦、罗斯和莱珀称这一 现象为“敌意媒体效应”。在1980年卡特对里根的总统选举中,他们**次 对此假说进行了研究。就在选举的前三天,他们对160位登记的投票人进行 了采访,要求他们指出媒体对候选人的报道是否存有偏见,如果有偏见,那 么这种偏见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他们的研究发现,将近三分之一的回答者 认为,媒体报道是存有偏见的,而且他们认为在这些存有偏见的报道中,有 90%是不利于其支持的候选人。 这些*初的发现引发了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瓦伦、罗斯和莱珀在1985年 进行了第二次研究。他们邀请了68个支持以色列的大学生,27个支持阿拉伯 的大学生和49个持有一般看法或者说是中立的大学生,一起观看有关贝鲁特 大屠杀的一组电视新闻报道片断(1982年,一系列的阿以冲突导致了在黎巴 嫩的Sabra和夏蒂拉对阿拉伯难民营平民的大屠杀)。这些新闻片断来自面向 美国全国播出的十天内的六个不同的晚问和深夜新闻节目。 瓦伦、罗斯和莱珀发现,每一立场的人都认为新闻报道是偏向对方立场 的。这支持了他们所提出的“敌意媒体效应”。支持阿拉伯的学生认为这些 新闻片断普遍是偏向以色列的,而支持以色列的学生则认为这些新闻片断普 遍是偏向阿拉伯的,中立学生的看法介于二者之间。另外,支持阿拉伯的学 生认为,这些新闻节目本应该责备其他**却责备了阿拉伯;支持以色列的 学生则认为这些新闻节目本应该责备其他**却责备了以色列。 和达特茅斯-普林斯顿事件的研究一样,瓦伦、罗斯和莱珀的研究也发 现,双方的这种争论不仅仅是看法上的差异,也存在知觉上的差异。例如, 就新闻报道中对以色列的评价来说,支持以色列的学生与支持阿拉伯学生所 察觉到的对以色列有利和不利评价的次数是不一样的。*大多数支持阿拉伯 的学生认为,针对以色列的评价中,有42%是有利的,只有26%是不利的。 而支持以色列的学生却认为,针对以色列的评价中,有57%是不利的,只有 16%是有利的。另外,支持以色列的学生认为,大部分的中立者在观看这些 新闻片断后会对以色列持有*负面的态度,而支持阿拉伯学生则不这么认为 。 瓦伦、罗斯和莱珀的结论是,每一*派的人都会认为,媒体就某一颇有 争议的报道是不公平的,且偏向他们所支持立场的对立面。他们认为,相似 的知觉性偏差也存在于类似调解、仲裁或者其他情况中。在这些情况中,双 方都十分忠于自己所处的立场。这种推断是有道理的。在第2章我们将会看 到,当人们对某一特定原因或者某一特定过程做出承诺时,他们的知觉就会 发生改变,从而与自己的这种承诺保持一致。 P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