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方文艺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3.40
折扣购买: 红楼梦(上下足本典藏)/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ISBN: 9787531735144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 ,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 也,故日“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 己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 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 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 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 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 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 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 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 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 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 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 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 乎?故日‘贾雨村’云云。更于篇中间用‘梦“幻’ 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 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说来虽近荒唐,细玩 颇有趣味。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 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 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 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 ,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 天,独自己无才,不得人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 ,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来到这青埂峰下,席地 坐谈。见着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 ,甚属可爱。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 灵物了,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几个字, 使人人见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 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 去走一遭。”石头听了大喜,因问:“不知可镌何字 ?携到何方?望乞明示。”那僧笑道:“你且莫问, 日后自然明白。”说毕,便袖了,同那道人飘然而去 ,竟不知投向何方。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 ,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块大石, 上面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 来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 携人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上面叙着堕落之乡 ,投胎之处,以及家庭琐事,闺阁闲情,诗词谜语, 倒还全备。只是朝代年纪,失落无考。后面又有一偈 云: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 后事,倩谁记 去作奇传? 空空道人看了一回,晓得这石头有些来历,遂向 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来, 有些趣味,故镌写在此,意欲闻世传奇;据我看来, 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 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 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我纵然抄去,也算不得一种 奇书。”石头果然答道:“我师何必太痴!我想历来 野史的朝代,无非假借‘汉,‘唐’的名色,莫如我 这石头所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 新鲜别致。况且那野史中,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 ,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 污臭,最易坏人子弟。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 ‘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 终不能不涉淫滥。在作者不过要写出自己的两首情诗 艳赋来,故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拨 乱其间,如戏中的小丑一般。更可厌者,‘之乎者也 ’,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竟不如我这半 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 之人,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至于几首歪 诗,也可以喷饭供酒;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 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只愿世人当 那醉余睡醒之时,或避事消愁之际,把此一玩,不但 是洗旧翻新,却也省了些寿命筋力,不更去谋虚逐妄 了。我师意为如何?”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 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大旨不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 事,绝无伤时诲淫之病,方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闻世 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 ,白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情僧录》 。东鲁孔梅溪题日《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 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又题日《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即此便是《石头 记》的缘起。诗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 中味? 《石头记》缘起既明,正不知那石头上面记着何 人何事,看官请听。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 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 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 ,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 。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 ,性情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也 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 ,每日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 人物。只是一件不足:年过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 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 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手倦抛书,伏 几盹睡,不觉朦胧中走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 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只听道人问道:“你 携了此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 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 投胎人世,趁此机会,就将此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 历经历。”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家又将造劫 历世,但不知起于何处?落于何方?”那僧道:“此 事说来好笑。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 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 ,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 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 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 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 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 形,仅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蜜 青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 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自己受了他 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 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 。’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都要下凡,造历 幻缘。那绛珠仙草也在其中。今日这石正该下世,我 来特地将他仍带到警幻仙子案前,给他挂了号,同这 些情鬼下凡,一了此案。”那道人道:“果是好笑, 从来不闻有还泪之说。趁此你我何不也下世度脱几个 ,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 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这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千风 流孽鬼下世,你我再去。如今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 集。”道人道:“既如此,便随你去来。” 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遂不禁上前施礼,笑问 道:“二位仙师请了。”那僧道也忙答礼相问。士隐 因说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 子愚拙,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 弟子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沦之苦了。”二 仙笑道:“此乃玄机,不可预泄。到那时只不要忘了 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士隐听了,不便再问, 因笑道:“玄机固不可泄露,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 ?或可得见否?”那僧说:“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 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