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匠与杰作(精)/毛姆文集

巨匠与杰作(精)/毛姆文集
作者: (英)毛姆|译者:李锋
出版社: 上海译文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巨匠与杰作(精)/毛姆文集
ISBN: 9787532762040

作者简介

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是一位成功的多产作家,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戏剧领域里都有建树。不过毛姆本人对自己的评价却很谦虚:“我只不过是二流作家中排在前面的一个。”毛姆*知名、*畅销的小说《人性的枷锁》(1915)在其去世前的销量就已超过了一千万册。除长篇外,毛姆还是一个出色的短篇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有一百多部。1946年,毛姆设立了萨姆塞特·毛姆奖,奖励**的年轻作家,鼓励并资助他们到各处旅游。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毛姆名誉博士学位。1954年,英王室授予他“荣誉侍从”称号。1965年12月16日毛姆在法国尼斯去逝。

内容简介

一 小说的艺术 (一) 我想告诉本书的读者,书中的几篇文章是如何写 就的。还在美 国的时候,有**,《红书》(Redbook)的编辑请 我列出本人心目中的 世界**小说。我依言照做,事后也未再想此事。当 然,我所列的 书单极为武断。其实我**可以再列出十部小说,以 其不同的方式 而丝毫不输之前所选,而且还能为选择这十部给出同 样充分的理 由。倘若叫上一百个博览群书、文化深厚的人开列书 单,很可能要 有至少两三百部小说被提到,但我相信,在所有的这 些书单中,本人 所选的大多数小说都会有一席之地。在这种问题上仁 者见仁,智者 见智,是**可以理解的。某一本小说,如果它能强 烈吸引一个人, 哪怕是判断力很强的人,以至其对该书不吝溢美之词 ,其中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可能是他读这本书时所处的人生阶段和 环境令他格 外容易受到感动;可能是由于他的偏好或遐想,使得 小说的主题或 场景对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我**可以想象得到 ,一位狂热的 音乐爱好者,或许会把亨利·韩德尔·理查森的《毛 里斯·格斯 特》列入**小说,而一个五镇的当地人,会**喜 欢阿诺德·贝内 特对当地特征和居民翔实生动的描写,并将其《老妇 人的故事》列 入自己的书单。两本小说写得都很好,可我相信,但 凡客观公正的 看法,是不会把这两本书列入**的。一个读者的国 籍会令他对某 些作品格外感兴趣,并由此导致其对该作品的评价超 过其**的价 值。在十八世纪,英国文学在法国广为阅读,但自此 之后直到近来, 法国人对本国之外所写的任何东西都鲜有兴趣。我很 难想象,一个 法国人在开列**书单时,会像我那样想到《白鲸》 ,假如他学识格 外渊博,或许会提到《傲慢与偏见》;但他几乎肯定 会选拉法耶特夫 人的《克莱芙王妃》;这不无道理,这本书确有其超 凡之处,它是一 部感伤小说、一部心理小说,而且可能是历来的** 部:故事触动 人心,人物塑造细腻,文笔不同凡响,篇幅简洁得体 。书中所涉及的 社会,法国的每一个男学生都很熟悉;而其中的道德 氛围,读过高乃 依和拉辛的他们也不陌生;它的魅力,在于同法兰西 历***为辉 煌的时期密切相关,它对法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做出了 杰出的贡献。 然而英国读者会觉得主人公们的高尚行为不近人情, 他们彼此间的 对话刻板做作,他们的行为令人难以置信。我并不是 说,这种看法 是对的;但是如果带有这种想法,他是**不会把这 部杰作列入世 界**的。 我为《红书》所开列的书单中,还附加了一个简 短的说明,我在 其中写道:“聪明的读者,倘若他学会跳读这一有用 的技巧,就能从 阅读这些书中获取*大的享受。”一个明智的人,是 不会把小说当成 任务去读的。他会将之作为消遣。他要感兴趣的是人 物,关注他们 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的举动,还有他们的遭遇;对于他 们的苦恼,他深 表同情,对于他们的快乐,他欢欣不已;他把自己置 于他们的位置 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过他们的生活。这些人物的人 生观,他们对 人类思索这些重大问题的态度,不管是用言语还是行 动表露出来, 都会在他的心中激起或惊讶、或愉快、或愤怒的反应 。但是他发自 本能地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儿,并且像猎狗追寻狐狸 的踪迹一样, 坚定地追随这一兴趣。有时候,由于作者的失误,他 跟丢了。那么 他就会辗转寻觅,直至重新发现踪迹。他这是跳读。 每个人都跳读,但没有遗失的跳读可并非易事。 以我所见,跳 读能力可能是一种天赋的才能,或许也可以凭借经验 来获得。约翰 生博士就跳读得很厉害。鲍斯韦尔告诉我们,“他具 有一种奇特的 能力,任何一本书,他无须从头到尾费力细读,就能 一下子抓住其中 有价值的东西。”鲍斯韦尔所指的,无疑是信息类或 启蒙类的书籍; 假如读一本小说很辛苦的话,那还不如干脆别读了。 遗憾的是,由 于我随后就会谈到的一些原因,很少有小说能让你兴 味盎然地从头 读到尾。虽然跳读可能是个坏习惯,但读者也是不得 已而为之。然 而一旦读者开始跳读了,他会很难停下来,于是可能 会漏掉很多原 本对他有益的东西。 在我给《红书》开列的书单面世不久,一家美国 出版商向我提 议,以缩写本的形式重新发行我提到的这十本小说, 每本都由我来 写上一篇前言。他的想法就是,除了作者必须要讲的 ,其他一概删 去,揭示作者的相关思想,展示他所塑造的人物,这 样的话,读者就 会阅读这些**的小说,如果不把许多朽木(这么形 容不无道理) 从中砍掉的话,他们是不会去读的;既然只有那些有 价值的东西得 以存留,读者就可以充分享受思想上的愉悦了。我起 先大吃一惊, 可后来我想到,尽管我们当中一些人已经学会了跳读 的技巧,并从 中受益,可大多数人还不行,假若有一个富有经验和 鉴别力的人替 他们做好删选,无疑也是好事一桩。我欣然接受为以 上小说撰写前 言的提议,并随即动手开始写。有些文学研究者,有 些教授和批评 家,都会惊呼,说损坏名著是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 应当依照作者所 写的原貌阅读经典。这得看是哪本名著了。我无法想 象,像《傲慢 与偏见》这样一本迷人的小说,或是像《包法利夫人 》这样结构严整 的小说,可以从中删去哪怕一页;但是极具洞察力的 批评家乔治 森茨伯里曾经写道:“没有几部小说能像狄*斯的作 品那样经得起 浓缩和节略。”删减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很少 有戏剧在上演 之前,没有经过彩排时的大幅删减而受益匪浅。很多 年前的**, 当我跟萧伯纳共进午餐的时候,他告诉我说,他的剧 作在德国演出, 要比在英国演出成功得多。他将这种现象归因于英国 公众的愚蠢 和德国人的较高思想。他错了。在英国,他坚持要求 自己所写的每 个字都要念出来。而我在德国看过他的戏,那儿的导 演把其中对于 戏剧情节毫无必要的冗词无情去除,由此为观众提供 了一种愉悦的 享受。不过,我觉得*好还是别把这事儿告诉他。而 一部小说为什 么就不该受到类似的处理,我实在找不出理由。 柯勒律治曾说,《堂吉诃德》是一本**遍需通 读、第二遍浏览 即可的书,他说这番话的意思,很可能是该书的某些 部分实在乏味、 甚至荒唐,一旦你发现了并再次阅读的时候,花在上 面的时间是很 不值的。这是一部伟大而重要的著作,一个自称是文 学研究者的人 当然应该通读一遍(我本人就从头至尾读了两遍英文 版的、三遍西 班牙文版的),但我不得不说,对于普通读者,也就 是为了取乐而看 本书的读者,假如他压根儿不去读那些枯燥的部分, 是根本不会损 失什么的。他们肯定会*加喜欢余下的段落,这些段 落直接关乎勇 武的骑士及其粗俗的随从那些有趣而动人的历险和对 话。事实上, 也确实有一位西班牙出版商,已经把这些内容合为一 卷,读来感觉 颇好。还有一本小说,重要自然是重要,可要说伟大 可就得掂量一 下了,那就是塞缪尔·理查森的《克拉丽莎》,其篇 幅之长,除了少 数*倔强的小说读者外,所有的人都会望而却步。我 想,要不是偶 然碰上一本缩写本的话,自己也决不会有勇气读这本 书的。该版本 缩减得很好,以至我根本没觉出丢了什么东西。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