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问题研究:企业模式与策略转型

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问题研究:企业模式与策略转型
作者: 彭绍仲
出版社: 企业管理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55.20
折扣购买: 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问题研究:企业模式与策略转型
ISBN: 9787516426722

作者简介

彭绍仲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博士。承担2018—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问题研究”子项目,以及2022一20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产业融合与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研究”的研究。在《工业经济》《光明日报》《经济管理》等报刊发表论文几十篇,出版专著30多部(独著25部),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主要研究领域:工业经济与企业管理。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问题研究——以轻工业数字化转型为例 第二节 数字化驱动轻工业转型发展 在人力、土地、技术等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用工规模和成本持续上升以及消费需求个性化定制要求( 大众化的市场被打碎,需求高度细分)的情 况下,轻工业“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生产方式以及标准化、大规模产品生 产模式的负反馈效应越来越突出( 难以持续),迫切需要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数字化转型( 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 据、工业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全方位渗透)对轻工业的带动 性、扩散性极为显著,深刻地改变着轻工业原有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产品 模式、产业链分布和总体竞争格局( 资源利用、要素配置更高效率,生产制造 更精细,供需匹配更精准,专业分工更深化),也对轻工业的创新活动产生了 重大影响,引发并驱动创新要素、工具、流动机制和方式的大变革,由传统的 资源( 高消耗)、人力( 高投入)驱动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消费与生产 良性互动的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一、数字化驱动轻工业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 用工成本 我国轻工业单位能耗、水耗一直居高不下,部分产品单位能耗、水耗甚至超过发达国家一倍,且很多行业仍处于离散性( 流程)机械化、半自动化生 产阶段。离散性、复杂工艺的多段流程很难做到工艺过程的连续化、标准化。 一是很多行业产品链长,工艺复杂,层层加工制造及物流配送( 机器和设备只 能完成部分工作),各个环节及大量的剩余工作均依赖于手工劳动( 有经验的 产业工人),作业强度高,用工多。二是企业生产管理也严重依赖人力,无法 实现生产管理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状态、工艺过程、零部件加工品质 可视性差,数据采集和汇总的实时性差,缺乏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和统一管理, 因而很多环节和方面只能依赖人力的弥补来完成。三是高库存( 这是制约轻工 业发展的积弊)。我国轻工企业的制造是企业基于对某一产品市场需求的预判 和假设来实现的( 生产、供应、销售均不能准确预测并匹配需求,任何一款产 品都无法预测能卖出多少),在耗费大量原材料、能源及产业工人的劳动之后, 一旦产品销售不能达到预期,就会造成库存积压( 且往往是无论怎么降价也 卖不出去)。总之,多方面因素累积起来的综合结果,我国轻工企业不仅用工 多,生产效率低,且显性或隐性地造成了很多物料、设备工时和人力劳动的浪 费( 单位能耗、水耗居高不下)。 我国轻工企业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用工规模和成本持续上升、 粗放生产方式的负反馈效应越来越突出( 难以持续)的困境。通过数字化转 型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一是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产品轻量化和合理化设 计,以及利用智能化节能减排工艺、设备替换落后产能,来减少原材料消耗, 进而减少制造上的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数字技术与生产管理 过程的交互、融合与一体化( 通过传感器、数据监测仪等手段),通过实现生 产流程和过程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来减少用工,降低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 降低产品不良品率,减少因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是通过机器换人 ( 包括一线的操作劳动及部分管理工作 ) 来缓解劳动力依赖、 短缺和成本上升的问题( 目前,在员工薪资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工业机器人价格在持续下降,预计这种趋势仍将继续,机器换人的动力越来越强 )。四是互 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应用(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搜索、分析)能很好地解 决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准确预测并匹配需求,这样不仅可以 降低企业的搜索成本、运输成本、交易成本、产品库存,还可以以用户为中心 创造新的用户需求。 近年来,轻工业认真落实党中央要求,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推动行业数字化 转型。以“智慧轻工”建设为重要抓手,聚焦研发设计、机器换人的设备智能 化改造以及生产流程和过程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云 计算、大数据在轻工领域的综合基础应用,特别是在食品、家用电器、皮革、 家具等行业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取得显著成 效,一批“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和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引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2021 年轻工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工业电子商务普及率分别达到 76.9%、69.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2.2、3.4 个百分点。 一是一大批轻工企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 等先进数字技术,家用电器、造纸、皮革、食品装备等行业通过工业仿真和 数字孪生设计、生产了大量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优质创新、智能产品。如智能电 饭煲、智能马桶盖等新型智能产品不断涌现,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 还大量出口国际市场。目前家用电器、家居产品智能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 趋势。 二是一批骨干企业实现生产流程和过程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海尔集团、 美的电器、格力电器、娃哈哈集团、伊利集团、蒙牛集团、双汇集团、泸州 老窖集团、美克集团等一大批行业骨干企业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建成数字 车间、智能工厂( 已建成无人工厂近 20 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制造 水平,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树立了标杆。同时,中小企业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 极行动(“智慧轻工”建设广泛落地),一方面夯实智能化发展基础(“生产数据采集 + 智能化装备”,实现数据连接和管理),另一方面强化信息化软件和系 统建设,完成精益分析优化生产、降本增效,提升产品制造的数字化水平,以 “ERP+MES+WMS”,即“企业资源规划系统 + 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 + 智能化仓 储管理系统”为标准配置的企业管理信息化集成系统在越来越多的智能工厂项 目中得到了应用,进而推动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和服务体系变革。通过信 息化建设,尤其是可视生产流程和可感数字化手段,提升了产业全过程管理水 平以及经济与社会效益,成为我国轻工行业迈向制造强国的领航力量。 三是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四位一体”,全方位打造智慧轻工。轻工行 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营销管理、物 流配送、产品服务、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应用更加广泛。玩具和婴童 用品行业 4000 多家玩具和婴童用品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过程、营 销管理、物流配送、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实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和。机器人、 AGV( 自动导引搬运车)、无人仓库、视觉识别、在线组装和在线表面装饰等 新技术、新装备在塑料行业大量投入新工厂建设。国内外知名的信息企业供 应商 IBM(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 司、杭州尚尚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 IT 企业持续参与轻工信息化建设, 并在这一过程中与轻工企业共同成长,相互成就,成为轻工业发展的重要伙伴 和支撑力量。 四是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随着轻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越来 越多的轻工企业服务于企业发展全局,将数据驱动的理念、转型流程和方法 贯穿于数字化转型中,并从短期的、局部的业务流程规范与效率提升转向长 期的、全局性的组织结构的变革、应用场景的落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轻工企业聚焦于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尤其是各细分行 业的头部企业,已显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并且从组织架构调整、信息化平台 搭建、大数据建设等方面进行尝试,加快了企业组织结构向互联网转型的步伐。轻工行业的外包、分包服务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尤其是许多大型企业不再一体化投资,仅投资一两个关键环节,其他环节完全 利用市场化的外包、分包和合作。此外,将数据作为一种资源进行收集、存 储和分析,核心是数据分析( 决定最终的应用质量)。目前阶段,轻工企业还 只是做些简单的统计分析处理,然后做出管理判断和决策。随着存储和分析技 术的不断进步,可以对数据进行更加复杂的挖掘和处理。不难预计,基于数据 分析水平和应用质量所带来的深化转型也将形成趋势和热点。 第一章 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问题研究——以轻工业数字化转型为例 第二节 数字化驱动轻工业转型发展 在人力、土地、技术等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用工规模和成本持续上升以及消费需求个性化定制要求( 大众化的市场被打碎,需求高度细分)的情 况下,轻工业“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生产方式以及标准化、大规模产品生 产模式的负反馈效应越来越突出( 难以持续),迫切需要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数字化转型( 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 据、工业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全方位渗透)对轻工业的带动 性、扩散性极为显著,深刻地改变着轻工业原有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产品 模式、产业链分布和总体竞争格局( 资源利用、要素配置更高效率,生产制造 更精细,供需匹配更精准,专业分工更深化),也对轻工业的创新活动产生了 重大影响,引发并驱动创新要素、工具、流动机制和方式的大变革,由传统的 资源( 高消耗)、人力( 高投入)驱动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消费与生产 良性互动的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一、数字化驱动轻工业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 用工成本 我国轻工业单位能耗、水耗一直居高不下,部分产品单位能耗、水耗甚至超过发达国家一倍,且很多行业仍处于离散性( 流程)机械化、半自动化生 产阶段。离散性、复杂工艺的多段流程很难做到工艺过程的连续化、标准化。 一是很多行业产品链长,工艺复杂,层层加工制造及物流配送( 机器和设备只 能完成部分工作),各个环节及大量的剩余工作均依赖于手工劳动( 有经验的 产业工人),作业强度高,用工多。二是企业生产管理也严重依赖人力,无法 实现生产管理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状态、工艺过程、零部件加工品质 可视性差,数据采集和汇总的实时性差,缺乏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和统一管理, 因而很多环节和方面只能依赖人力的弥补来完成。三是高库存( 这是制约轻工 业发展的积弊)。我国轻工企业的制造是企业基于对某一产品市场需求的预判 和假设来实现的( 生产、供应、销售均不能准确预测并匹配需求,任何一款产 品都无法预测能卖出多少),在耗费大量原材料、能源及产业工人的劳动之后, 一旦产品销售不能达到预期,就会造成库存积压( 且往往是无论怎么降价也 卖不出去)。总之,多方面因素累积起来的综合结果,我国轻工企业不仅用工 多,生产效率低,且显性或隐性地造成了很多物料、设备工时和人力劳动的浪 费( 单位能耗、水耗居高不下)。 我国轻工企业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用工规模和成本持续上升、 粗放生产方式的负反馈效应越来越突出( 难以持续)的困境。通过数字化转 型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一是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产品轻量化和合理化设 计,以及利用智能化节能减排工艺、设备替换落后产能,来减少原材料消耗, 进而减少制造上的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数字技术与生产管理 过程的交互、融合与一体化( 通过传感器、数据监测仪等手段),通过实现生 产流程和过程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来减少用工,降低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 降低产品不良品率,减少因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是通过机器换人 ( 包括一线的操作劳动及部分管理工作 ) 来缓解劳动力依赖、 短缺和成本上升的问题( 目前,在员工薪资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工业机器人价格在持续下降,预计这种趋势仍将继续,机器换人的动力越来越强 )。四是互 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应用(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搜索、分析)能很好地解 决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准确预测并匹配需求,这样不仅可以 降低企业的搜索成本、运输成本、交易成本、产品库存,还可以以用户为中心 创造新的用户需求。 近年来,轻工业认真落实党中央要求,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推动行业数字化 转型。以“智慧轻工”建设为重要抓手,聚焦研发设计、机器换人的设备智能 化改造以及生产流程和过程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云 计算、大数据在轻工领域的综合基础应用,特别是在食品、家用电器、皮革、 家具等行业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取得显著成 效,一批“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和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引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2021 年轻工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工业电子商务普及率分别达到 76.9%、69.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2.2、3.4 个百分点。 一是一大批轻工企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 等先进数字技术,家用电器、造纸、皮革、食品装备等行业通过工业仿真和 数字孪生设计、生产了大量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优质创新、智能产品。如智能电 饭煲、智能马桶盖等新型智能产品不断涌现,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 还大量出口国际市场。目前家用电器、家居产品智能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 趋势。 二是一批骨干企业实现生产流程和过程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海尔集团、 美的电器、格力电器、娃哈哈集团、伊利集团、蒙牛集团、双汇集团、泸州 老窖集团、美克集团等一大批行业骨干企业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建成数字 车间、智能工厂( 已建成无人工厂近 20 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制造 水平,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树立了标杆。同时,中小企业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 极行动(“智慧轻工”建设广泛落地),一方面夯实智能化发展基础(“生产数据采集 + 智能化装备”,实现数据连接和管理),另一方面强化信息化软件和系 统建设,完成精益分析优化生产、降本增效,提升产品制造的数字化水平,以 “ERP+MES+WMS”,即“企业资源规划系统 + 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 + 智能化仓 储管理系统”为标准配置的企业管理信息化集成系统在越来越多的智能工厂项 目中得到了应用,进而推动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和服务体系变革。通过信 息化建设,尤其是可视生产流程和可感数字化手段,提升了产业全过程管理水 平以及经济与社会效益,成为我国轻工行业迈向制造强国的领航力量。 三是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四位一体”,全方位打造智慧轻工。轻工行 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营销管理、物 流配送、产品服务、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应用更加广泛。玩具和婴童 用品行业 4000 多家玩具和婴童用品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过程、营 销管理、物流配送、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实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和。机器人、 AGV( 自动导引搬运车)、无人仓库、视觉识别、在线组装和在线表面装饰等 新技术、新装备在塑料行业大量投入新工厂建设。国内外知名的信息企业供 应商 IBM(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 司、杭州尚尚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 IT 企业持续参与轻工信息化建设, 并在这一过程中与轻工企业共同成长,相互成就,成为轻工业发展的重要伙伴 和支撑力量。 四是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随着轻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越来 越多的轻工企业服务于企业发展全局,将数据驱动的理念、转型流程和方法 贯穿于数字化转型中,并从短期的、局部的业务流程规范与效率提升转向长 期的、全局性的组织结构的变革、应用场景的落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轻工企业聚焦于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尤其是各细分行 业的头部企业,已显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并且从组织架构调整、信息化平台 搭建、大数据建设等方面进行尝试,加快了企业组织结构向互联网转型的步伐。轻工行业的外包、分包服务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尤其是许多大型企业不再一体化投资,仅投资一两个关键环节,其他环节完全 利用市场化的外包、分包和合作。此外,将数据作为一种资源进行收集、存 储和分析,核心是数据分析( 决定最终的应用质量)。目前阶段,轻工企业还 只是做些简单的统计分析处理,然后做出管理判断和决策。随着存储和分析技 术的不断进步,可以对数据进行更加复杂的挖掘和处理。不难预计,基于数据 分析水平和应用质量所带来的深化转型也将形成趋势和热点。 本书研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问题,多维度探究中国工业企业结构转型与策略选择的路径和决定因素,在更大范围、微观细节上解释经济现象。该研究反映了新时代工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对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突出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