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沙恩霍斯特号覆灭记/经典百年海战大观
ISBN: 9787513925594
1.英德海军竞争 1914年6月28日上午,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访 问萨拉热窝期间,塞尔维亚一个秘密组织成员——19岁的 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斐迪南夫妇毙命,普林 西普被捕。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也是第一 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的行动被奥匈帝国当作对塞尔维 亚发动战争的口实。7月23日,奥匈帝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 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 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尔维亚除涉及内政项目外, 其他条件全都同意。不过,奥匈帝国依然将行动升级。 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军事力量的干预,战争已无可 避免。 当初,德国宰相俾斯麦拒绝建设一支强大的适于远洋 航行的海军,唯恐这一行动会激起与英国的海军竞赛。俾 斯麦离任后,新皇帝威廉二世被帝国海军部大臣阿尔弗雷 德·冯·提尔皮茨含混不清的理论说服了,认为德国远洋 舰队不会激起两个大国的竞争,而实力大增后更有可能逼 得英国与德国联盟——在提尔皮茨看来,如果德国建设起 强大的舰队,英国就会寻求与德国的友谊,而不会向德国 挑战。 包括提尔皮茨和威廉二世在内的德国海军规划者们都 坚信战列舰是最重要的,其他种类的军舰只能起侦察和防 卫作用。他们认为对商船做零星袭击的战争起不了什么决 定性的作用。因此他们对这种攻击战术没做什么准备,只 把潜艇当成舰队的辅助舰只。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 国人的潜艇还不足50艘。 正如俾斯麦所预见的,德国人建设一支战列舰舰队的 决定引起了英国人的警觉。新造的德国舰只已不再只是适 于北海行动的短程舰只了。英国人得出结论,认为德国建 造这些军舰是针对他们的。于是当德国人宣布再次扩大自 己的造船计划时,英国人迅速作出反应,把自己的造船计 划翻了一番。 提尔皮茨仍不罢休,随着英法友好关系不断加强,他 请求补充造船计划。英国人坐不住了,派大臣去柏林寻求 调停,但德国人对达成海军协议的要价太高:如果法德开 战,英国必须保持中立。英国自然不乐意,结果是两国参 战时海军力量都很强大。 战前几年,英国海军部约翰·费希尔勋爵一心想使皇 家海军现代化,便实行了一些改革。他支持军官教育,主 张拆毁过时的军舰,赞同能使备用军舰迅速进入临战状态 的核心船员制度。19世纪英国的全球性利益影响了它的海 军部署,起初它有9个舰队驻守在世界各地。随着德国海军 力量在北海的威胁日益严重,这种分散的兵力部署对英国 就很危险了。费希尔认为多佛尔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 伊士运河、好望角和新加坡是扼守全世界水域的战略要地 。于是他把9个舰队合编成5个,分头把守这几个要地,其 中又以英国本土舰队最为强大。实际上英国海军力量的2/ 3集中在本国水域。 在皇家海军那些囿于传统的将军们当中,约翰·费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