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百花文艺
原售价: 23.00
折扣价: 13.60
折扣购买: 向着光明(100束鲜花)
ISBN: 9787530649312
1 窗户框子也“疼”啊 ——温馨可爱的母子 **,我乘车外出讲演,在电车里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那天正好车里人少,空座很多,宽敞安静。我心情舒畅,索性把旁边 的位子也占了,松松快快地打开了带着的书。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 读书的疲劳,加上电车有节奏的摇晃,使我迷迷糊糊地打起瞌睡来了 。 突然,一声刺耳的警笛声和急刹车的金属摩擦声,打破了我的梦境。 司机好像在道口发现了什么障碍物。 剧烈的摇晃让我身子往前倾,险些摔倒。 就在这时,响起了一个孩子尖厉的哭声。 原来在我座位的右前方坐着一位带孩子的年轻妈妈。 大概是妈妈让孩子从车窗观赏外面掠过的风景吧,孩子把额头贴在了 车窗的玻璃上。突然的急刹车,使孩子的脑袋一下子撞到了窗框子上。孩 子大声地哭叫着。 我担心孩子头撞伤,站起来看了看,好像不大要紧,于是松了口气。 接着,意外的温馨一幕,让我深深感动。 大概疼痛好了大半,孩子止住了哭声。年轻的妈妈一边爱抚地揉着孩 子的额头,一边轻轻地对孩子讲道理: “宝宝!真碰疼了吧?乖孩子,让妈妈给你好好揉揉!宝宝刚才碰疼 了,对吧?那个窗框子也疼了啊!宝宝和妈妈一起给窗框子揉揉好吗?” 孩子点点头,和妈妈一起给窗框子揉了起来。 “宝宝,碰疼了吧?乖孩子,都是这个窗框子不好!我们打这个可恶 的窗框子!”本以为会看到这幕场景的我不禁面红耳赤。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妈妈和孩子一起“打”窗户框子,给孩子 出口气,好让孩子平静下来。 我不由得反省:人在遇到什么痛苦时,总习惯寻找带给自己痛苦的人 ,通过谴责、惩罚对方,获得自己内心的平衡。我们不知不觉又将这种习 惯刻印到了孩子的心灵中! 都说人幼小时形成的性格,到老都不会变。没有比母亲对孩子的影响 *大的了。 做事情根本不顾对方的立场,一味考虑自己,这种自私自利者的未来 是黑暗的地狱。 而向着光明灿烂的净土前进之人,应该走在使对方幸福、自己也幸福 的利人利己的光明大道上。 我衷心地祝福这一对温馨可爱的母子“真正幸福”,轻松地下了电车 。 2 承诺,必须兑现 有**,**的历史学家那比尔在街上散步,在路旁看见一位衣衫褴 褛的少女拿着奶瓶的碎片在哭。 那比尔和蔼地问这个少女为什么哭泣。 原来少女家只有母女二人,大人得了重病,这位少女从房东那里借来 了一个能装一升牛奶的瓶子,去买牛奶的路上,不小心把牛奶瓶掉在地上 摔碎了。 少女怕回去挨房东的骂,就哭了起来。 那比尔看少女太可怜,于是掏出了自己的钱包,但打开一看,自己这 个穷学者连一分钱也没带。 “明天的这个时候,请你到这里来,我给你牛奶瓶的钱。” 那比尔和少女紧紧握手后道别了。可第二天,有朋友捎急信来说: “有个大富翁要资助你的研究,他**下午回家,请你赶紧过来见他 !” 但是,如果去见那位大富翁的话,就会对少女失约。 那比尔立即答复朋友:“**抱歉!我**有特别重要的事,请允许 我改日再去拜访。” 那比尔对少女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那位大富翁起初以为那比尔是个傲慢无比的家伙,一时气愤不已。但 后来得知了事实真相后,便*加信任那比尔,大力地资助了他。 没有比有钱人*易怒、*难伺候的了。他们总以为万事都可以用钱自 由解决。为了金钱变节不守信用的金钱奴隶也何其多。 “储”蓄钱财的“储”字,由“信”和“者”构成,含义即指钱会聚 集到“有信用者”之处。 即使是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一旦承诺就必须兑现,这是一个人的信用 之本。 履行不了的约定,从一开始就不该承诺。失信,不仅给对方添麻烦, 而且也伤害自己。 3 好音色不是靠乐器,而是靠演奏的人 听说闻名于世的小提琴家维泰里将用价值五千美元的小提琴演奏,那 天的演奏会座无虚席。 在全场的热烈掌声中,维泰里出现在舞台上。 “啊!快看!那就是价值五千美元的小提琴!” 会场上几千人的目光一齐投向维泰里手中拿着的那把小提琴。 接着,演奏开始了。 时而万马奔腾气势磅礴,时而委婉动听如潺潺流水。全场听众都陶醉 在这无比美妙的音乐中了。 “啊!这音色是多么美啊!” “真不愧是价值五千美元的小提琴啊!” “哎!哪怕是一次也好,真想试试那把小提琴!” 全场一片赞叹。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在演奏到第六曲中间时,音乐声戛然停止,维 泰里把小提琴重重地摔到了椅子上。 小提琴被摔碎了。 “大家请安静!” 面对全场站起来的听众,音乐会的主办人出现在舞台上,他手里拿着 另一把小提琴。 “刚才被维泰里先生摔碎的小提琴,是一把到处可以买到的一美元六 十美分的便宜货。*近音乐界有盲目炫耀高价乐器的倾向,*忧虑这个风 潮的就是维泰里先生。维泰里先生想告诉大家一条平凡的真理,就是,音 乐的美妙不在于高昂的乐器,而在于演奏乐器的人。下面维泰里先生用的 才是真正价值五千美元的小提琴。请大家继续欣赏!” 演奏又开始了。掌声和要求再来一个的欢呼声仍旧那么热烈。 但谁也不知道这把五千美元的小提琴与刚才那把廉价品究竟区别在哪 里。 P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