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人民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6.00
折扣购买: 水做的江南
ISBN: 9787214235107
江南文化都是在水中浸泡出来的文化。对于江南来说 ,水是不可替代的特征,江南如果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江 南了。我们看到,这里有长江、钱塘江、大运河、太湖, 还有东海等等,河流纵横,水网密布,无处不在,无时不 有,流动之水,是脉搏,是血管,是神经,将整个江南大 地连为一体。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水善利万物而不 争。”自“泰伯奔吴”建勾吴古国以来,这里就是水的故 乡,据说“吴”即“苏”,义为鱼,即此处先民早就以渔 为生。到吴王夫差时,更是迫不及待地开凿邗沟,最初目 的是为了水军北上争霸,但待河流四通八达、融会贯通之 后,水乡风貌已初具雏形。在江南地区逐步取代中原成为 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的过程中,因永嘉之乱、安史之乱 、靖康之难而导致的人口南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衣冠南“渡”,一个“渡”字,也说明江南之水的作用 不可小觑,“是水,将你送到我身边”。他们都是循水而 去,也是顺流而下:西晋末晋元帝渡江,定都长江之岸建 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 乱南渡至扬子江畔金陵(今南京),建立南唐;北宋末, 宋高宗渡江,以钱塘江边的临安(今杭州)为行都,建立 南宋。正是因为江南这个地方拥有丰沛的河流和肥沃的土 地,才让那些远道而来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有了施展“ 拳脚”的广阔天地。江南也因此乘上了高速列车,很快就 变成了声震寰宇的鱼米之乡。“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 ,具备了富甲天下的气概,“苏湖熟、天下足”,成为天 下共识,“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变成了中国人“ 诗意栖居”的理想模板,更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等等,这些具有 巨大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深情呼唤,江南几乎成了每个中国 人心仪神往的世外桃源! 人间三月天,细柳春风裁,一泓泓澄澈碧水粼粼而起 ,漫漫岁月中流淌着水乡的清秀,石拱桥横跨在平静的水 面,或优雅别致,或玲珑飘逸,或婉约深情,呼应着近处 的粉墙黛瓦和远处的青山隐隐一起涌入眼帘。游览其间, 如一叶扁舟,穿行在青山绿水之中,两岸历经风浪的斑驳 和亘古柔情的胜迹,特别那些破茧成蝶的水岸人家,风尚 别致,都是由世代相传的生活风俗习惯以及行为方式的延 续而构成的,即便是在琐碎寻常的日子里,浮现出来的各 种各样的水乡符号,也都有着一脉相承的基因和生生不息 的密码。最典型的就是“江南三境”。 物境,是江南文化的表层物象。江南是小桥流水,江 南是枕河人家,江南是烟雨杏花,江南是水墨田园,江南 是丁香小巷,江南是江花胜火,江南是春水如蓝,江南是 曲径通幽,江南是画舫轻移……这些都是江南特有的风貌 ,也是人们提到江南就会想到的那些具体而生动的感知。 当我们把这些表层物象进行凝聚归类,应该包括三个基本 的文化圈层:第一个是古迹之遗。这里有拙政园、沧浪亭 、狮子林、留园、瞻园、沈园、个园等;有西湖、瘦西湖 、玄武湖、莫愁湖、秦淮河、楠溪江等;有紫金山、普陀 山、莫干山等;有灵隐寺、栖霞寺、寒山寺、鸡鸣寺、宝 华寺、雪窦寺、大明寺、甘露寺、国清寺等;有兰亭、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