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师大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培养负责好习惯/五个好习惯丛书
ISBN: 9787303171743
刘秀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社长,副编审,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主编、撰写《怎样教育孩子》、《成功父母必读》、《怎样做好父母》、《向孩子学习》、《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21世纪教师与父母必读》等书。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2008年被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评为“中国教育风云人物”。 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如“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应试教育必然导致教育荒废”、“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平衡教育才能和谐成长”、“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等等。
我决定的事我负责 什么是负责?负责作为一种行为或行为倾向,是 指个体在身心自由的状况下,经过独立思考和判断后 ,对其所做出的、满足个人需求和愿望的决定或行为 选择承担应有的责任。 通俗点讲,对孩子来说,首先这种决定或行为选 择是在孩子身心自由的情况下做出的,不是父母强迫 孩子做的,也不是父母替孩子选择的。 其次,这种决定是孩子经过独立思考和判断后做 出的。这个程序本身也说明孩子对自己的选择是负责 任的,经过了认真考虑,而不是随便地、想当然地做 出的。 所谓要为自己的决定和选择承担应有的责任,就 是自己要承担自己选择或做出的行为的后果。这种承 担有时是主动的,有时是被动的、自己无法选择的。 比如亚当和夏娃,如果他们是负责的,就应当遵守规 则,不去偷吃树上的果子;如果他们是负责的,在犯 下偷吃果子这个错误后,应当勇于承担责任,为自己 偷吃禁果的行为负责。他们既违反了约定,又不愿意 承担责任,就只能被动地承受天主施给他们的惩罚, 这种惩罚是对他们不愿负责的行为的惩罚。 当一个人做错事的时候,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 因,并去寻找挽救的方法,这就是负责的态度;相反 ,当一个人遇到事情时,总是习惯性地推卸自己的责 任,为失败找理由,这就是不负责的行为。不负责的 行为是一种不成熟的行为,负责任、尽义务是一个人 成熟的标志。 需要注意的是,责任与承担者的能力相关,所以 父母让孩子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要考虑到孩子的能力。 一方面父母不能把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担在自己肩上 ;另一方面,父母也不要把孩子不应该承担,或是承 担不了的责任压在孩子的肩上。比如,让未成年的孩 子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独自照顾生病的父母,这就 不是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 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父母们可能会经常见到 这样的场景:孩子们在一起玩,如果惹了事,当大人 把他们叫来询问的时候,总是能听到类似“不是我干 的”“是他先干的”“是他的主意”等一些推卸责任 的话。所以,责任心同其他品质一样,需要父母在日 常教育中不断地去培养。 对孩子来说,可以让他们分担一些工作,做力所 能及的事,为力所能及的事负责任。这样做的目的并 不在于做事本身,而在于通过做这些事情,培养起孩 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负责任的人生才有价值 责任心,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应该承 担的各种义务的认识、情感和体验,以及与之相应的 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 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从本质上 说是个人动机系统的一部分,它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 和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