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会战/正面战场抗战启示录

滇缅会战/正面战场抗战启示录
作者: 编者:林建英
出版社: 航空工业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6.90
折扣购买: 滇缅会战/正面战场抗战启示录
ISBN: 9787516510346

作者简介

林建英,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馆员。参与《北洋政府档案》《抗战中的蒋介石》《南京百年城市史·人物卷》《日本侵华图志》等著作的编写,在《民国档案》等刊物发表论文近十篇。

内容简介

大同盟与小算盘 日本的南进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当地时间,中国时间为12 月8日),农历十九日,自午夜起,广袤的太平洋洋面 在皎皎月光下,亮如白昼。日本酝酿的偷袭珍珠港阴 谋在这月光下开始悄悄实施。这天是星期日,美军的 休息日,日本人算准了这一天美国珍珠港基地的大多 数军舰都会归港,他们企图利用偷袭大败甚至消灭美 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由此挑起了太平洋战争。 这个争议重重的偷袭计划是日本南进计划中的关 键一步,在日本天皇亲自出席的御前会议上获得批准 ,他们企图借此摆脱其在侵华战争中因战线过长带来 的资源不足等困境。 随着法西斯轴心国德、意在欧洲战场的闪电攻势 ,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纷纷沦陷 ,英国也危机重重。这些老牌殖民国家纷纷沦陷,导 致它们在南亚、东南亚的殖民地政治地位发生变化, 法属印度支那、荷属东印度等资源丰富的国家引起了 日本的垂涎。日本派出使者询问德国的态度,德国明 确向日本表示不会干涉东印度。此前,在1938年、 1939年,中国战场中日逐渐陷入相持阶段时,日本在 资源供应等各方面开始紧张,国内部分大臣对“北进 ”苏联跃跃欲试,并且也付诸实践,曾对苏联进行过 两次军事挑衅,但都以失败告终。 “北进”政策的失败及对南洋资源的极度渴求, 同时也为了彻底断绝英美等国从越南、缅甸等地对中 国的外援,日本的“南进”政策逐渐出台。1940年7 月,日本近卫文磨组阁,提出《基本国策纲要》,确 立要“以日本为核心,建设以日满华坚强团结为基础 的大东亚新秩序”,改变之前的“不以国民政府为对 手”的策略。7月27日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制定《 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随着欧洲战场 局势的发展,日本不仅以重庆政府为工作对象,还要 以第三国尤其是美英放弃援蒋政策为目标,决定用军 事行动直接切断援蒋补给线。对于中国方面,“设法 集中政略战略的综合力量,尤其应尽一切手段断绝第 三国的援蒋行为,迅速迫使重庆政权屈服。”对于美 国,日本仍不想挑战,尽量不激怒,采取避免主动增 加摩擦的方针。“使用武力时,应极力将战争对手只 限于英国一国。但是,即使在这种场合,对美开战也 将不可避免,因此,应做好充分准备。。” 1940年9月23日,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开始 试探性地南进,并封锁了中国经越南与国外的联系。 9月26日,美国宣布,除西半球和英国以外,禁止向 其他国家输出废铁和钢铁。罗斯福还任命了主张对日 施加经济压力、加大援华力度的史汀生和诺克斯分别 担任陆军、海军部长,显示出美国对太平洋局势不会 袖手旁观的态度。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 签订同盟条约,规定如缔约国之一被目前尚未参加欧 战或中日冲突的一国所攻击时,三国应以政治、经济 及军事手段互相援助。意图明显地指向美国。罗斯福 第三次连任总统成功后,宣布向蒋提供1亿美元贷款 。10月8日,英国宣布重开滇缅路。 进入1941年后,日本曾和美国进行过一系列劳而 无功的谈判,但由于双方的目标相差太远,根本无法 达成一致。1941年3月,美国的租借法案正式生效, 目的是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同时,向盟国提供战略物 资,表明其对越来越炽的战火不再完全奉行隔岸观火 的态度。1941年6月11日,日军大本营陆、海军部讨 论决定《关于促进南方施策的方案》,决定迅速南进 ,“在推行本施策过程中,如遇到美、英、荷的阻碍 而又无法打开局面,日本为了自存自卫达到忍无可忍 的地步时,则不惜孤注一掷地对英美开战”,并认定 美国实行对日全面禁运措施之日,就是日本决定开战 之时。随着局势的发展,罗斯福于7月24日宣布停止 向日本运送石油。次日,美国冻结日本在美财产,英 国、荷兰相继响应,日本对外贸易几乎陷入停顿。8 月13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的一艘 军舰上签署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表达了共同摧 毁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 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