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师荣格

魔法师荣格
作者: 丁力
出版社: 山西人民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6.40
折扣购买: 魔法师荣格
ISBN: 9787203119555

作者简介

丁力,安徽蚌埠人,籍贯山东平阴,南京大学外文系毕业,曾在多家媒体供职,著有《地缘大战略》。

内容简介

引言 理性时代的魔法 心理学自创立以来,不仅加深了人们对人的心理的了解,也对人的心理和精神产生了影响,就好像登山者对雪山的扰动。20世纪 80 年代初,在封闭 30 多年的中国,精神分析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带来的冲击难以估量。当时已经去世 40 多年的弗洛伊德成为热门人物,与他齐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却受到冷落。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荣格才被介绍给中国的一般读者,至少我手头上关于他的简体中文版图书没有更早的。随着对西方文化了解的加深,国人对荣格的关注似乎渐渐超过对弗洛伊德的。这一转变过程与国人的兴趣更多地由身体转向精神是一致的。 近年来,荣格著作的中文译本已较为齐备。不过,荣格的文字比弗洛伊德的晦涩,他的理论也比弗洛伊德的抽象。这些事实都会妨碍其思想的传播。实际上,他的思想富有神秘主义色彩。批评者指出,他在崇拜者中获得了近似教主的地位。继承荣格理论的是荣格精神分析学派,成员是一批执业的心理分析医生,有些人拥有博士学位,也在大学开设心理学课程,不过大多数人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圈,又因为直觉的产物不可用实验证实,不便发表论文,这也限制了学术界更广泛地接受他们。 荣格是“不可理喻”的,因为他的心理学以梦境和直觉为基础,任何人都不可能再现他记录的梦,却都可以对梦境做出不同的解释。荣格(以及弗洛伊德等其他心理学家)对梦的解析以理性为基础,总是尝试为梦做出合乎理性的解释。在解释的过程中,梦或许受到扭曲,不是所有的梦都符合理性能够给出的意义。可是,如果没有理性,也就没有真正的解释。在《红书》中,魔法象征心灵的自由。荣格有一段与魔法师(也是睿智的灵性导师)腓利门的对话。腓利门说:“你别忘了自己又在运用理性了。”荣格说:“不用理性是很困难的。”腓利门说:“魔法也是如此困难。”荣格说:“好的,这真是困难。这样说,完全忘掉理性就是成为(魔法)高手的必要条件。”腓利门说:“我很抱歉,的确如此。” 艾萨克?牛顿开创了现代物理学,被认为是一位理性主义者。可是,在为纪念牛顿诞生 300 周年而准备的演讲稿中,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却指出:“牛顿不是理性时代的第一人。他是最后一位魔法师,最后一位巴比伦人和苏美尔人,最后一位像几千年前为我们的智力遗产奠定基础的先辈那样看待可见世界和思想世界的伟大心灵。”凯恩斯认为牛顿是“魔法师”,这是荣格使用的一个概念。凯恩斯说牛顿是“最后一位巴比伦人和苏美尔人”,即人类文明的最早创立者,正如荣格所证明的,我们的心理中有古老的遗存,比文明的源头更久远。其实,牛顿不是最后一位,荣格也是一位巴比伦人和苏美尔人,也是中国人,并且在荣格之后仍有这样的“古人”。 荣格心理学的成熟期比凯恩斯的这篇文章出现得更早。如果说凯恩斯对牛顿的评价是受到了荣格的启发,大约是可以成立的。 凯恩斯打破了牛顿的传统形象,却说:“我不相信他的伟大会因此削弱。他没有 19 世纪精心描绘出来的形象那么平常,事实上他更为超凡。天才都是极为特异的。”凯恩斯相信,牛顿的天才之处在于超凡,也就是特异的灵性;灵性是比理性更高的天赋。凯恩斯把牛顿称为“魔法师”,他理解的牛顿是这样的:“在他看来,整个宇宙以及其中的万物只是一个谜语或一个秘密,纯粹思考某些证据或迹象—上帝有意布放在世界中以供哲学家作寻宝游戏的神秘线索—就能把它解读出来。” 但牛顿的形象被后人改造。所以,凯恩斯说:“魔法已然被忘却。他业已成为理性时代的圣贤和君王。”在荣格所处的时代,西方文明的主流是由理性主导的,至今没有大的改变,甚至走向极端,例如,用数学模型解释并预测股市和经济的走向。用计划来规范经济运行更是对理性的灾难性误用。凯恩斯虽然没有走向彻底的计划经济,却认为政府比市场更理性,比市场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因此赞同政府积极干预经济。这违背了他对牛顿的认识。 在直觉和无意识受到压制的理性时代,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理学是一场反叛,即使他们也使用理性的工具。他们挖掘人的非理性的深层意识,而荣格比弗洛伊德走得更远。 我们对人的内心和宇宙的认识都非常有限。物理学家在寻找暗物质、暗能量。这一部分不可见的物质和能量,比能够观察到的大十多倍。无意识也是暗的。比照暗物质、暗能量,可以把无意识理解为暗意识。很多时候,无意识释放出来的能量也比意识大,特别是当人处在紧张和恐慌之中时。 梦是荣格探索无意识的起点。荣格是一个多梦而敏感的人,他的成就建立在这一点之上。一般人可能没有他那么敏感,因此难以理解他记录的梦。苏轼说“事如春梦了无痕”。“春梦”是为了和“秋鸿”对偶,也是比喻美梦如易逝的春景,不是今天专指的性梦。诗人尚且如此,大多数人更是如此吧,即使在梦醒之后努力回忆,也无法清楚地再现刚才的梦境。梦如一条小鱼游过的水面,水波在轻轻荡漾之后便了无痕迹。 但荣格记录了他自己的很多梦,有些是在他幼年时期做的梦,详尽的细节如同小说家的描写,而这些细节都被他赋予象征意义。同时,他对幼年时睡眠之外的回忆却常常是模糊的。这种丰富而清晰的梦中心理活动很不寻常。 ◎通过阅读心理学大师的思想历程,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挖掘无意识的深层力量。 ◎随本书追溯荣格心理学的重要思想资源,也是进行一次东西方古老文明的巡礼。 ◎理性解读神秘主义:神秘与理性是不可能被完全割离的一对。神秘主义并非完全超出理性的想象,它往往有着严密的论证;理性也从来不是完备的,其不可摆脱的逻辑悖论为神秘主义留下空间。从人类文明的层面而言,神秘的感受推动科学的发展,并使其最终可能为神秘主义提供科学的解释。从个人层面而言,神秘倾向是人的本能需求,保留我们身上的神秘主义,就是保留完整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