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山大学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解毒红楼梦的禅文化(精)
ISBN: 9787306054548
被读者称为“18岁的脸,38岁的心,手中握着48岁的笔”的90后网络知名作家悟澹,系《茶道》、《人海灯》等十多家杂志的专栏写手。2013年至2014年,以“悟澹”为笔名在各家杂志和报业刊登文章百余篇;代表小说《缠中禅——挣扎与解脱》一经出版,被百家媒体争相报道;《解读的禅文化》在近十家杂志连载刊登;首部美文集《与师父喝茶的时光》单篇美文,在凤凰网华人佛教频道广*欢迎,曾创单篇美文近百万的阅读成绩,未经合集出版,已有十多家杂志、报刊分别连载。
**章《红楼梦》人生真相的虚空幻境 名字背后的人世玄机 每次阅读《红楼梦》,我都会想起一则佛教故事 。有一个人被一只老虎追赶,为了逃生被迫跳进枯井 中,幸好抓住了攀附井沿生长的树根。一位猎人路过 并给他送了绳索。不料他却贪婪于从树根上滴下的蜂 蜜,竟然忘记了攀爬。此时井底下有三条毒蛇,树根 上有一黑一白两只老鼠正啃着树根打洞。在如此严峻 危险的情况下,这个人还是津津有味地吃着蜂蜜。 故事在向我们揭示着人生的真相:老虎象征无常 ,猎人的绳索暗喻解脱之道,三条毒蛇比喻地狱道、 饿鬼道和畜生道的佛教三恶道,一白一黑的老鼠如同 昼夜。 其实《红楼梦》中的故事真意也是“命”与“运 ”的预言,《红楼梦》中的诗、人物名字也都是预言 。故事的开篇作者说经历了一番梦幻之后,意将真事 隐去,并借**之说,撰此一书,故曰“甄士隐”, 然后以此展开《红楼梦》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红楼梦》中,像这样的案例不计其数。如甄 士隐的女儿英莲,这个人物一出场,就改变了整个家 族的命运。元宵佳节,下人霍启抱着英莲看社火花灯 ,不料英莲丢失。甄士隐夫妇思女心切而患病,然后 就是葫芦庙香火烧了甄士隐所住巷子的整条街,全部 家产化为灰烬。 这里我们注意到,甄士隐女儿的名字——英莲, 这场厄运就是由她的丢失而拉开序幕的。“因”为英 莲的丢失,才引发出这一“连”串的事端。但谁是导 火线,我们也要注意一下,因为下人霍启照顾不周, 导致英莲丢失,“祸起”的根本就是霍启的疏忽。 再回头看,甄士隐,姓甄,名费,字士隐,作者 的本意就是这一系列的真事全都是子虚乌有,全都“ 废”掉了。而甄士隐的结局就是因为这场火灾而退隐 还乡,在妻子娘家寄人篱下遭人白眼,领悟到生命的 空幻,*终出了家,真正地隐了去,这人生皆苦的人 生真相就这样上演了。 “好”和“了”的出世、入世之道 冬去春来,春耕秋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都 必定有其轮回的道理,万法无常,都是不可抗拒的规 律。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忘不了! 君生**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甄士隐是有悟性的,听到跛足道人口中念叨的《 好了歌》和“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 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之言,便能彻悟“好 ”和“了”的玄机。 《好了歌》所提倡放下的领悟,是把这世间的权 力、财富、情感全都通过“好”和“了”来点醒甄士 隐和世人。甄士隐疼爱女儿,做过富人,当过官儿, 是名利场中经历过的人,但这所有的一切“好”到* 后怎么就“了”了呢?而甄士隐这人生*后的觉悟是 如何从“好”领悟到“了”呢? “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 。”宿慧是指前世留下的智慧,佛教认为这是前世历 经劫难修行以后积累到的觉悟,在今世遇到机缘就会 显现出来。如《景德传灯录·鸠摩罗多》:“阇者夜 多承言领旨,即发宿慧,恳求出家。”今生出家的因 缘,是前世信佛之慧的显发。 不管是在甄士隐人生鼎盛的时候,还是到*后没 落的时候,都是宿慧在今世显现而奠定的。“了”是 什么?“了”就是放下。只有放下了,甄士隐才得以 解脱。所以,在经历这番兴衰之后,甄士隐能够迅速 明白,挣扎痛苦之后就是要解脱痛苦,这是对立的, 就像黑对白、冷对暖、坏对好、出对入、出世对入世 那样,这就是无常的变化。 在《红楼梦》中一直都是真实与虚幻不断交错着 。小说**回,不管是神话故事也好,现实故事也罢 ,都脱离不了“好了”。绛珠**神瑛侍者一生的灌 溉,*终修炼成女身。因为神瑛侍者动了凡心,要去 人间经历一番繁华,绛珠*所幻化的女子便也要求跟 着去一遭,并用自己一生的眼泪还神瑛侍者昔*的灌 溉之恩,以此来“了”却这段恩情。 领悟,别人是没有办法给你的,需要自己在摸爬 滚打中慢慢地体会,然后还要看自己是否有这个慧根 ,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如此,现实中也是这样。在这里 我不由得想到了《白蛇传》这则民间传说。 白娘子的故事在民间是家喻户晓的。千年蛇妖白 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因掺入了佛门弟子法海这一 角色,便将前世今生的爱情通过三人的立场展现得无 比凄美浪漫,再经过民间流传以及文学加工,至今令 人念念不忘、不胜唏嘘。 白娘子与许仙的结合是浪漫而感人的,但追根究 底还是孽缘。尽管如此,百姓对白娘子的遭遇还是给 予了同情,*多的是批判法海的冷酷与无情。而法海 在故事中所扮演的是出家人的角色,出家人本应慈悲 为怀,为何还要苦苦执着地拆散一对有**呢? 一段传说的兴起,必定有其问世的背景,多半包 括当时的民生、政治等因素。抛开这一切,我们来分 析法海这样一位看似负面的角色,有着怎样的佛教文 化色彩。 《白蛇传》既然是民间传说,那么所谓的传说必 定是传完说、说完传。在《白蛇传》故事发展的情节 中,“钗”和“伞”是在白娘子的爱情中扮演重要角 色的两件物品,蛇妖白娘子和许仙的情缘就靠这两件 信物所定。就像《红楼梦》中的那句话“千红同窟( 哭),万艳同杯(悲)”一样,白娘子和许仙定情的 “钗”扮演着“拆”的角色,两人的媒人“伞”则暗 喻着“散”的结局。 在白娘子的故事中,法海前世是抓蛇老人,曾抓 过未得道的小蛇白娘子,不想被许仙前世小牧童所救 。因此,今生白娘子报恩许仙却遭遇法海阻挠。《白 蛇传》故事的巧合就在于它和佛家的因果之说有着密 切的关联。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