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宁镇记事

闽宁镇记事
作者: 樊前锋
出版社: 阳光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10
折扣购买: 闽宁镇记事
ISBN: 978755254754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荒漠戈壁变美丽城镇,住着六万多西海固移民 老司机刘志刚走过的路,就像序章中人物张桂花的腰 ,弯了又变直。这段路,对于刘师傅来说,就是这样,的 确就是这样。他自己怎么也想象不到,走了20多年的这条 路,竟然是闽宁镇催生西海固的演变之路、蜕变之路、青 春之路。 2017年5月的一个清晨,我乘坐大巴车去往闽宁镇。温 柔的阳光里,车子奔跑在银川市北京西路,追赶着前方闪 烁的影子,接近着瓦蓝色的贺兰山。驶进沿山公路,车子 左转向南,不断划过路边稠密的树木和花*,贺兰山势如 马鬃在车窗外翻滚。乘客阅读着手机早新闻,也有人相顾 交谈着什么,车厢里充斥着浓重的宁夏南部地区口音。我 要去的闽宁镇,到银川市区只需40分钟车程,这是一个容 纳着6.6万人的年轻城镇。作为全国重点乡镇,它是由昔 *的戈壁荒漠变成现代化移民示范镇的。 我是嗅着花香与柏油的味道去往闽宁镇的。 改革开放40年来,村镇直观上*为明显的变化是贯通 的道路和配置的产业。笔直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缩短 了乡村与城镇、城镇与都市的距离。尤其在高铁时代,便 捷的出行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拉近了空间距离,缩小了整 个世界。就拿这个新兴城镇来说,人们沿着门前的柏油路 ,可以抵达任何想去的地方。一小时之内,既可以去往银 川火车站,也能赶到银川河东机场。在这里,每天还有上 百辆班次的客车,迎送着闽宁镇往来于首府银川以及宁夏 各县的乘客,巨大的交通网络使这座小镇与外部保持着紧 密联系。 老司机刘志刚,50来岁,身形粗壮,浓眉大眼,时常 铁青着脸,待人接物从来不苟言笑。即便这样,并不妨碍 他是闽宁镇上赫赫有名的人物。20多年来,他*复一*地 浸在风霜寒暑里,专跑长途客运,镇上的老移民大都是被 他从大山里接送到平原上的。他跑的那条线路总长400公里 ,宛若一条飘带连通*北边的贺兰山与*南边的六盘山。 沿着这条飘带,他每天都要穿越狭长的宁夏全境。自然, 他亲眼见证了宁夏公路交通及其沿线所发生的变化。我们 见面时,他性情遽然大变,脸上露出难见的得意之色。 ——班车*早跑个单趟12小时,现在4个多小时,一个 土遁就到了。 ——我考考你,你知道“土遁”是啥意思吗? ——这是土行孙的本领。我在公路上开车跑,你只能 看见卷起的尾尘。 当人们还叫他小刘时,他每天早晨9点从宁夏南部的西 吉县城发车,直奔北部平原上的闽宁镇。先走出山路,接 着走戈壁滩,再走一段长长的石子路,全程几乎没有多少 光滑的柏油路面。他驾驶的客车通常在傍晚时分准时出现 在贺兰山下的沿山公路。那时沿山公路连盏路灯都没有, 道路两旁光秃秃的,没有植被,也没有人家。黑魃魃的路 面被运煤的货车轧得坑坑洼洼,乘客在颠簸中提心吊胆地 进到闽宁镇。现在,我能够真切感*到,路还是原来的那 条路,可是真的已经不一样了。 与公路状况一起发生巨变的,还有闽宁镇移民的*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