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
作者: (战国)孟子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60
折扣购买: 孟子
ISBN: 9787569500806

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世人称为“亚圣”。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学说,与孔子合称“孔孟”。中年时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推行“仁政”主张。晚年回到故乡,从事教育和著述。《孟子》一书为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内容简介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1]。王曰:“叟[2]!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3]!何必曰‘利’?亦[4]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5]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6]利而国危矣。万乘[7]之国,弑[8]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9]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10]。未有‘仁’而遗[11]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1]梁惠王:即魏惠王(公元前400-前319年),于前369年继位为魏国国君。他在位时,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屡次落败,不得已将魏国国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到了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因此魏国又被称为“梁”;前344年,他自称为王,史称“梁惠王”。据史料记载,前335年,为谋富国强兵,梁惠王以重金招募贤士,于是,“孟子适梁,礼请孟子,见之”。   [2]叟:古代对长老的尊称,这里是梁惠王对孟子的尊称。当时,孟子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另外,叟也指老人,如《愚公移山》里的智叟。   [3]王:指梁惠王。孟子将梁惠王简称为王。   [4]亦:只。   [5]庶人:即百姓。   [6]交征:互相争夺。征,求取。   [7]万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一般而言,一乘兵车配甲士三名,步兵七十二人。当时以拥有兵车数量的多寡来衡量诸侯国的大小强弱,万乘之国就是很大的国家了,其次是千乘之国等。据《战国策》记载,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燕、齐、楚、秦等,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等。而下文提到的千乘、百乘之家,其中的“家”指的是有封邑采地的公卿大夫。   [8]弑:古代对在下者杀害在上者的说法。   [9]苟:如果。   [10]餍:满足。   [11]遗:遗弃,抛弃。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问道:“老先生,你不远千里来到我的国家,一定有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要说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百姓说:‘怎样有利于我自己?’就会造成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的局面,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就拥有一千辆兵车,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他们就拥有一百辆兵车,这不能算不多了。可是,如果轻仁义而重利益,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永远不会满足的。相反,从来没有讲‘仁’的人抛弃父母的情况,也从来没有讲‘义’的人侵犯国君的情况。所以,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够了,又何必说利呢?”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1],顾[2]鸿雁麋鹿,曰:“贤者[3]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4]云:‘经始灵台[5],经之营之。庶民攻[6]之,不日[7]成之;经始勿亟[8],庶民子来。王在灵囿[9],麀鹿[10]攸伏,麀鹿濯濯[11],白鸟鹤鹤[12]。王在灵沼[13],于[14]牣[15]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16]曰:‘时日害丧,予及女[17]偕亡!’民欲与之皆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1]沼上:池塘边。沼,水池,池塘。   [2]顾:看,观察。这里解释为专注地看。   [3]贤者:指品德高尚的人。   [4]《诗》:这里指《诗经·大雅·灵台》篇,这篇诗描写的是周文王与民同乐的情景。   [5]经始灵台:开始规划建造灵台。   [6]攻:建造。   [7]不日:不久,没几天。   [8]亟:急。   [9]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猎场。   [10]麀鹿:即母鹿。   [11]濯濯:肥胖而光滑的样子。   [12]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   [13]灵沼:周文王的水池。   [14]于:语气助词,表赞叹。   [15]牣:满。   [16]《汤誓》:《尚书》中的篇章,主要记载的是商汤讨伐夏桀时的誓师宣言。   [17]女:同“汝”,即你。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边专注地看着嬉戏的鸿雁、麋鹿,一边问孟子:“品德高尚的人对此也能感受到快乐吗?”   孟子回答道:“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快乐,品德不高尚的人,即使拥有了这些,也不能真正感受到快乐。《诗经》上说:‘周文王开始规划建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妙安排。百姓们都高兴地来为他劳作,结果没几天就建造好了。建造灵台本来是不必着急的,但百姓们自愿加快进程。周文王到灵囿游览,母鹿悠闲地卧着。母鹿身子肥大,毛色光亮,白鸟也闪动着美丽的羽毛。周文王到灵沼游览,满池的鱼儿都欢快地跳跃。’虽然周文王依靠民力才建造了高台深池,可是百姓们却非常高兴,把那个高台叫作‘灵台’,把那个水池叫作‘灵沼’,并为周文王能享有麋鹿鱼鳖而快乐。古代的国君与民同乐,所以得到了真正的快乐。相反,《汤誓》里说:‘这个太阳(夏桀)什么时候才毁灭啊?我们宁愿与你同归于尽!’百姓恨不得与之同归于尽的国君,即使拥有高台深池和珍禽异兽,还能独自享受到快乐吗?”\\\" \\\"  取譬生动,通俗易懂   论述灵活,简洁明了   *全新修订版,儒家千年传世经典   *“亚圣”孟子的思想结晶,与《大学》《中庸》《论语》并称“四书”   *多篇文章编入中学生课本   ▲全新修订,锦上添花。重新审校,更正文本错漏,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表述规范;重新梳理注释、译文,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原文文意。   ▲儒家经典,影响深远。本书在儒家典籍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与《大学》《中庸》《论语》并称“四书”,是千百年来传世经典。其中《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多篇文章被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   ▲说理论事,生动易懂。书中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种种言论事迹,语言生动,取譬通俗,简洁易懂。一言一语对谈之间,孟子的形象显现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