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写作课系列典藏大礼盒(29本)

大师写作课系列典藏大礼盒(29本)
作者: 叶圣陶、汪曾祺、梁实秋、鲁迅等
出版社:
原售价: 1267.80
折扣价: 684.70
折扣购买: 大师写作课系列典藏大礼盒(29本)
ISBN: 2920240523001

作者简介

【主编/副主编简介】 ?谢冕,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解玺璋,曾任同心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批评奖,有《喧嚣与寂寞》《中国妇女向后转》《雅俗》《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张恨水卷》《梁启超传》等专著问世。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京派文学领袖。老舍一生勤勉,著述颇丰,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我这一辈子》《正红旗下》《四世同堂》等。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萧红(1911-1927),著名作家,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以及散文《孤独的生活》,诗集《砂粒》等。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欧游杂记》《你我》等。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后一个士大夫。” 他的文字干净而传神,淡泊通透,如话家常,无不透露着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与含情脉脉的打量。 这位可爱的老人如一股清流,温暖人心——不管遇到什么境况,永远不消沉沮丧,始终守护心中的热情和生机,少俗虑,不悲观,兴致盎然地活着。其主要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黄油烙饼》《葡萄月令》《人间草木》 等。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等,浙江杭州人,出生于北京,中国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他学贯中西,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他在创作中倡导真诚,主张文学应反映亘古不变的人性,反对以功利的眼光看待文学。以擅长写幽默风趣的闲适小品文闻名于世。其文笔简洁,风格恬淡,谐谑有趣,意韵深远,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人性的关怀,创作的作品如《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等多篇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和中高考试题。 林帝浣: 中国节气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绘画者。 《中国诗词大会》舞台水墨绘制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应联合国总部之邀,赴联合国讲中国文化,作品在日本、希腊、西班牙等国巡展。 漫画作品成为2019年全国Ⅲ卷高考作文题,瞬间被家长和学生群体热议。 华为主题特邀艺术家。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优秀的语言家,“语文”?一词的提出者,被学界誉为汉语大师。他是中国最早一批从事白话文写作和儿童童话写作的探索者,并发表了我国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叶圣陶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的主张深刻影响了如今我们作文和说话的方式。叶圣陶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同时他创作的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苏州园林》《 记金华的双龙洞》等多篇入选中小学教材。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号子凯。浙江桐乡石门镇人。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艺术教育家和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远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年曾从师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他的漫画代表作品有《子恺漫画》《护生画集》等,个人文集有《缘缘堂随笔》《率真集》等。丰子恺的画作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并以“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和“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的艺术特色备受世人青睐,是中国引进漫画概念的第一人,曾被录入民国时期叶圣陶所编著的小学课本。

内容简介

【精彩书摘】 济南的秋天 导读提示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中,作者巧妙运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突出了济南秋天的特征。同时,作者将内心缤纷复杂的情感与周围的美景完美地融合统一起来,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作者对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红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了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心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化,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也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向,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好美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浮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读与思 有人说,现在的四季越来越不分明,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春天和秋天更是短得一瞬即逝,还没来得及感受就过去了。也有人说,四季还是那个四季,只是我们长久地住在城市中,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对季节失去了敏锐性,越来越体会不到四季交替的美感。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不妨和朋友讨论一下。 狗·猫·鼠(节选) 导读提示 猫在人们的印象中一贯是温顺、乖巧的,但在鲁迅先生的笔下,猫却成了讨厌的动物。文章通过对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作者“仇猫”的原因,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 文章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夹叙夹议,寓意深厚。阅读的时候要仔细品味哦。 听说西洋是不很喜欢黑猫的,不知道可确;但Edgar Allan Poe的小说里的黑猫,却实在有点骇人。日本的猫善于成精,传说中的“猫婆”,那食人的惨酷确是更可怕。中国古时候虽然曾有“猫鬼”,近来却很少听到猫的兴妖作怪,似乎古法已经失传,老实起来了。只是我在童年,总觉得它有点妖气,没有什么好感。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了—— “你知道么?猫是老虎的先生。”她说,“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猫是老虎的师父。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猫就教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像自己的捉老鼠一样。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老师的猫还比自己强,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强的角色了。它打定主意,就上前去扑猫。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却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它还没有将一切本领传授完,还没有教给它上树。” 这是侥幸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否则从桂树上就会爬下一匹老虎来。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进屋子里睡觉去了。夜色更加黯然,桂叶瑟瑟地作响,微风也吹动了,想来草席定已微凉,躺着也不至于烦得翻来覆去了。 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还轩昂。猫是饲养着的,然而吃饭不管事。祖母她们虽然常恨鼠子们啮破了箱柜,偷吃了东西,我却以为这也算不得什么大罪,也和我不相干,况且这类坏事大概是大个子的老鼠做的,决不能诬陷到我所爱的小鼠身上去。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我的床前就帖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我想,能举办这样大仪式的,一定只有我所喜欢的那些隐鼠。现在是粗俗了,在路上遇见人类的迎娶仪仗,也不过当作“性交”的广告看,不甚留心;但那时的想看“老鼠成亲”的仪式,却极其神往,即使像海昌蒋氏似的连拜三夜,怕也未必会看得心烦。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它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然而仍然只看见几个光着身子的隐鼠在地面游行,不像正在办着喜事。直到我熬不住了,怏怏睡去,一睁眼却已经天明,到了灯节了。也许鼠族的婚仪,不但不分请帖,来收罗贺礼,虽是真的“观礼”,也不欢迎的罢,我想,这是它们向来的习惯,无法抗议的。 老鼠的大敌其实并不是猫。春后,你听到它“咋!咋咋咋咋!”地叫着,大家称为“老鼠数铜钱”的,便知道它的可怕的屠伯已经光降了。这声音是表现绝望的惊恐的,虽然遇见猫,还不至于这样叫。猫自然也可怕,但老鼠只要窜进一个小洞去,它也就奈何不得,逃命的机会还很多。独有那可怕的屠伯——蛇,身体是细长的,圆径和鼠子差不多,凡鼠子能到的地方,它也能到,追逐的时间也格外长,而且万难幸免,当“数钱”的时候,大概是已经没有第二步办法的了。 有一回,我就听得一间空屋里有着这种“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是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竟醒过来了,渐渐地能够饮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捡吃些菜渣,舐舐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舐吃了研着的墨汁。这使我非常惊喜了。我听父亲说过的,中国有一种墨猴,只有拇指一般大,全身的毛是漆黑而且发亮的。它睡在笔筒里,一听到磨墨,便跳出来,等着,等到人写完字,套上笔,就舐尽了砚上的余墨,仍旧跳进笔筒里去了。我就极愿意有这样的一个墨猴,可是得不到;问那里有,那里买的呢,谁也不知道。“慰情聊胜无”,这隐鼠总可以算是我的墨猴了罢,虽然它舐吃墨汁,并不一定肯等到我写完字。 现在已经记不分明,这样地大约有一两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谓“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但对于它们纵使怎样战胜,大约也算不得一个英雄;况且中国毕生和猫打仗的人也未必多,所以一切韬略、战绩,还是全都省略了罢。 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这确是先前所没有料想到的。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样一个感想,但和猫的感情却终于没有融和;到了北京,还因为它伤害了兔的儿女们,便旧隙夹新嫌,使出更辣的辣手。“仇猫”的话柄,也从此传扬开来。然而在现在,这些早已是过去的事了,我已经改变态度,对猫颇为客气,倘其万不得已,则赶走而已,决不打伤它们,更何况杀害。这是我近几年的进步。经验既多,一旦大悟,知道猫的偷鱼肉,拖小鸡,深夜大叫,人们自然十之九是憎恶的,而这憎恶是在猫身上。假如我出而为人们驱除这憎恶,打伤或杀害了它,它便立刻变为可怜,那憎恶倒移在我身上了。所以,目下的办法,是凡遇猫们捣乱,至于有人讨厌时,我便站出去,在门口大声叱曰:“嘘!滚!”小小平静,即回书房,这样,就长保着御侮保家的资格。其实这方法,中国的官兵就常在实做的,他们总不肯扫清土匪或扑灭敌人,因为这么一来,就要不被重视,甚至于因失其用处而被裁汰。我想,如果能将这方法推广应用,我大概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前辈”的罢,但现下也还未决心实践,正在研究而且推敲。 一九二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读与思 很多人喜欢养宠物,而且宠物的范围也越来越大,除了猫、狗等常规的动物外,还有乌龟、仓鼠、小香猪,甚至还有蛇、蜥蜴、蜘蛛等“危险”的动物。有人说这样其实已经失去了宠物陪伴的意义,变成了一种猎奇。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不妨和朋友讨论一下。 背影 导读提示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篇幅不长,却感人至深。 文中描写父亲去买橘子的情景,写了父亲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这些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给读者一种似曾相识之感,仿佛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更显真挚动人。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澹,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真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925年10月在北京 ★由北大教授谢冕,著名学者、文艺评论家谢玺璋做权威经典导读! ★权威授权,名家文学作品精选。 名家文学作品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大家个人生活阅历和内在心灵的完美融合,精选12位文学大家,29册适合目标读者年龄段孩子阅读的经典名作,不仅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展读物,也是提升写作能力的经典范本。 ★经典阅读引领,引导青少年培养语文的核心素养——写作能力。精读大家的经典范文,领悟作品深厚的语言素养,用阅读量打下写作基础,扎实积累读出好文笔。 ★为什么要给孩子读这套书? 1.好文笔是读出来的,从小阅读文学名家的经典范文,领悟作品深厚的语言素养,用阅读量打下写作基础,扎实积累读出好文笔。 2.阅读文学名家作品可以让青少年在精神层面上得到心灵的滋养和深刻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人生、亲情、友情、爱情等课题,引起心灵的共鸣和抚慰,增长成长的智慧,培养面对挫折的勇气。 3.文学作品中的文字优美且富有哲理,阅读这些经典,可以学习如何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感情,其蕴含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会潜移默化影响青少年,提升他们的个人素养,成为更有品德和修养的人。 4.某种程度上,名家的写作方法,虽然与今天的自媒体写作有些脱节,但他们所提炼的写作方法,更纯粹,更朴素,也更接近写作的本质。大家作品中贯穿着的纯朴的读写心得将会是青少年写作路上的指引明灯。 1.名家名作,无障碍名家经典导读 《中小学名家经典精读》系列,由北大教授谢冕,著名学者、文艺评论家谢玺璋做权威经典导读。11位名家,集结为11册。每册从大家的经典名作中精选适合目标读者年龄段孩子阅读的作品30篇。每册每篇带有导读环节、读与思考环节以及名家的生平简介和年表,深度解析大家的写作风格,赏析其文学价值,并引导青少年及时反馈自己的阅读体验,延申思维,提升孩子的阅读写作能力。 2.名家名作,无障碍注音注释 《叶圣陶给孩子的写作课》《梁实秋给孩子的写作课》系列,按题材、写作特色分类,从观点和写作风格对孩子进行引导,提高作文分数。全面覆盖中小学作文题材,不仅是孩子的重要阅读范本,也是教师的重要参考资料。针对孩子特定年龄段的阅读能力,疑难字词注音注释,人物、成语、典故等知识点带有注释,消除阅读障碍,孩子可以轻松阅读,是专门为孩子打造的经典阅读范本。名家文学作品,一直是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高考试题和考试选篇的重要来源,阅读这些经典,不仅可以增进孩子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写作能力,也可以培养人文素养。 3. 醍醐灌顶,名家写读心得分享 《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梁实秋给孩子的写作课》《叶圣陶给孩子的写作课》大师写作课系列,精选作品贯通大家的整个写作生涯,毕生经典作品尽数囊括其中,是大家们毕生艺术的精华体现。某种程度上,名家的写作方法,虽然与今天的自媒体写作有些脱节,但他们所提炼的写作方法,更纯粹,更朴素,也更接近写作的本质。大家作品中贯穿着的纯朴的读写心得将会是青少年写作路上的指引明灯。 4.典藏品质,环保纸内文,多种图书采用名家精美彩插 特别采用江河纸印刷,环保材质不刺眼,保护孩子视力,家长可以放心给孩子阅读。 丰子恺、《中国诗词大会》舞台水墨绘制人林帝浣、汪曾祺等精绘彩插,充满童趣,感受经典的艺术之美和蕴含的深意。增进阅读兴趣。 这套文学大师写作课系列,无障碍阅读,针对性强,寓教于乐,相信你的孩子认真读完这套书,已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