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忠诚:钱学森的人生答卷

科学与忠诚:钱学森的人生答卷
作者: 吕成冬
出版社: 人民邮电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57.00
折扣购买: 科学与忠诚:钱学森的人生答卷
ISBN: 9787115570949

作者简介

吕成冬 1985年出生,江苏盐城人。现任职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人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近年来主要从事钱学森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独著《他日归来:钱学森的求知岁月》,合著《陈敬熊院士传记》《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等图书。

内容简介

将历史的时钟拨回到 1952年5月2日。 是日,美国加州理工学 院(CIT)戈达德讲座教授 钱学森写信给远在法国巴黎 的导师冯·卡门,告知“丹尼 尔和佛罗伦萨古根海姆喷气 推进奖学金”的评审结果① 。此前由冯·卡门推荐的一 位申请者科斯塔,由于缺乏 确切材料而未能入选最终名 单。钱学森遂致信说明原委 ,随后在信中探讨了一个学 术问题,即现代机电式计算 机的工程化运用。 1944年,哈佛大学应用 数学家霍华德·艾肯研制出 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现顺序控 制的自动数字计算机——马 克1号,随后几年又研制出 了马克2号、马克3号。当时 ,钱学森正在麻省理工学院 航空工程系执教,有机会到 隔壁的哈佛大学实地探访和 调研。当时计算机的体积甚 是庞大,但身为应用数学家 和空气动力学家的钱学森却 从中捕捉到了计算机昭示的 时代价值,从而开始探索其 在科学、技术和工程上的运 用。他这次致信冯·卡门时 ,已对此做过深入的实践研 究和理论分析,因此才会在 信中果断地预言: 我现在更加确信,快速 计算机的发展将导致工程领 域的一次彻底性革命,并将 工业效率提高到一个更高的 水平。 由此信的内容可知,钱 学森的预言主要是基于对两 个学术问题的研究:一是火 箭客船自动导航问题,二是 工程系统性能自动优化问题 。这两个问题是钱学森师从 导师冯·卡门攻读博士学位 之际,在研究空气动力学的 基础上独自开拓的新领域。 通过数年积累,他已有相应 的学术成果发表,如《探空 火箭最优推力规划》(合著 )、《远程火箭飞行器的自 动导航》(合著)、《火箭 发动机中燃烧的伺服-稳定 》等。 第一个问题主要基于导 弹干扰理论,探讨火箭客船 如何实现自动导航。1946 年,钱学森被麻省理工学院 聘任为航空工程系副教授, 并于翌年升任教授,随后为 研究生开设了“火箭工程学” 课程,重点讲授火箭动力的 应用问题,由此提出了“火 箭客船”的概念。但由于大 气干扰等因素会使火箭客船 出现航向偏差,钱学森便基 于控制理论提出了使航向偏 差获得“自动补偿”的方案。 他以航海引航问题作类比, 认为火箭自动补偿不能依靠 “人类导航器”。他在信中写 道:“我考虑一种由一系列 跟踪站组成的导航系统,用 于向计算机提供瞬时位置和 速度,计算机将这些信息与 预先确定的存储数据一起生 成以控制装置。”十余年后 ,他将我国导航卫星命名为 “灯塔一号”,不知那时是否 想起过这封信? 第二个问题以工程系统 性能的自动优化为落脚点, 探讨了计算机在工程中的应 用。钱学森留美时作为一名 工程科学家,拥有丰富的实 验和工程经验,尤为突出的 是他通过整合数据从现象中 归纳出结论的能力。他在信 中以“给定转速和燃油率条 件之下内燃机如何获得最大 制动平均有效压力”为例, 说明可以通过计算机寻找最 优点;由此又引申出通过使 用多台计算机提高计算速度 ,以实现复杂系统的自动优 化问题。了解这一点,就可 以理解钱学森后来为何强烈 主张将计算机技术列入十二 年科学规划,并建议大力发 展计算数学,因为在他看来 :“在将来,我们不能想象 一个不懂得用电子计算机的 技术科学工作者。”①但更 重要的是,钱学森在信中提 出计算机真正的价值在于控 制,而非计算。在信中,他 说道: 快速计算机的真正价值 不是计算和给出数值结果。 因为这是一个被动作用,而 其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控制和 指导工程系统的运行。 见微知著,此时的钱学 森已经能够从哲学层面看待 科学问题了。事实上,这封 信中还蕴含着钱学森经典代 表著作《工程控制论》的思 想精髓,即“反馈-调节”理 论。需要说明的是,《工程 控制论》源于钱学森1947 年提出的技术科学思想,或 者说,《工程控制论》是钱 学森技术科学思想成熟之后 的一个学术“产儿”。他在信 中还讨论了另一个学术“产 儿”:物理力学,即借助原 子、分子和凝聚态物质等微 观理论研究力学的宏观问题 。 众所周知,钱学森写这 封信时正经历人生的至暗时 刻。1952年2月8日,美国 司法部以莫须有的罪名决定 驱逐钱学森出境,但他此后 实则处于被监视居住的状态 ,直至1953年3月才获得保 释资格,且须每月前往洛杉 矶移民归化局报告行踪。但 钱学森选择逆境突围,以工 程控制论和物理力学为新的 研究方向,基于技术科学思 想路径持续攻城拔寨,于 1954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 学术专著《工程控制论》( 英文版)。与此同时,他在 为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开设 “物理力学”课程的过程中, 又同步完成了教材《物理力 学讲义》(英文版)的编写 工作①。 P2-5 这是一部通过新史料、新解读,以个人思想历程为故事线,突出不断通过学术创新构建个人思想体系的钱学森传记; 这是一幅以钱学森为典型人物,阐述新中国科技建设者投身时代、担当使命、为国为民、创新求索的科学家精神画卷; 这是一本以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新中国科技史作为大背景,重点凸显钱学森“共产党员”第一身份的“四史”教育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