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8.70
折扣购买: 第二十幕(上中下文学类)/中国文库
ISBN: 9787020063413
周大新,1952年生于河南邓州。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长篇小说《走出盆地》《第二十幕》《21大厦》《战争传说》《湖光山色》等七部, 中短篇小说集《向上的台阶》《银饰》《旧世纪的疯癫》等多部, 另有散文、剧本和报告文学作品六百余万字。曾获茅盾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捷克文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戏剧、电影和电视剧。
0 尚家的兴旺得益于一个上门女婿。 尚家的血脉在二十一代上可能出了点毛病,只收获一个瘦骨伶仃的儿子 。老人们把传宗接代的希望全寄托在这个挖几窝红薯就要大口喘气的儿子身 上,便给他娶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媳妇。媳妇一进门,爹娘就用各种话语暗示 他要在夜间努力,争取广种多收使得尚家孙子成群。儿子自然明白肩负的重 任,尽全力苦耕苦做,常常把一张小脸弄得煞白煞白,不想送子娘娘偏不帮 忙,到最后也只是送他一个闺女。眼见得儿子儿媳都过了四十岁而孙子还踪 影不见,当爹的就含了泪叹,看来老天是要让咱尚家绝户呀!叹罢又慌慌地 去找阴阳先生,那阴阳先生绕着尚宅正走三圈倒走三圈又掐算了许久,方摇 摇头叹息着说:尚族血脉中阳气走失,恐要另有一股气来填才行。听得糊里 糊涂的老人更加绝望。儿子见老爹伤心,自然也有些难受,就把气全撒给媳 妇,动不动就用瘦脚去踹媳妇的屁股,边踹边骂:你个偷懒耍滑的女人!那 媳妇没能为尚家生出儿子,自知理亏,不敢回嘴,只暗自吞泪,男人把她踹 急的时候,她就放了哭声说:你就是打死我也没有用呀,我下边已经不来红 啦,还是赶紧给咱女儿找个上门女婿,让她来传你们尚家的香火吧!一句话 提醒了尚家父子,那当爹的这才又记起阴阳先生的话,才明白了那话的含义 ,于是赶紧开始了寻找上门女婿的行动。所幸这女儿长得还颇周正俊俏,尚 家一说出要找上门女婿的话,立刻就有穷人家委派媒人登门,小木匠赵田景 就是在这种背景里走进了尚家那低矮的门楼和厚厚的族史册页的。 改为尚姓的赵田景没有辜负尚家人的期望,他用他健壮的身子一连让尚 家女儿生了四个儿子两个闺女。而且这还不是他的全部贡献,他更为重要的 贡献是用他一双木匠的巧手改装了尚家原有的那架织机。那架织机往日的用 处,不过是供家里女人们织点土布以为家人缝制点家常衣裳,可经走南闯北 见过世面的小木匠一改装,竟可以织绸织缎了。尚田景最初改装那架织机的 目的,只是想让妻子在过年过节时织匹绸缎给儿女们做身鲜亮的衣裳——他 家像不少人家一样每年都养点蚕且自己动手缫些丝。不想这织机改装得异常 精致且有织花装置,加上其妻织技好,织出的绸缎比附近村里的任何一家都 漂亮。这消息很快为村人传开,不久就有人家拿上自己缫的一点丝来求田景 妻子给织匹绸子,那位贤惠勤快的夫人立刻答应。绸子织好,求织的一方心 里不过意,就拿来一升芝麻或几升苞谷作为谢礼。这种替人织绸的事越来越 频繁,收到的谢礼也就越来越多,尚家的家境竟也因此好转起来。机灵的田 景从这情景中看出了彻底摆脱贫困的方法,就不再让妻子下田干活和操劳家 务,令其专门在家为人织绸,并把每织一匹绸子的谢礼定为几升小麦。田里 活由他和孩子们做,家务活另找一名亲戚代劳。如此一来,妻子出活更多更 快。尚家织的绸缎越多,名声传得越开;名声一大,来求织的人中就渐渐有 了富豪和官人,他们给谢礼时出手也更阔绰。如此十年下来,尚家竟成了名 播四方的富户,而且在附近的南阳城世景街上买了地皮盖了房子。又过了几 年,便举家迁进府城专织绸缎,成了南阳府城中有名的绸缎织户。 田景为尚家的发达出了大力,为了回报他的贡献,尚家老人们破例地允 许他的第四个儿子改姓赵,以延续他们赵家的血脉,条件是让这个儿子分开 另过而且永不准学织绸缎…… 这是唐朝武德和贞观年间的事了。 尚家的族志上对上述故事只留了两行字:二十三代赵姓田景入赘作婿, 改姓尚,族内又复人丁兴旺,且始开丝织。 此后,尚家的丝织业虽然时盛时衰,但很少中断过。 到了族志上用朱笔标示的北宋开宝年间,尚家已拥有相当规模的丝织作 坊,所出之八丝绸,因质量极好而被中外绸商誉为“霸王绸”,其大部分出 货成了给皇室的贡品,亦有一些售西域。据说那时常有西域的马队和汴京的 驿车来南阳尚家驮绸拉缎。尚家最盛时,拥有织机四百四十七张,匠人千余 名。 岁月更替,时光飞转,转眼之间到了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一九○ ○年,到了我们故事开始的这个早晨—— 1 头遍鸡叫刚刚响起,笼里的几只红冠公鸡才叫了两声,尚安业就推开怀 里的女人,咳了一声预备起身了。 “今早你多睡一会儿吧,夜里你用力那阵不是出了几身大汗?!”女人 的胸脯又贴过来,心疼地拦他。 尚安业的脸在黑暗中红了一下。是呀,是有些见老了,如今在女人身上 忙一回就会出几身汗,早先可不是这样的。人说老可就老了?他有些烦躁地 去推女人的身子,手碰到一只依然壮硕的奶子,就在上边不高兴地拍了一下 ,尔后很快地下床穿起了衣裳。 作为尚家的主人和尚吉利大机房的掌柜,他不敢让自己去睡懒觉,主人 懒起来,下边的人不就懒开了?那祖传的丝织业还能发达下去? 他在最初的晨光里巡视着院子。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早晨起来把 全院看一遍,见一切都如前晚睡下去的模样,这才会放下心。尚家这座位于 南阳城西门附近世景街中段的院子,传到尚安业手上,虽然几经改建且显出 了破旧,但格局还没有大变:临街面南是大门,大门两侧各两间店房,东边 的两间店房收丝,是丝房;西边的两间卖绸缎,有零售、批发绸货的柜台。 进了大门是前院,前院两边各两间厢房,这四间厢房便是机房,织机就放在 这几间房里。前院有三间住人的正屋,从正屋的两侧,可以走进后院。后院 有两间染房和两间库房,再就是一个不大的桑园。他巡查一遍见一切如常, 方嘘一口气,转到前院里把手在院中间立着的一块石头上放了一瞬,见上边 并无小水珠,确信今天是一个晾丝和整理丝的好天气,这才高兴地到茅房里 去哗哗地撒完起床后的第一泡尿。 尚家院子的这种格局,在中原城镇里颇为常见,有钱的人家大都是这样 盖的。尚家的院子如果说有什么奇处的话,便是竖立在前院中间尚安业刚才 用手摸的那块石头。那块石头的形状很不规则,多边多面,上尖下大,露出 地面的部分有四五尺的样子。土下的部分很深,有一年尚安业嫌它碍事想把 它搬掉,挖下去近一丈还未见到它的底部,只好作罢。这石头露出地面的部 分,每个平面上都刻着一个五道横竖线相交的图案: 图案周围没有任何字迹。 谁刻的这图案,为什么刻这图案,这图案的含义为何?为啥要在院中竖 这块刻有图案的石头?先辈人没传下来,族志上也没有记载,尚安业自然也 不清楚。他曾请住在邻院的南阳书院督导卓远来看过,卓远在经过仔细的观 察分析之后也只得出三条结论:石头是从别处移来的;石质为花岗岩;图案 的镌刻年代在汉唐之间。 此外得不出更多的解释。 对那图案的含义,卓远也曾猜测说它可能和医家在门前画个“十”一样 ,是从事丝织人家的标志,但不久他就又摇头否定了自己的这个猜测,因为 远近府县其他从事丝织的人家都没有在院里竖这样东西。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