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教育
原售价: 15.80
折扣价: 6.70
折扣购买: 无障碍阅读学生版《孙子兵法》
ISBN: 9787570453221
《计篇》是《孙子兵法 》的首篇。《说文解字》云 :“计,会也,算(算)也 。”“筹(算)”是一种原始 的计数工具,古代出兵打仗 之前都要先在庙堂上用这种 工具计算敌我优劣,叫“庙 算”。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 划。该篇主要讲如何在出兵 前进行战略决策,文中对战 略决策的重大意义,军事预 测决策的基本模式、原则和 方法,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 要素,等等,均有精辟的见 解。其中,“慎战”是指导战 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 “七计”是预测战争胜负的基 本标准,“兵者,诡道也”是 用兵的要领,“多算胜,少 算不胜”是取得胜利的重要 条件。 1.1 孙子日:兵“者,国 之大事②,死生之地③存亡 之道④,不可不察⑤也。 注释 ①兵:本义为兵械,后引 申为兵士、军队、战争,这 里指军事、军事学。 ②国之大事:国家的重大 事情。 ③死生之地:指地形上的 死地、生地。 ④存亡之道:指战场上的 存亡胜败。 ⑤察:考察,研究。 译文 孙子说:军事学研究, 是国家的重大事情,地形上 的死地与生地,战场上的存 亡胜败,是不能不深入考察 和研究的。 1.2 故经之以五事①,校 之以计②,而索其情③:一 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 日将,五日法。道者,令民 与上④同意也,故可以与之 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⑤;天者,阴阳③、寒暑、 时制⑦也,地者,远近、险 易⑧、广狭⑨、死生⑩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 ?也;法者,曲制?、官道? 、主用?也。凡此五者,将 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 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 情,日:主孰?有道?将孰 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 注释 ①经之以五事:从五个方 面分析研究。经,衡量。这 里是分析研究的意思。五事 ,指下文说的“道”“天”“地”“ 将”“法”五个方面。 ②校(jido)之以计:比 较双方的条件。校,比较。 计,原指计算,这里引申为 双方各自具备的条件,即下 文所说“主孰有道”等“七计” 。 ③索其情:探究战争胜负 的情形。索,探究。情,情 势、情形。 ④上:君王。 ⑤不畏危:不害怕危险。 一说此句无“畏”字,为“不 危”(不危,即不违背。危 ,通“诡”,违背、违反)。 ⑥阴阳:这里指昼夜、阴 晴等气象变化。 ⑦时制:指春、夏、秋、 冬季节的变化。 ⑧险易:指战场地形的险 阻与平坦。” ⑨广狭:作战区域的广阔 与狭窄。防孙刘始书,进子 ⑩死生:死地和生地。死 地即只能进攻、毫无退路的 不利于作战的境地,生地则 与之相反。 ?智、信、仁、勇、严: 孙子认为这是将帅必须具备 的五种素质,后世称之为“ 五德”,即足智多谋、赏罚 有信、仁慈关爱士卒、勇敢 果断、执法严明。学时表 ?曲制:关于军队编制的 规定。曲,部曲,中国古代 军队编制单位。制,制度、 规定。 ?官道:对军队中各级官 吏职责范围的规定。这里的 “道”与上面的“制”意思相同 ,都是指制度、规定。 ?主用:指军需物资的供 应和管理制度。 ?孰:谁,哪一方。 ?兵众孰强:指哪一方军 队更强大,这是就军队整体 而言。 ?士卒孰练:指哪一方士 兵更训练有素,这是就单个 士兵而言。 所以要从五个方面来衡 量,具体比较双方的条件, 以此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一是“道”,二是“天”,三 是“地”,四是“将”,五是“ 法”。所谓“道”,就是要使 民众与君王的思想一致,这 样民众就可以为君王而生, 为君王而死,而不害怕危险 。所谓“天”,就是指昼夜、 阴晴、冷热、四季节令的更 替规律等。所谓“地”,就是 指行程的远近、地形的险峻 与平坦、作战区域的广阔与 狭窄、作战区域是死地还是 生地等。所谓“将”,就是看 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 、勇、严五种素质。所谓“ 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 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 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 度等。这五个方面,将领们 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 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 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具体比较双方的 条件,以此来探究战争胜负 的情形,就是说:双方君主 哪一方更有道义?哪一方将 领更有才能?哪一方更占天 时、地利?哪一方军中法令 执行得更好?哪一方军队更 强大?哪一方士兵更训练有 素?哪一方奖赏与惩罚更严 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 析比较就可以判断战争胜负 的情形了。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