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伊朗的故事/我们和你们

中国和伊朗的故事/我们和你们
作者: 编者:刘振堂
出版社: 五洲传播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4.30
折扣购买: 中国和伊朗的故事/我们和你们
ISBN: 9787508541570

作者简介

刘振堂,1945年生于辽宁凤城。1969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72年入外交部,先后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副司长;期间曾在中国驻黎巴嫩、叙利亚、苏丹、埃及、约旦使馆工作,先后任职员、三秘、二秘、一秘和政务参赞。1998—2002年任中国驻黎巴嫩大使,2002—2007年任中国驻伊朗大使。现任中国—伊朗友好协会副会长。

内容简介

见证中国与伊朗关系40年 华黎明 (中国前驻阿联酋、伊朗、荷兰大使) 1958年夏,我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56级的同学在 石景山钢铁厂劳动锻炼期间,突然接到通知,要我转到北 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学习。后来才得悉,周恩来总理作 出了一项颇有前瞻性的培养外交人才的决策,指示外交部 从大学英语和法语专业里选拔一批学生学习亚非国家的非 通用语。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外交部从北大西语系和北京 外国语学院英语、法语系,以及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 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选拔了30几名学生转入北大 东语系,分别学习日语、阿拉伯语、印地语、印尼语、越 南语、朝鲜语和波斯语。有7位同学被分配学波斯语,我是 其中之一。从此,我就与伊朗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与伊朗建交 在冷战前期,统治伊朗的巴列维国王在美国的压力下 ,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71年尼克松访华后,伊朗才 与中国建交。 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与苏联紧张对峙,苏联在中苏 边境陈兵百万,把大批导弹对准中国的领土。在这一背景 下,中美关系改善,我国奉行“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 战略,就是要建立起一条东起美国、西迄欧洲的反苏统一 战线。这样,中美关系就从敌对转变为互相倚重。在这“ 一条线”中,伊朗和土耳其处于正中间,战略地位十分重 要。这个思想指导着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中国对伊朗 的外交和对伊朗形势的调研和观察。 1971年尼克松访华后,虽然中伊还未建交,但两国关 系已开始松动。巴列维国王派他的两位姐妹先行来中国“ 探路”,周总理都亲自出面会见宴请。有一次,在北京前 门全聚德烤鸭店宴请阿什拉芙公主时,周总理还亲自在烤 鸭店门口迎接。 记得1971年中国和伊朗签署建交公报的时候,我还在 山西离石的外交部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9月的一天,干校 的军代表通知我说,外交部要求我次日即赶往北京参加接 待伊朗王后和首相胡韦达访华。他们到达北京的那天,周 总理还亲自到机场迎接。车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周总理 陪同伊朗王后乘坐敞篷车接受数千名群众的夹道欢迎。除 了游览故宫和长城由郭沫若陪同外,周总理在北京几乎全 程陪同,这令伊朗王后和首相十分感动。 1975年5月,伊朗国王巴列维的孪生姐姐阿什拉芙公主 访华。她是周总理在1955年万隆会议时就结识的老朋友, 重病中的周总理在医院会见了她。这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 周总理。 1978年,伊朗爆发了全国范围的反巴列维运动。这也 使处于“蜜月”期的中伊关系面临严峻考验。 上世纪70年代是伊朗的暴富时期。随着第一次石油危 机爆发,油价猛涨,波斯湾沿岸一批产油国迅速致富。几 年内,伊朗的国民生产总值就翻了好几番。1973年我初次 陪同姬鹏飞外长访问伊朗时,看到首都德黑兰一片繁荣的 景象,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高速公路四通八达,200万辆小 "一带一路”既是一条经济合作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更是一条民心相通之路。这21世纪的新丝路,承载着两国人民和睦相处的点点滴滴,必将成为中伊世代友好的历史见证。我们需要见证,需要将这新丝路上发生的动人故事一一记载,而《中国和伊朗的故事》的出版就是这样适逢其时,恰如其分。中伊友好交往的美好故事如繁星般灿烂,本书就像一只宝匣,撷取并珍藏着其中耀眼的那几颗,虽然不一定多,但它们足可吸引读者凝视两国星汉灿烂的历史长河,增进对彼此的理解和欣赏,夯实友谊的桥梁,构筑通向美好未来的坦途。我相信,这样的故事会越来越多,这样的书籍会越来越多。我相信,《中国和伊朗的故事》一书会像波斯旅行家阿里?阿克巴尔在1516年所撰写的《中国纪行》那样,把中伊友好的故事世代传颂下去。 庞 森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伊朗大使 您读到的这本书,是由伊朗和中国的一些友好人士共同撰写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们都有一个愿望,就是想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加强两国友谊的纽带。文章作者大都是多年来从事伊朗和中国交往的人士,包括中国前驻伊朗大使、波斯语专业教授、伊中关系问题专家、波斯语—汉语翻译工作者等。 近代以来,特别是伊朗伊斯兰革命40年来,伊中两国关系日益发展。在两国领导人的推动下,2016年两国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水平。这意味着两国将深化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各领域合作。习近平主席在谈到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时强调要“民心相通”。《中国和伊朗的故事》一书的出版,可以说就是民心相通之举,无疑将在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上发挥有效作用。 穆罕默德?克沙瓦尔兹扎德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 本书的29位作者均为熟知中伊两国国情世情民情、从事促进中伊友好交往工作的人士,包括中国前驻伊朗外交官、两国专家学者等,他们将自己在对方国家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一记录下来,向世人叙述着中伊人民友好交往的点点滴滴。两国大使分别作序,寄语两国读者共同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欣赏,加强两国友谊的纽带,把中伊友好的故事世代传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