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雇佣兵研究(1350-1800)

欧洲雇佣兵研究(1350-1800)
作者: 许二斌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7.50
折扣购买: 欧洲雇佣兵研究(1350-1800)
ISBN: 9787100234313

作者简介

许二斌,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欧洲军事-社会史。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各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已出版《变动社会中的军事革命:14—17世纪欧洲的军事革新与社会变革》等专著,并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世界民族》《国外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内容简介

"在拜占庭帝国使用的雇佣兵中,最出名的是瓦兰吉亚卫队(Varangian Guard),其名称源自于建立初期的主要成分——瓦兰吉亚人。为了便于保卫皇帝及皇室成员,瓦兰吉亚卫队的兵营就在离皇宫不远的地方。除非发生叛乱或有外敌入侵,这支部队很少离开首都君士坦丁堡。作为驻守帝国心脏的一支雇佣兵的指挥官,瓦兰吉亚卫队统帅在帝国政治纷争的关键时刻甚至能够决定皇帝的废立。挪威人哈拉尔德·哈德拉达(Harald Hardrada,1015-1066年)的经历就是一个例子。 哈拉尔德·哈德拉达是挪威国王奥拉夫二世(1015—1028年在位)的同母异父弟弟,少年时代就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冒险精神和军事方面的潜力。1030年,15岁的哈拉尔德参加了其兄奥拉夫二世试图夺回王位的战争。在奥拉夫二世战败身死以后,哈拉尔德被迫逃亡海外。他先到了基辅罗斯,在基辅大公雅罗斯拉夫的军队中效力。几年后,哈拉尔德带领几百名士兵来到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加入了瓦兰吉亚卫队,过了不久便升任瓦兰吉亚卫队的统帅。在拜占庭与阿拉伯人、保加利亚人的战争以及对西西里的远征中,哈拉尔德帮助拜占庭皇帝打了不少胜仗,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了数量惊人的财富。他将获得的财物立即运往诺夫哥罗德,交由雅罗斯拉夫保管,这说明他对现任雇主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尔四世(1034—1041年在位)并不放心。1041年,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尔四世在病逝前将他的一个外甥收为养子,并确立为继承人,是为米哈伊尔五世。米哈伊尔五世继承皇位后试图独揽大权,不仅撤换了重要的廷臣,还将与他“共治”的太后佐伊(Zoe)放逐到女修院。皇帝的举措激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在接下来的政治斗争中,哈拉尔德指挥的瓦兰吉亚卫队站在太后一方。他们推翻了米哈伊尔五世,将太后佐伊重新扶上权力宝座。一时间,哈拉尔德距帝国最高权力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一位现代学者评论说:“假如哈拉尔德的王室血统是希腊的而非挪威的,他本可以成为皇帝;或者,尽管作为一个外国人,他也可以与佐伊结婚,进而在佐伊有生之年统治这个帝国。”不过,哈拉尔德向太后提出了离开拜占庭的请求。尽管这一请求遭到拒绝,他还是设法逃离了君士坦丁堡。凭借在拜占庭充当雇佣兵期间积累的财富和名声,哈拉尔德当上了挪威国王。在他统治期间发动过对丹麦和英国的战争。哈拉尔德死后,以他的事迹为蓝本的各种传说故事纷纷涌现。这些文学作品激发了一代代斯堪的纳维亚青年通过充当雇佣兵获取财富与名声的梦想 。 ——摘自第一章第三节 " 对于欧洲雇佣兵的精彩阐述,国内研究雇佣兵问题的首部论著对于欧洲雇佣兵的精彩阐述,国内研究雇佣兵问题的首部论著 。雇佣兵是世界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尤其是在欧洲,从古代、中世纪到近现代,一直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不同时代呈现了不同的特征。欧洲学者对此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国内学者对于这一军事现象的专门研究尚不多见。本书作者许二斌教授长期浸淫于这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本书即是其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体现。与一般研究雇佣兵现象的论著不同,本书除了选取所谓“雇佣兵时代”的一些个案,对其招募方式、人员构成、运作机制和影响等进行阐述之外,还分析了雇佣兵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从而把雇佣兵与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探讨了雇佣兵产生并一直存在的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