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青春

寻路青春
作者: 杨照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34.00
折扣价: 21.10
折扣购买: 寻路青春
ISBN: 9787549559527

作者简介

杨照,****作家、文化评论家。本名李明骏,1963年生,**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历任《明*报》总主笔、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台北艺术大学兼任讲师、《新新闻》总编辑、总主笔及副社长等职。现任“新汇流基金会”董事长、“诚品讲堂”“敏隆讲堂”长期课程讲师,并在News 98及Br**o 91.3主持电台节目。 著有《吹萨克斯风的革命者》《暗夜迷巷》《黯魂》《迷路的诗》《我想遇见你的人生》《在阅读的密林中》《故事照亮未来》《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等长短篇小说、散文集、文学文化评论及经典解读专书四十余种。本书即是他对村上春树**作品《海边的卡夫卡》进行的深度解读,带读者在领略经典作品魅力的同时,也分享其中的人文情怀。

内容简介

每个人生命中应该都曾闪过些意外的荣光,意外 比荣光*使我 们难忘,或说意外使得本来无足轻重的荣光,留下记 忆刻痕。 初中时期,在升学主义笼罩下,每学期有一个* 大*残酷的考 试,叫“竞试”。跟平常月考不一样,“竞试”要全 年级一起排名,一 共二十二个班,超过一千个学生,从**名一路排下 来,排到一千多 名,用大张的板报纸写得密密麻麻,贴在穿堂的大布 告栏上。 初中二年级,每天踢足球逃课乱混,成绩当然好 不了。印象中, 二年级下学期的“竞试”应该排在三四百名左右吧。 我自己都懒得去 穿堂人挤人看成绩,等别人看了回教室告诉我。管它 的,几名就几名。 上了初三,“竞试”改个名字,变成“模拟考” ,但千人大排名 的形式没改,只是从一学期一次,增加成一学期两次 。跟我一起踢球 乱混的死*们,几乎都被分到放牛班去了,只有我一 个人在升学班, 上学变成一件很无聊又很寂寞的事。而且刚好那一年 ,住家从双城街 搬到民生社区,我开始搭公交车通学,于是,连放学 也变成很无聊很 寂寞的事。无聊寂寞中,在家里就躲起来练吉他;在 学校,就只能慢 慢收拾课本,认真做参考习题。 **次模拟考很快来了,跟联考一样,连续考了 两天。考完后第 三天的下午,理化老师高大的身影突然闪进来,打断 了导师正在上的 数学课,理化老师对着我们班导说:“你们班李明骏 (我的本名)模 拟考**名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导师也愣了一 下,说:“真的吗? 你怎么知道?”理化老师说:“他们正在贴啊,我凑 过去偷看,*上 面的名字,就是‘李明’两个字,难道还有别的‘李 明’吗?” 理化老师讲到这里时,班上好几个同学同时反应 :“五班的李明 媛啦!” 噢,理化老师之前没有教过我们这一届,才会不 认识女生班的 考试高手李明嫒,如果是她模拟考**名,那就不意 外了。理化老师 怏怏地自认错误,喃念着:“怎么真有两个李明李明 ……**名贴的 位子那么高,玻璃又反光,干吗?故意让人家看不清 楚吗?”不情愿 地走离我们教室。 理化老师既然预告了,一下课,几个热心的同学 连忙跑到穿堂去。 导师还没离开教室,其中一个就狂奔回来,疯了似的 大叫:“真的是 李明骏,李明骏**名!”怕大家不相信他,又赶紧 加上:“五班李 明媛第九啦!我都看到了,不会错!” 教室里闹成一团,我清楚记得那吵闹的样子,好 像大家都中了 爱国奖券一样。我怎么样也想不到,我的成绩竟然可 以给全班带来那 么大的快乐。 所以记得那次考试成绩。 还有一次,也是初中,周会时要上台献奖,也很 意外。我参加了 全台北市的语文竞赛,其实就是作文比赛,得的甚至 不是**名,而 是第二名,我自己没特别觉得怎么样,去中山堂领回 了一方木质奖牌。 老师本来通知,下周周会,校长会在全校师生面前再 将奖牌颁给我一 次。每周周会,反正固定有“颁奖”的程序,至少会 颁当周整洁秩序奖, 还有许多校内活动比赛有的没有的,没什么大不了。 不料,周一早自习,训育组长却到班上把我找出 去,去跟司仪 及升旗手特别预演。“颁奖”变成了“献奖”,换成 是我拿着奖牌出场, 献给校长。“献奖”的场合不多,就得事先演练了。 我回想,是啊,在学校好像总共只遇过一次周会 献奖,那是我 们的软网校队得了**名,举好大一个奖杯献给校长 。可是我只有那 么小小一方牌子,而且我也不是什么校队,就我一个 人带一只笔去写 了一篇作文,如此而已,为什么也能献奖呢? 训育组长解释:“如果领回来的是奖状,那就颁 奖;如果领回来 的是奖牌奖杯,那就要留在学校里陈列,所以就要献 奖,就是这样规 定的。” 紧张兮兮上台献奖的经验,让我记得了这个第二 名,本来照道 理讲不可能记得的一点小小荣光。 我甚至不记得那次竞赛究竟在哪里比的了,我只 记得是父亲暂 时放下店里忙得不得了的事带我去的。我真的只带了 一只圆珠笔,在 口袋里,没有别的。因为父亲特别问过:“这样就可 以吗?写错了怎 么办?”我做出身经百战的镇定模样说:“要先打* 稿再抄,一个字 一个字抄,不会错。”我脑中闪过一个担心,怕父亲 接着要问:“要是 这只笔没水了怎么办?”我就不知该如何回答了。不 过,父亲只是点 点头,没有再问。 比赛进行了一早上,父亲等到我比完,带我离开 那个学校,就 在校门口不远的地方,进到店里吃了一碗牛肉汤面。 许多年来,那家牛肉面店被我在记忆里搬来搬去 。每次走过一 条街道,发现一座学校旁边有牛肉面店,我就仿佛看 见年少时自己和 父亲坐在里面,安安静静地吃面,心中准备着如果父 亲问起比赛的事, 要怎样说我写了什么,觉得自己写得还算不错,可是 父亲一直没问。 那面店应该在长安东路上吧?还是青年路上?还是归 绥街上、重庆北 路上? 我知道,*简单的方式,是问问父亲,是父亲查 的地图,查的公 交车路线,他比我有可能记得。然而也不知为什么, 许多年来想问却 都没有问。终于到父亲过世,再也没有机会问了。那 神秘的、安安静 静的牛肉面店就继续神秘、安安静静地留在一条永远 无名的街路上。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