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艺术与文化

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艺术与文化
作者: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3.70
折扣购买: 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艺术与文化
ISBN: 9787568083294

作者简介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为恩施州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加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防空办公室、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测绘局牌子。主要职责包含:指导城市规划区内的绿化工作;拟订全州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规划、政策并指导实施,负责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和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项目的申报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历史文化名城(镇、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

内容简介

土家吊脚楼是土家族之瑰宝,其营造技艺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遗”文化的精华。 吊脚楼文化是土家族苗族民居、生产生活的永恒记录和历史的沉淀。考古证明,10700年左右的湖北长阳“榨洞”遗址,已经出现有了磉磴与木柱;约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就有带榫卯的木构件;约5000年前蕲春毛家嘴遗址,木构件建筑遗址有5000多平方;吊脚楼自新石器时代就流行长江以南,之后兴盛于汉唐。土家人从穴居、“构木为巢”的巢居到“架木为居、搭木履草”的棚居,再到“人楼居,梯而上”的楼居。社会不断前进,人类不断进步,土家建筑不断演变,吊脚楼便应运而生,其形制由原始、简陋、经济到精致、美观、繁复。土家族在每一段历史进程中,土家族能将住房与特定的生活环境结合,便形成了独特于其他民族的民居文化。 2011年5月23日,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城乡建设应体现湖北特色和荆楚文化”。2018年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求》要求“繁荣农村文化,实施文化兴盛工程,充分挖掘荆楚文化,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2019年,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省住建厅、省文旅厅和相关科研机构合作,组织开展了荆楚派建筑风格研究和应用工作。荆楚派建筑研究就是要挖掘“大气、兼容、张扬、机敏”人文精神内涵,品鉴“庄重与浪漫、恢弘与灵秀、绚丽与沉静、自然与精美”的美学意境,表现“高台基、深出檐、巧构造、精装饰”的风格特征。其研究内容大致涵盖吊脚楼建筑外在表现和内在意蕴。在此背景下,时任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的张勇强同志通过调研,了解到恩施地区吊脚楼群及单栋吊脚楼在全州乡村存量不少。如咸丰县就有土家族吊脚楼群28处、单栋吊脚楼500余栋。特别是恩施土家族吊脚楼(或吊脚楼群)具有明显的代表性的——咸丰有蛇盘洞、水井坎、官坝、王母洞、大路坝等;宣恩有彭家寨、庆阳坝古街;恩施有小溪村、二官寨、大集场、滚龙坝、金龙坝;来凤有舍米湖、杨梅古镇、徐家寨子;鹤峰有曹门寨子、大路坪村、中营镇、周家院子;利川有鱼木寨、老屋基等。但现时状况是:有的吊脚楼群损坏严重,缺乏管理;有的单栋吊脚楼濒临倒塌,无人维修;好多木构件屋场荒芜,无人照看。土家族吊脚楼及吊脚楼营造工艺有逐渐濒危、消失趋势,亟待抢救。于是,张勇强向时任恩施州委书记柯俊、州长刘芳震汇报了这一情况,他们非常重视,并再三强调一定要大力支持抢救、保护、传承这一“非遗”文化。 2019年1月,恩施州人民政府提出,恩施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实施“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行业规范编制”项目。该项目包括《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国家标准》《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团体标准》《土家族吊脚搂营造技艺图集》《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艺术与文化》等四项内容。 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万桃元先生总结,“木匠木材木建筑,高杆展样无纸图。榫卯结构胸怀数,上下左右自然熟”。还有吊脚楼轴点“伞把柱”构造,龙骨为“娘”,檐的“升水”,沟底角尺,挑的形制,签子飞檐,走马转角,磉磴亮柱等等,步步过程道道结构中深藏着艺术,艺术中深蕴着文化。吊脚楼文化,除建筑艺术文化外,还有土家族吊脚楼演变发展文化,建筑过程中祭祀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土家族民居生活文化等等。如此深厚且丰富的文化宝藏形成了我国少数民族独特神秘且美妙的交响曲。 从2019年3月开始,《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艺术与文化》一书,由湖北土司匠人古建筑有限公司与湖北九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组织有关专家团队编写,三番五次修改,于2021年10月终稿。全书20万字,近500张图片及绘图,图文并茂。文字从“?穿越时空——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艺术起源、发展和演变”“?绵延千年——土家族吊脚楼建筑文化传承”“?独蕴匠心——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解析”“走向振兴——土家族吊脚楼‘非遗’保护与传承”“烟火人间——土家族吊脚楼民居生活故事”五个方面,不同角度展示了吊脚楼历史文化演变、吊脚楼营造技艺文化、吊脚楼民居文化 、吊脚楼的红色文化以及土家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图片选择不同角度由文配图,取事配图,因意配图,选景配图,较全面地展示了吊脚楼的关键部件和部位,又美伦美奂地显现了吊脚楼的整体景象。 《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艺术与文化》一书各篇独立,各叙内容,各抒情怀,综合形成了吊脚楼的创造史实、营造技能技艺、丰富的人文情怀的整体印象。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展示,让读者脑中呈现一个明晰的轮廓: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人生活的历史记载,它是古老的,古老到6000年之前的大溪文化时期;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人文明智慧的象征,它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依山就势,磉磴立柱,走马转角,飞檐角翘,雕窗锈垛,工艺创作美到极致;土家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吊脚楼中,有过贫穷,有过奋斗,有个落寞,有过辉煌,但始终没忘记与时代同步,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人创造的建筑文明,但它是属于世界的,因为它工艺之美、楼宇之美、山水融合之美、民居享受之美为人倾倒,可与世人分享。 之前,已有吊脚楼文化和吊脚楼营造工艺的研究,一些专家、学者编写专著,或发表论文,开启了研究土家族吊脚楼之先河。如今,《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艺术与文化》编写出版,也将对此项研究起到借鉴及推动作用。 恩施自治州人民政府委托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编撰“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行业规范编制”项目,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抢救“非遗”名录——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其项目之一的《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艺术与文化》成功编写,并通过了专家评审,终于付梓,标志该项目的圆满竣工。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文化和土家族民居文化广泛深厚,需要仁人志士或学者广泛调研,深入挖掘,细致整理,在认识、欣赏、保护、传承这项“非遗”文化中作出更大贡献。 在编写《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艺术与文化》过程中,因编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原谅。同时,衷心感谢支持此书编写、评审、出版的有关单位和个人! 本书是一部土家族吊脚楼的发展史,从“吊脚楼建筑的演变”、“吊脚楼文化传承”、“吊脚楼营造技艺”、“恩施州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保护概况”、“吊脚楼的故事”五个部分,全面系统展示了吊脚楼历史文化及技艺特点。权威性、科普性与可读性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