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6.33
折扣购买: 图解心理学(图解有趣)
ISBN: 9787509325698
6 梦从何处来 “昨天我做了一个好可怕的梦!”很多人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 和 身边的人说说自己的梦境。 梦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很多人都知道心理学家、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写过一本著名 的 《梦的解析》。他从性欲望的潜意识活动和决定论观点出发,指出梦是被 还 原了的内心压抑的欲望。 弗洛伊德的弟子阿德勒后来自立门户,创立了自己的心理学体系。他 认为梦是自我欺骗和自我催眠。在他看来,有理智、讲科学的人是很少做 梦 的。做梦的人,是为了用梦激起自己的一种情绪,好让自己做某些不理智 的 事情。 在梦的研究中,另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荣格的观 点 与弗洛伊德的观点不同,他不认为梦仅仅是为了满足愿望,也不认为梦进 行 了什么伪装。荣格认为,梦是无意识心灵自发的和没有扭曲的产物,梦给 我 们展示的是未加修饰的自然真理。 对于梦的来源,很多心理学家及专家学者都有着自己见解,可以肯定 的 是,梦是与睡眠是紧紧相连的,因此,梦是一种特殊的睡眠现象。 至于梦的形成原因,一般认为,梦的形成主要与刺激有关,这种刺激 可 能是外部的感觉刺激、身体内部的刺激、过往经历的刺激、白天心理活动 的 刺激以及潜意识的刺激。对于梦境,我们没有必要认定它是某种即将发生 的 事情的先前预兆,也没有必要认为它泄露了我们深藏于内心的潜意识活动 , 更没有必要为了它而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7 无处不在的心理暗示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座工厂,许多工人都是从附近农村招募的,这些工 人 由于不习惯在车间里工作,总觉得车间里的空气太少,因而顾虑重重,工 作效 率自然降低。后来,厂方在窗户上系了一条条轻薄的绸巾,这些绸巾不断 飘 动,似乎有空气正从窗户里涌进来,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也随之大大提高了 。 一条绸巾真的能让大量的新鲜空气流入密闭的工厂车间吗?答案显然 是 否定的。为什么它能令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呢?其实,这完全是心理暗示 在 起作用。当工人看到轻薄的绸巾不断飘动时,在心里就会产生“有新鲜空 气 不断涌入”的一种暗示,在这种暗示的作用下,工人就会感到身心舒畅, 自 然工作效率也就提高了。 可见,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非常大。那么,什么是心理暗示呢?心理 学 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心理暗示是指 人 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 或 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 做 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心理暗示通常都是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 不仅对人们的心理或行为发生影响,还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变化。例如,当 别人 说你脸色不好时,你可能就会有身体软弱无力等“生病迹象”,等到了医 院检 查,医生告知很健康没有生病之后,就会恢复神清气爽的状态。 心理暗示分为自暗示和他暗示,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积 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 消极的暗示则会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心理暗示带来的效果非常奇 妙,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尽量避免那些消极 的 暗示,为自己营造一个快乐、健康的生活氛围。 8 催眠:真的睡着了吗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被某些东西连续、反复地刺激,就会从平常的 意 识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在这种意识状态下,将比平常更容 易 接受暗示。这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就是一种催眠状态。 从心理学上来讲,催眠是人接受适当的暗示(如身心放松、单调刺激 、 集中注意、意境想象等)后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组织的活 动 状态。在这种活动状态下,人的自主判断、自主意愿活动减弱,对外界的 感 觉、知觉产生收敛性指向,使心理对生理的控制力量发挥到最高水平。 催眠术是通过特殊的诱导使人进入类似睡眠而非睡眠的技术,在此种 状态下,人的意识进入一种相对削弱的状态,潜意识开始活跃,因此其心 理 活动,包括感知觉、情感、思维、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都和催眠师的言 行 保持密切的联系,就像海绵一样能充分汲取催眠师的指令。这里需要强调 的 是,催眠不是使人沉睡,而是催眠师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在被催眠者头脑 中 唤起的一种特殊意境。 催眠有两种基本形态——母式催眠与父式催眠。所谓母式催眠,指的 是 用温情去突破受术者的心理防线,也就是一种柔性攻势;而父式催眠则是 以 命令式的口吻发布指示,让人感到不可抗拒而不得不臣服。 催眠过程一般采取以下步骤:首先,让受术者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 外 界的干扰减少到最小;然后催眠师要求受术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特定的 事 情上,如想象中的风景、钟表的滴答声等,用平和的语言引导或暗示受术 者 的感受和体验,使受术者慢慢进入完全放松的状态。 催眠术现在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心理治疗中,这是因为,催眠具有减压 放 松、调节身心、改善睡眠等作用。但是,除非受术者的意志很薄弱,否则 催 眠一般不会立即获得明显的效果。因此在心理治疗中,一般都是将其他心 理 治疗方式与催眠辅助配合,从而使催眠发挥出明显的效果。 P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