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文艺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4.82
折扣购买: 减法的奇迹
ISBN: 9787572607141
卢熠翎 知名心理学作家,张德芬空间合伙人兼CEO。美国 NLP University NLP国际导师、系统排列导师、科学催眠师、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SRI自我整合体系践行者和 推广者,已在心理健康、个人成长领域耕耘十余年。 2019年,荣获“2019年度中国心理产业杰出人物” 和“2019心理产业突出贡献年度人物”称号。 2020年,被特聘为“北京农学院客座教授”。 2020年7月,接受CCTV发现之旅《一亿中流》专访,探讨“精神消费升级下的品牌塑造之路”,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等举办的行业大会及公益活动中,担任嘉宾和宣 讲人。 2021年,被特聘为“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心理咨询服务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他一直致力于帮助读者找到影响人生成长的因素,突破人生的限制,获得真正的幸福与成功。他擅长用简单的语言帮大众解析困惑,用实用的原创方法帮大众完成自我蜕变。 已出版作品有《与生命和解》《是谁触碰了你的情绪按钮》。 卢熠翎老师像是导师中的“逍遥派”,他集众家之长,把心理学融入生活,探寻有力量、有深度的内在成长之道。他点评问题时往往一针见血,直戳要害。 ——张德芬
囤积是因为我们想通过外物的延伸让内在膨胀,这是小我的运转机制。当通过极简清理把内在清理干净时,我们会发现那个小我的扩张和膨胀,只是一种出于恐惧的攫取。内在其实无法随 着物品的丰富而丰富、随地位的提高而提高、随关系的扩张而扩张。只有把对外在世界的执着、粘连放下,我们才能让内心真正得到放松和快乐,才可以真正抵达安全的舒适港湾。 内在源头释放法:告别难以割舍的物品 如果发现很多物品由于跟我们有太多情感、情绪的粘连,导致我们难以断舍离,那么,就需要对它们进行技术上的处理。 比如,对于曾经陪伴自己成长的玩具,孩子可能觉得它们是自己的朋友,怎么能丢掉自己的朋友呢?与恋人之间的纪念品,蕴含了太多当年的感情,比如不会再穿的婚纱,仿佛象征着这段完美的爱情和婚姻,是很难舍弃的。 物品本没有情感,是我们对它投注了情感,它才跟我们的人生有了牵绊。因此我们在清理的时候,要把这些情感的人格化投射从物品上收回来,让那件物品只是物品。当我们把这些情感的能量收回来的时候,物品就会回归成普通的物品。 我们用三句话来告别那个难以割舍的物品——“谢谢你”“很抱歉”“再见”。 第一句话,“谢谢你”。“谢谢你提醒我要爱自己,要断舍离。”然后做个深呼吸,想象跟物品上附带的情感告别。 第二句话,“很抱歉”。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担心、顾虑、内疚,你可以说:“很抱歉,我在你的身上投注了情感,现在我收回投注在你身上的所有故事和情感记忆,我允许你回归到物品,我允许你只是物品而已。” 第三句话,“再见”。“再见,尘归尘,土归土,你会用新的形式回到宇宙中。”物品的本质是很多的分子、原子,是很多振动的能量,不管你把它扔到哪儿,它都会在这个世界上以某种方式去循环。所以,再见。 其实这些难以割舍的物品记录着你的习性,标志着你内在的一部分程序。要真正学会断舍离,还需要通过物品反窥我们的内心,找到那个不能割舍的源头,彻底释放它。 比如说,你面对一件难以清理的物品,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把附着在上面的所有的故事、回忆召唤回来,去看看到底是怎样的情绪、怎样的内在动机让你觉得难以清理。 有可能是无意识的不安全感让你想囤积,所以把这个物品带回家里放了很久也不敢抛弃;有可能是想去炫耀你拥有这个物品的虚荣心导致;又或者是因为嫉妒别人有名牌包,所以你觉得自己也需要一个,但是买回来以后又不太有场合使用;还有可能是你觉得有了这个物品就代表你是某种身份;或者你想要去讨好周围的人,想要被认同,想要合群;又有可能是由于你的恐惧,你害怕没有钱会处境凄凉,不招人待见;也有可能是因为沉迷,沉迷烟酒、游戏或者购物,你明明知道这样不好,但还是不停地去重复这些行为;还可能是由于你的贪婪、执着、不舍;又或者是因为你犹豫、拖延、懒惰…… 所以,你要清理的不只是一件物品这么简单,还有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纷繁复杂的念头。 看见那个难以割舍的源头,就可以把这些复杂情绪的能量加载到这个物品上,然后说“谢谢你,很抱歉,再见”。把物品扔掉,同时想象把那种负面的能量也舍弃掉了。 内在源头释放法是让我们通过物品,看见内在源头的各种情感、情绪是如何限制了自己。它与“收回投射的情感”相辅相成、互为导向,把两者结合,可以帮助我们完成由外及内的彻底的断舍离,把空间和自己的内在都清理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