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福建少儿
原售价: 17.00
折扣价: 10.20
折扣购买: 揭开生命体的奥秘——巴甫洛夫的故事(名人少年时丛书·诺贝尔奖得主系列)
ISBN: 9787539563954
主编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副主编:李朝全,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 作者:倪晓红,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对传主有研究,擅长纪实文学写作。
阁楼上的“宝藏” 刚刚下过一场雨,天空到傍晚才放晴。水从屋檐上滴滴答答地滴落下来。尼科里斯卡亚大街两旁高过脚面的青*湿漉漉的。人走过去,*上的水珠立即打湿了脚面。 巴甫洛夫高卷着裤腿,一路踏着青*朝城门走去。不时地有在路边玩耍的小伙伴朝他喊: “巴甫洛夫,一块儿去河里游泳吧!” “喂,来玩九柱戏呀!” 巴甫洛夫向他们摆摆手,仍继续朝前走,他有自己的事情呀。 来到了城门边的驿站,他找了块树墩坐下,两手支在膝上,望着进城的路。爸爸去莫斯科参加教会活动了,原计划**回来。妈妈让他到这儿等爸爸。此刻,他特别希望见到爸爸。因为爸爸每次外出归来,都会带回些好看的书,会告诉他许多外面世界的新鲜事。小巴甫洛夫对这些**感兴趣。 天色渐渐暗下来,原来河边隐隐约约传来的孩子们的嬉闹声听不见了。天上星星一颗颗地出现,调皮地眨着眼睛。驿站前的柱子上也点起了灯火。四周的一切是那样的静谧、怡人。巴甫洛夫静静地坐着,心里想着事:爸爸要是知道我把他留给我的书全部读完、看懂了,一定会高兴的。或许他会再送我几本*有趣的书呢。 这个家庭里,人口多,收入少,生活清贫、简朴。家中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父亲却极珍爱书籍,千方百计省下几个钱去买书。父亲常在晚饭后爬上阁楼去看书。在巴甫洛夫小时候,曾经有一次,淘气地翻乱、撕坏了父亲的藏书,父亲气得大发雷霆,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从此,孩子们都知道书是*不可随便弄坏的,它们是家里*宝贝的东西。等孩子们稍大一点了,父亲常常讲些书中的故事给他们听。渐渐地,小巴甫洛夫也迷上了书。他从看书上的图画到用父亲教会他的单词看书上的文字,从简单的到复杂的,学了不少知识。他常想:书是多么神奇,它告诉我们那么多的东西。 这次临走前,父亲留给他一本《克雷洛夫寓言选》。父亲郑重地对他说:“这本书要认真地读,至少要读两遍,以后还要经常地读。”父亲走后,巴甫洛夫果真按要求去做。遇到弄不清楚的词尾和句子,他就去请教邻居巴夫拉?弗拉索夫娜大妈,大妈是父亲“聘请”的课外教师。这本小书一开始就让巴甫洛夫爱不释手,他不但读懂了,而且还知道了许多道理。眼下他正回忆着其中几篇*有意思的寓言,准备过一会儿讲给父亲听。 忽然,巴甫洛夫听见“嗒嗒”的马蹄声,他激动地跳下树墩,朝远处望去。果然,朦胧中一辆马车从远处驶来。车到跟前,巴甫洛夫一眼就看见了坐在车厢口的父亲,他高兴地迎上去。父亲从马车上下来,亲热地拥抱了几*不见的儿子。 “大家都好吗?” “好,我们都很想念您,妈妈让我来接您。” 父亲边打招呼,边取下行李交给巴甫洛夫,又返身转到车后,搬下了一个捆得结结实实的纸箱。巴甫洛夫好奇地问: “爸爸,那是什么?” “是宝贝!”父亲神秘地回答。 “啊!我知道了,一定是书。” 巴甫洛夫的欢叫声,引起了其他乘客的注意。父亲连忙“嘘”了一声,将食指放在嘴唇中间示意他别声张。巴甫洛夫明白了,以前父亲说过:他看的一些书,这里的一些老爷和守旧的教友们看不惯,说是“反动的异端学说”。为了不引起麻烦,父亲把书全放在客人们不常去的阁楼上。 巴甫洛夫高兴地帮父亲把行李抬回了家。一路上他都在惦念着这一箱书。 家人团聚自然又要热闹一场。妈妈给大家准备了些好吃的,大家边吃晚饭边听父亲讲述在莫斯科的见闻。巴甫洛夫不时向墙角的那箱书瞧上几眼。妈妈试探地问道: “你哪来那么多钱买这么一箱子的书?” 爸爸举起双手,做了个祷告的动作。 “感谢上帝,这是天赐之宝呀!” 原来父亲在去莫斯科的路上,结识了一位生病的老人,一路上父亲细心关照他。那位老人是莫斯科大学的一位教授,也是位爱读书的人,两人一路谈得很投机。到了莫斯科之后,教授邀父亲去做客,并把自己的部分藏书送给了父亲。 末了,父亲说:“这可是无价之宝,孩子们,只要你们有决心就一定能读懂的,如果你们能把书上的知识记下来,”他指了指脑袋接着说,“你们就会成为有学问的人,成为一个精神上**富有的人。” 晚餐之后,父亲顾不上休息,招了下手,说道:“孩子们,跟我上阁楼去。”他领着几个孩子,把书箱搬上了阁楼。父亲边打开纸箱边告诫说:“要爱惜书本,不要损坏它们。” 父亲把书整整齐齐地摆在书桌上,粗略地分类一下,然后他教孩子们给书糊上一个硬封面,防止书页磨损和卷边。这些平*里调皮的孩子们,这时可安静了,脸上带着庄重的神情,一点也不敢马虎。 巴甫洛夫帮着把加工好的书放到爸爸做的书架上。他兴奋极了。噢!这么多呢!要是把这箱书都看完了,我一定会知道很多的东西,或许能像爸爸那样有知识。小家伙一边干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而且还不时地提些问题。 “爸爸,这是什么文字,怎么跟我学的不一样?” “那是拉丁文,而这本书是德文的。以后你不仅要学俄文,还要学拉丁文、英文、德文,这样你就能读*多的书了。” “爸爸,这是什么书?里面还有彩色图画呢!” “这书叫《*常生活中的生理学》,是一位英国人写的。” “什么叫生理学?”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机体的学问。孩子,这里面的很多知识爸爸也要学习了才知道呢。” 小巴甫洛夫小心翼翼地把这本书放在自己容易取放的地方。他一下子明白了,原来除了神学和文学之外还有这么多学问呢,而且都是那么有趣。父亲和孩子们兴奋地谈论着,整理着书,一直到深夜。 从此,存放在阁楼上的这些书伴随着巴甫洛夫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他不再像以往那样终*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了,阁楼上的藏书为他展现了另一个*宽广、*有趣的天地。他像一个执着的掘宝人,在这些书中尽情地挖掘着蕴藏的宝藏。这些书不但开拓了他的眼界,也对他*后研究生理学及其他一些科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直至后来,巴甫洛夫成为世界**的生理学家的时候,在他的写字台上仍然摆着《*常生活中的生理学》、《大脑的反射》等几本少年时代让他着魔的书籍。一次大扫除的时候,家人把这几本书挪了个地方,谁料到这位平时可亲、和蔼的科学家大发雷霆了,怒声道:“这些东西在这摆了四十年了,谁也不能动它们。”也许只有巴甫洛夫自己才能体会这些书对他的意义,它们记录了他*难忘的时光,是他人生中的**盏指路明灯。 开明的神父没有给孩子们什么物质财富,但他把这些孩子领上了一条热爱读书的道路。孩子们在阁楼的“宝藏”中,接触到了数学、物理、生理等自然科学的火花,为他们*后投身科学、服务人类奠定了基础。 这些为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精英,其童年或曲折或悲惨,但是他们不坠青云之志,终成大器,令人感到。读他们的故事,不仅能激励我们,而且能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 走近诺贝尔奖得主,了解非同一般的童年,追寻成长的脚印,汲取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