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西风--一口气走完丝绸之路(青少版)

古道西风--一口气走完丝绸之路(青少版)
作者: 孙骁//王丹
出版社: 团结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8.70
折扣购买: 古道西风--一口气走完丝绸之路(青少版)
ISBN: 9787512666214

作者简介

孙骁,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边疆民族史、清史、云南地方史研究。

内容简介

艰难开拓——张骞出塞辟丝路 天马徕兮从西极, 经万里兮归有德。 承灵威兮降外国, 涉流沙兮四夷服。 ——刘彻《西极天马歌》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历**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据 《汉书》记载,他出生时其母王夫人“梦*人其怀”(梦见 太阳进入自己的怀中)——这被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景帝刘启 视作一种“贵征”。刘彻出生后,自幼便聪颖过人,又勤 奋好学,进退自如,因而深*其父喜爱。在刘彻6岁时,便 被景帝封为太子,成为帝位的继承人,至公元前141年,随 着汉景帝病逝于长安未央宫,年仅15岁的刘彻继位,成为 西汉第七位皇帝。 汉武帝登基时,西汉建国已有60年,经过文帝、景帝 时期的休养生息,**渐渐从秦末以来的战争创伤中复苏 。**经济快速发展,*事力量*渐强大。相比汉初的衰 败与贫弱,汉王朝已经逐渐发展成一个制度完善、政治统 一的强盛**,一幅盛世的画卷即将在汉武帝刘彻的手中 展开。 先秦时期,位于中原地区的中央政权将华夏族群以外 的其他族群称为“四夷”,具体包括古文中提到的“东夷 ”“南蛮”“西戎”和“北狄”。《礼记·王制》对此做 了解释:“东方*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 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戎,被发衣皮,有 不粒食者矣。北方*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对于上文中提到的“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 的区分标准首先是这些族群居住的方位,其次是他们的饮 食、服饰、居住等不同的习惯。这些族群在文化上与中原 地区的华夏族群有显著的区别。中原王朝将他们统称为“ 四夷”。 刘彻在诗中称“涉流沙兮四夷服”,可以窥见其高远 的政治抱负。“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是历代中原王 朝的至高政治理想之一,这一治边理念出自《左传》,后 世也称之为“德被四夷”。这一理念的核心含义是指中原 王朝要通过自身的威仪来使“四夷”臣服。汉初国力衰弱 ,匈奴屡次南下侵扰,汉高祖刘邦一度决定对匈奴进行武 力讨伐。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亲自率*北伐,战事初期曾 取得了局部胜利,高祖乘胜追击至平城,却不慎中了匈奴 的诱兵之计,汉高祖和所率部众被围困在白登,与汉*助 力断*了联系,*终高祖用计侥幸脱险,这一事件被称作 “白登之围”。由于此次北征匈奴的失败,西汉不得不选 择放弃对匈奴的武力征讨,转而通过“和亲”的手段维护 着和平。为了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汉朝不断地将公主远 嫁匈奴,并送去大量物资,长时期处于被动不利的*** 面之中。这一局面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至武帝时期,汉王 朝国力*渐强盛,刘彻认为时机成熟,决心打破这种被动 的局面,重新构筑与“四夷”的关系,即所谓“威服四夷 ”。想要实现这一理想,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与匈奴的政 治关系,汉武帝计划的**步,就是打通长安至西域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