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盘道

五更盘道
作者: 漆永祥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6.20
折扣购买: 五更盘道
ISBN: 978710806425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的家乡位于祖国西北边陲,是青藏高原上一个贫寒 闭塞的小山村。村子在陡峻高岭近顶的山腰,自东至西呈 环形的山弯里,散落着二十来户农家院落。背山向阳,南 亩绕村,桃梨杏柳,绿荫傍屋,青瓦白茅,炊烟袅袅,居 民往还,守望相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就风光而言, 算得上是世外桃源了。 祖辈们蛰居本村的历史,绝不会超过两百年。爷爷在 世时曾指着老坟给我数,他爷爷坟堆以上的坟头,就不知 道怎么个排序,所以有人问起我的族源,我常常戏称“三 代以上无考”。祖先们来自何方?又因何飘落在此?因无 识文断字之人,所以祖祖辈辈,天籁未凿,蒙昧混沌,枯 草残叶,自生自灭,村子的历史与传说,都永远被埋进那 些坟堆了。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天辟地有了所学堂 ,可以说真正是新旧时代的分水岭! 学堂在村子中间的山梁崖子下,是一间南北向的大房 子。两边两个双扇门,门扇是“文革”时从神庙拆来的, 有雕花的窗棂;屋里高低不等有几排长桌与板凳,西墙上 挂块小黑板,黑板顶墙上贴张缺角的毛主席像;东西厢有 几间低矮茅屋,是羊圈和驴圈,娃娃们整天和牲畜一起学 习,相安无事,其乐融融;南边是悬土崖子,边上蹲了一 个照壁,两边被农家一溜线儿地堆放着硬柴,却自然形成 了南墙;中间是小半个篮球场大的院子,碎石突兀,高低 不平。这就是学堂的全貌。 这里不仅仅是学堂,还是生产队集会、批斗、学《毛 选》、扯闲帮子传播是非的集散地,尤其过年时耍社火演 戏也在此处。学堂的作用,按上古来说就是“明堂”,照 今天而言就是村里的“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 无所不能的“戳气”和“行人” 学堂的老师是一位同村人,民办教师,每月有八元钱 薪水,还有生产队全勤的工分。他四十来岁,中等个儿, 胖瘦相宜,方脸疏眉,嘴角下垂,呈悲苦状,背微微驼, 常双手抱胸,筒袖而行。老师的官名叫漆润江,奶名我至 今都不大清楚,但他有两个外号:“行人”与“戳气”。 “行人”是能干能行的褒语;“戳气”很难解释,有小气 计较,惹人嫌厌的意味。老师在村里的地位,一方面是至 高无上的,这不仅仅因为他是老师,更重要的是几乎凡间 之事,他无所不能,且无所不精;另一方面他往往计较得 失,唠叨烦厌,是一个矛盾对立的统一体。 我小时候总想不通,农村人的辈分怎么那么乱。老师 虽然年纪比我父亲大不了几岁,但他的辈分竟然是父亲的 爷爷级,是我的太爷。我们那时不习惯叫他老师,娃娃们 都是按辈分来称呼他。老师的家族辈分在全村最大,他又 是行三,所以学堂里从来听不到叫老师,而是叫祖太爷、 太爷、三爷、干爷、干大(方言中音da)、三大、行爸之 类,不知者还以为是黑帮老大在点卯呢。 太爷少年时,聪慧无比,十四五岁就做了大队会计甚 至书记。他心算能力极强,算盘没打出来的数字,随口即 答。他很早就入了党,做宣传抓革命,样样在行。他自称 只上过十八天的盲校,却能写一笔好字,还能自编顺口溜 数来宝,文从字顺,音节低昂,顺畅响亮,不亚于报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