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财经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35.10
折扣购买: 季羡林印度文学沉思录/季羡林沉思录
ISBN: 9787509578667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这一故事几乎流行于全世界,形成了一个广大的 类型。这里不详细说了。 宋代以后,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宗教方 面的往来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是贸易方面的往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从表面上看起来,印度文学似乎是 已经停止对中国文学发生影响。但是,倘若仔细观察 研究,情况并不是这样子。这影响不但仍然存在,而 且是更深入,更细致了。 元代的戏曲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枝奇丽的花 朵。很多杂剧取材于唐代的传奇,像马致远的《黄梁 梦》取材于《枕中记》,郑德辉的《倩女离魂》取材 于《离魂记》,尚仲贤的《柳毅传书》取材于《柳毅 传》,这都是最著名的例子。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印 度文学间接影响了元代的戏剧。 有没有直接的影响呢?少数的学者倾向于肯定的 答复。他们想证明,某一“型”的中国戏剧是受了印 度的影响,譬如“赵贞女型”。也还有人想证明,某 一个杂剧受了印度的影响,譬如《陈巡检梅岭失妻记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些证明都是缺乏根据的 。 明代是中国长篇小说开始发扬光大的时期。最著 名的长篇小说之一《西游记》里面就有大量的印度成 分。要想研究孙悟空的家谱,是比较困难的。不可否 认,他身上有中国固有的神话传统;但是也同样不可 否认,他身上也有一些印度的东西。他同《罗摩衍那 》里的那一位猴王哈奴曼(Hanuman)太相似了,不可 能想象,他们之间没有渊源的关系。至于孙悟空跟杨 二郎斗法,跟其他的妖怪斗法,这一些东西是中国古 代没有的;但是在佛经里面却大量存在。如果我们说 ,这些东西是从印度借来的,大概没有人会否认的。 同以前一样,在明代也有印度故事整个地搬到中 国来的。我只举一个例子。明刘元卿《应谐录》里面 记载了一篇短的寓言,说一家人有一只猫,起个名字 叫“虎猫”。有人建议说,虎不如龙,不如叫“龙猫 ”。又有人建议叫“云猫”,叫“风猫”,叫“墙猫 ”,最终叫成“鼠猫”。这样一个故事在世界各处都 可以找到,但是大家都公认,它的故乡是印度。在梵 文故事集《说海》(Kathasaritsagara)里有这样一 个故事;在《五卷书》里也有这样一个故事。它从印 度出发,几乎走遍了全世界。东方的中国和日本也留 下了它的足迹。 自从西方的殖民主义侵入东方以后,中印两个国 家都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我们的经济发展受 到了阻碍,我们的文化发展受到了破坏。在殖民主义 的枷锁下,我们自顾不暇,几千年来的文化交流的古 老传统几乎陷于停顿了。 一直到20世纪初叶,当我们两国的民族复兴的运 动逐渐高涨的时候,我们这两个老朋友才又有了机会 恢复以前的友谊。两国人民彼此关心对方的民族解放 运动就是这一个新友谊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