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凤凰
原售价: 178.00
折扣价: 114.00
折扣购买: 话说民国(1912-1937上下)
ISBN: 9787807291626
上册 开国总统孙中山 那一刻,两千年的帝制完全终结了。 中华统一史,从秦开始写起。公元前230年,秦国不失时机地发起了统 一之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仅仅用了短短十年时间,秦王赢政就 圆了统一之梦,曾经赫赫有名的“战国七雄”,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 里。 中华帝国,曾经无比辉煌,令世界仰慕。不幸,它渐渐陶醉于自我, 闭关锁国,未能跟进于时代,终在利甲坚炮下碰得头破血流。非变革,不 足以改变其落伍地位。1911年武昌起义的枪炮声,终于向这封建帝国发起 最后一击。 枪响之后,清政府的统治分崩离析,组建革命政权迫在眉睫。当时, 孙中山远在美国,黄兴客居香港,革命党人一时群龙无首,只好暂推湖北 新军统领黎元洪任湖北军政府都督。10月11日晚,宣布中国为“共和的中 华民国”,废除清王朝年号。 随着各省各地区军政府的相继建立,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组建 全国统一的共和临时政府,武昌与上海二地,首当其冲。 11月7日,湖北都督黎元洪以“义军四应,大局略定,惟未建设政府” 为由,向各地军政府发出征求意见。9日,又领衔通电各省,请派全权委员 赴鄂组织临时政府,迅即得到响应。 11日,由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联合致电沪督陈其美,以 苏、浙两省名义,电请全国各省派代表来沪会商组织临时政府。一时间, 武昌和上海鼎足而立。 上海方面承认以鄂军都督执行中央军政府政务,但主张筹建临时政府 的会议地点应在上海。 武昌方面对此表示异议:“既以湖北为中央军政府,则代表会亦自应 在政府所在地。府、院地隔数千里,办事实多迟滞,非常时期,恐失机宜 。”随即派居正等赶赴上海,力争各省代表会在湖北举行。黎元洪亦致书 程、汤二人,“以归一致”。之后,沪方做出让步,不再坚持原意。 30日,共有11省代表23人在汉口英租界举行第一次会议,湖南人谭人 凤被公推为议长,决议在临时政府成立之前,由湖北军政府代行中央军政 府职权。12月2日,议决先制定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又议决,如清内阁总理 大臣袁世凯反正,当公举为临时大总统。 3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正式通过。会议期间,江浙联军 光复南京,消息传来,联合会即议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于7 日内齐集南京,俟有10省以上代表报到,即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 江浙地区的革命党人,对于移会湖北以及新政权迟迟不得出台深为不 满,于是在南京光复3日后由陈其美、程德全、汤寿潜领衔,邀集各省留沪 代表举行会议,决定临时政府设于南京,公推黄兴为大元帅,组织临时政 府。同时举黎元洪为副元帅兼任鄂军政府都督,仍驻武昌。 汉方代表自然不乐意了,要求黎元洪以都督名义电请取消。不过,汉 阳失守和南京光复,为在筹建政权竞争中的上海方面,增加了有力的砝码 。 14日,各省代表由武汉、上海会于南京举行会议。这时传来消息说, 袁世凯所派议和代表唐绍仪已抵汉口。据称,袁内阁主张共和,但须由国 民会议议决后以告清廷,即可实行逊位。在此情势之下,代表会临时做出 决定,暂缓选举临时大总统,承认上海所举大元帅、副元帅。 会议在沉闷的气氛中开了几天,尽管选举大总统已是刻不容缓,但还 是未就人选做出最后定论。黄兴以种种理由拒绝就大元帅职,无奈,代表 会只好推黎元洪任大元帅,黄兴副之。但黄兴还是不从。21日,黎元洪致 电接受大元帅名义,并委黄兴代行大元帅职权,程德全还亲自赴沪劝驾。 黄兴推托不过,正要动身,得知孙中山即将回国,当即表示这等大事,应 等孙中山归来决定,遂中止南京之行。 25日,孙中山到达上海,立即和同盟会的主要负责人讨论组建临时政 府事宜。随后,同盟会的要员决定分别向各省代表示意,选举孙中山为临 时大总统,并由马君武著文在《民主报》上披露。 孙中山的回归,使难产的大总统选举,一下子出现转机。29日上午9时 ,17省代表共45人再次齐集江苏咨议局,开始就选举临时大总统进行表决 。规定每省只有一票,候选者为孙中山、黎元洪和黄兴三人,结果孙中山 以16票当选。各省代表随后致电孙中山当选,请他来宁组织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上午11时,列车载着孙中山一行,也带着千万民众的期 待,向南京疾驶,下午5时左右到达下关车站。孙中山换乘市内小火车,再 转乘一辆马车,直抵两江总督署大门。 冬日的南京,寒风刺骨,夜幕降临,在阵阵细雨下,更显凄冷。然而 ,在此已等候多时的各省代表和将领们,心中却充满暖意。随着人群中爆 发出一阵欢呼声,孙中山走下马车,他一手握帽,一面微笑着与大家握手 寒暄。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