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暴力

情感暴力
作者: (日)加藤谛三|译者:井思瑶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80
折扣购买: 情感暴力
ISBN: 9787559407351

作者简介

加藤谛三,日本当代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研究所研究员,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日本精神卫生学会理事。 擅长从现代人普遍关心的问题出发,用心理学的论据解析,有理有据,语言虽然简单,但总能戳中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因为通俗易懂、易引发共鸣等特点,他的多部作品入选日本“生活的智慧”丛书。 著有《我们为何如此不安》《你累了吗》《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不高兴的生活艺术》《勇敢做自己》《别找借口啦!一瞬间改变,成就无限》等书,系列作品销量破100万册,持续畅销近30年。

内容简介

什么是“善意的操控” 人与人的关系,有时单纯,有时复杂。 有一种人,表面上并没有做什么冒犯别人的事, 也没说什么冒犯别人的话,甚至看上去很有礼貌,做 事也周到。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和这样的人在一起 的时候并不会心情愉悦,反而会觉得很累。 这样的人绝对不会和人起正面冲突,但是话语中 总是透露着批判、攻击、控制、要求等等。这就是所 谓的间接性攻击,也称防御性攻击。 他们总是说:“只要你觉得幸福,我可以接受。 ”实际上,却在默默地用这句话控制对方,给对方的 心上上枷锁。有时候,这句话的背后还隐藏着满满的 敌意。 表面上是“只要你觉得幸福,我可以接受”,但 是背后隐藏的是“只要我幸福,你变怎样我都无所谓 ”。 但是,无论是说的人,还是听的人,都没有注意 到这件事,只是常常会觉得无法和对方坦然相处。和 这样的人在一起,总会觉得很沉重。 这里说的“善意的操控”就是这么一回事。以善 意为名,控制对方的内心。被控制的一方明明是受到 了对方的“攻击”,却往往难以抗议。弗洛姆称这样 的人为善意的施虐者,卡伦·霍妮称这种行为为虐爱 。 这就是本书要说的情感暴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 果没有特别说明,本书所说的情感暴力是指拥有迎合 型人格障碍的情感暴力,亦即隐藏自己的敌意和攻击 性,用爱的语言去束缚、虐待、折磨对方,包括善意 的操控、情感威胁、虐爱、神经性的爱情渴望等。 攻击型人格的情感暴力会直接攻击对方,所以很 容易理解。而善意的操控因为隐藏了敌意,从外表上 很难分辨。 在本书中,我们将善意的操控视为情感暴力的最 根本特征。 善意的操控虽然常常难以反驳,却会在被操控的 人心里留下深深的不愉快感。 如果父母是善意的施虐者,那么他们就会在向子 女施虐的同时,希望被子女尊重,希望在子女眼中保 持成功的形象。在夫妻之间、上下级关系中也有类似 的情况。所以,人际关系常常会变成错综复杂的善意 的操控。 简单来说,本书的主题是“看不见的束缚”、看 不见的“心锁”。 淅淅无法理解自己的感受 孝是一种美德。如果父母直接对孩子说:“你应 该更孝敬我一点。你必须更珍惜你的父母!你简直就 是个不孝之人!你这样是会遭到报应的!”孩子很容 易就从中感受到支配或束缚,像这样会直接表达控制 欲的父母一般都是攻击型人格的人。 但是,拥有迎合型人格障碍的人,无法直接说出 这样的话。因此,会滋生出虐爱。他们在表面上会说 “什么事情都由着你,我怎样都可以”。但是,其中 却隐藏着另一层含义:“一定要照顾我啊,不过这可 不是我要求的,是你想孝敬我才这样做的,你想要成 为孝子吧?那就绝对不可以离开我。” 美国著名精神科医生弗瑞达·弗罗姆一瑞茨曼有 一句名言:自我牺牲型的献身来源于强烈的依赖心理 。看上去像是为了对方竭尽全力,实际上是在用这种 行动去束缚对方。看上去像是为了对方可以牺牲自我 ,实际上却在慢慢折磨着对方,最终同归于尽。 被束缚、被掌控的那一方,如果想逃离这种掌控 ,反而会产生强烈的自责,于是渐渐地对逃离掌控、 获得自由这件事怀有负罪感。这就像蝴蝶跌入了蜘蛛 的巢穴,苦苦挣扎却毫无办法。 给对方强加上负罪感,是情感暴力的加害者的目 的。这样被掌控的一方会渐渐对自身的存在产生愧疚 感,只能一直小心翼翼地活着。 因为总是受到隐藏的威胁,所以他总是畏首畏尾 ,身心都无法得到舒展。虽然自己并不知道原因,但 是总是不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不知道为什么就是 常常感到很沉重。 喜欢以恩人、施舍者自居的人就是如此,他会频 频展示自己的付出,让对方因此而怀有负罪感。让对 方时常怀着内疚的心情,在亏欠感中生活。 也就是说,情感暴力的受害者会被讨厌的人所操 控。然而,这种“讨厌”常常是无意识的,甚至在浅 层意识上会产生喜欢对方的错觉。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