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读懂一幅书法作品

五分钟读懂一幅书法作品
作者: 王文英
出版社: 文化艺术
原售价: 38.80
折扣价: 25.48
折扣购买: 五分钟读懂一幅书法作品
ISBN: 9787503948916

作者简介

王文英 字兰堂,初字仪義,号双清山馆主人。国际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北京市青年联合会第七、八届委员,第九届名誉委员;现任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秘书长。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参加书法的社会活动。1982年荣获北京青年书法大赛一等奖,1999年在北京市政府、北京丈联庆祝建国50周年文艺征评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曾数十次参加全国展,以及国际交流展等国内外重大展览,并多次举办个展和联展,在国內外书画展览及比赛中多次获奖。作品被海内外众多博物馆、纪念馆及个人收藏 创作之余,还从事书法理论研究,发表理论文章、散文、随笔、人物传记、诗词等近百万字,井多次获得征文奖、出版多部作品集并散文集。

内容简介

“草圣”张芝的草书——纵横连绵的《冠军帖》 《冠军帖》,汉代杰出的书法家张芝书。刻本,六行,共三十二个字 。刊于 宋代的《淳化阁帖》、《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上)。 我们今天看到的草书称为今草,是由章草①发展而来的。章草字字独 立, 今草则连绵起伏,气脉贯通。 张芝,生卒年不详,字伯英,敦煌渊泉(今甘肃敦煌)人。是东汉时期 杰 出的草书大家。据唐代张怀瓘②《书断》记载,张芝学习书法非常刻苦, “凡家 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今草相传是由张芝奠定的。张怀瓘《书断》中说:“(张芝)学崔(瑗) 、 杜(度)③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张芝的草书省减章草的点画波磔 , 改变了章草的字字独立和古拙厚实的面貌,而成为纵横连绵、潇洒奔放、 气 脉贯通的今草形态。张芝这种纵横连绵的草书被后世形象地称之为“一笔 书”。草书艺术发展到张芝,可以说已经由实用性开始向艺术性转化,因 而 他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今草自汉晋以来日益发展,到唐代达到高峰,出现了像张旭、怀素④ 这样 杰出的草书大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而章草自汉代形成,历魏晋南北朝 而日 渐衰微。 东晋杰出的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称赞张芝的草书:“草之书,字字区 别,张芝 变为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 合,数意 兼包,若悬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无穷。”古人论 书,常将 书家书法分为神品、妙品、能品,张芝的草书被王羲之列为神品,隶书列 为妙品。 《冠军帖》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张芝草书的代表作,遗憾的是张芝 没有 墨迹留传。《冠军帖》虽然是刻帖,但其纵横的气势、疾驰的运笔、起止 无迹 而又流畅的线条,一如墨迹。南朝的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说张芝 “善草 书,精劲绝伦”。由《冠军帖》正可以体会羊欣的评价。字与字之间勾连 紧密, 线条逶迤连绵、舒展自如而流畅通达,气脉贯注而一气呵成,笔法精熟而 浑然 天成。《冠军帖》飘逸空灵,洒脱奔放,神采飞扬,充分体现了中国书法 抒情 写意的浪漫特质。 由张芝的《冠军帖》,我们可以体会“一笔书”的魅力和神采。但至 今让后 世书家为之生奇而不解的是,生活在汉代的张芝,为何能在中规中矩的隶 书、 章草盛行的文化背景下,创造出如此鲜活灵动而富于浪漫色彩的“一笔书 ”。虽 然当时在汉代简牍⑤中已有脱尽隶意的草法出现,但这与《冠军帖》的今 草形态 却相去甚远。以至有人怀疑张芝的存在,但随着近年敦煌新整理出的汉魏 间 的墨迹有类似张芝《冠军帖》者,人们愈加坚信这不是个传说。 现留传的张芝作品都不是真迹,均为唐人摹刻本。除《冠军帖》外, 还有《秋 凉帖》等。 注释: ①章草,今草的前身,源于汉代的通行文字隶书,因隶书的简易省便 发 展而来。章草字字独立,点画波磔,古拙厚实。 ②张怀罐,生卒年不详。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是把中唐以前的书家 、 书史、书论、技法等进行综合性著述的第一人,其著作在中国书法史上影 响深远。后世学习或评析中唐以前的书法,多以他的书论为据。传世书论 有 《书断》、《书议》、《书估》、《六体书论》、《文字论》、《论用笔 十法》、《玉堂禁 经》、《评书药石论》等,以《书断》最为著名。张怀罐书法工楷、行、 小篆、 八分等体,遗憾没有书迹传世。 ③崔瑗,字子玉,东汉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汉代书法家,尤善 草书,师法杜度。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崔瑗“书体甚浓,结字工巧”。 杜度,东汉京兆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一带)。字伯度。一说原名操, 因避魏武帝曹操的名讳,改称杜度。汉章帝时为齐相。杜度以善章草著名 。 后人将杜度与崔瑗并称为“崔、杜”。 ④张旭、怀素,唐代杰出的草书家,详见后文。 ⑤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包括 竹 简和木简、竹牍和木牍。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 写的 叫“版牍”。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 超妙入神 高古纯朴——魏钟繇小楷《荐季直表》 《荐季直表》,全称《荐关内侯季直表》,相传为三国魏时的著名书 法家钟繇 所书。小楷,墨迹本已失传,现有两种刻帖传世,一是明代的《真赏斋帖 》,二 是清代的《三希堂法帖》。《荐季直表》与钟繇的《力命表》、《贺捷表 》、《调元 表》、《宣示表》合称为“五表”。刊于《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 二)、《中 国书法全集》(二十)、《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上)、日本《书道全集》 。 钟繇(151—230),字元常,魏封定陵侯,加太傅,人称“钟太傅”, 颖川长 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志》有传。 从已出土的文物资料表明,篆书、隶书、真书(楷书)、行书、草书五 体, 在东汉时期都已齐备,并在民间流行。到了魏晋时期,汉代以来的篆隶和 由此 脱化而成的草书、行书、楷书等新字体杂然并用,古代的篆隶字体渐渐衰 废, 而为书写更加简便实用的新字体所代替,逐渐成为完全独立的字体,到东 晋发 展成熟,并达到高峰。钟繇的小楷就是这一时期楷书的代表之一。 钟繇学书及其刻苦而用心,相传他曾向韦诞①学习蔡邕②笔法而不得 ,韦 诞死后,钟繇挖了他的墓而得到蔡邕笔法。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