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文汇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5.84
折扣购买: 流年碎忆(精)
ISBN: 9787549621354
平凡的一生 父亲一生很平凡。我能记事时,他已在县城工作 ,当过县政府的小职员,籀园的管理员;抗战初期, 在舅父的公司任职。舅父曾派他去浙西兰溪管过业务 。杭州沦陷,时局吃紧,父亲匆忙跑回温州,使舅父 公司的业务受损,舅父很不满意。其实父亲一介书生 ,不善经营,也在情理之中。抗战后,父亲当了教师 ,先后在温州简师和瓯海中学教国文。他已四十多岁 ,不再年轻,伏案从事文字工作二十多年,改行当教 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时,母亲去世已多年,一 九四六年我也上大学去了,四个弟妹都在上学,父亲 一人承担一家里里外外的事,非常辛劳。后来,小妹 跟我说:“那几年,眼看父亲的须发变白了。”温州 解放后,瓯海中学改为温州第四中学,父亲留任。年 过五旬的他,担任语文教学组长,执教高中语文,勤 勤恳恳教学,受到好评,至一九六。年满六十岁退休 。在政治上,父亲要求进步,参加了民盟,积极参加 各项社会活动。 对儿女的关爱 父亲对儿女管教比较宽松,从来没有打过我们, 也很少训斥。如果他瞪大眼睛,闭紧嘴巴,脸一沉, 唔的一声,就表示训斥我们了。父亲对我们的爱很含 蓄,但我从小到大能感受到他的爱。儿时,家住乡下 ,父亲在县城工作,每次回家总会给我们带来乡下少 见的点心。父亲喜欢绘画,手也巧,会扎风筝和灯笼 。有一年春节,他给我们扎了一条鲤鱼灯。晚上鱼肚 子里点上蜡烛,闪闪发光,栩栩如生,邻居小伙伴非 常羡慕。解放后,我在北京工作生活,大妹先在北京 ,后在兰州工作。每年,父亲总会给我们寄些鱼松、 鳗鲞、白鲞等家乡特产。他第二次来北京时,竟特地 带来我儿时最爱吃的双炊糕,我惊喜得像孩子似的跳 了起来。 母亲于一九四二年去世,那年父亲四十二岁,正 当壮年,为了六个儿女,他没有续弦。解放后,我和 大妹、大弟、小妹,参军的参军,上学的上学,先后 离开了家。一九五六年夏,小弟考取了北京大学,北 上求学,也走了。家里只剩下父亲孤身一人,才给自 己找了老伴儿。父亲是为了儿女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父亲希望我们都能受良好的教育,当我和弟妹逐 渐长大时,他和母亲毅然舍弃了乡下老屋,把家搬到 城里,便于我们上学。因此,我和大妹大弟小弟先后 都上了大学。父亲也支持乡下孩子进城读书,邻居王 学钊和他的表姐诸玉鸣曾先后寄居我家上中学。父亲 此举赢得了乡亲的赞扬。 父亲对我格外垂爱。我从小比较懂事,母亲去世 后,我休学一年照顾弟妹和操持家务。我上高中时谈 恋爱,初恋的情人常来家里,父亲很宽容,像对儿女 一样对待他。一九四六年,我高中毕业,父亲希望我 学医。我报考上海医学院,没有被录取。上海震旦医 学院和南京国立药专录取了我。震旦医学院学费昂贵